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0):11-12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它寄寓着诗人的情感操守与人生理想。总体来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境界,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是合情,美丽的自然山水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契合了诗人主体的情感需求;第二重境界是寄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操守寄托于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诗人的情感理想与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无情,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悟到自然之道与生活之道,无所谓情、无所谓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的概念,可分广狭二义。狭义的山水诗,乃诗人在描写山水景物中,集中体现其对山水自然景物之美的赞叹欣赏情感的诗,这类诗作甚少。大量的山水诗属广义的山水诗,即诗人在新临山水的过程中,将自然山水景物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体现诗人思想情感且山水景物描写应占诗的篇幅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3.
盛唐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两大审美特征:其一是诗中有画,其二是以禅入诗。其中,"诗中有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审美特征,"以禅入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北宋诗人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其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数量众多,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尤其侧重描写安徽宣城与当涂两地风光。山水景观诗创作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相似文献   

6.
山水纪游诗是中国现代画家诗人常见的诗歌创作类型,这一类型的诗歌主要记录了画家诗人在游历或迁徙过程中观赏的山水之胜。中国现代画家诗人的山水纪游诗从动机上可分为两类:游历型,如黄宾虹、张大千、谢稚柳等;避难型,如余绍宋、陆俨少、蒋彝等。通过对现代中国画家诗人山水纪游诗的梳理,不仅可以了解这一题材画家诗人的创作概况,还可以了解他们的艺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邓华 《考试周刊》2011,(22):28-29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山水自然中的自然景物三种的表现和功能形态进行了分疏,又主要探讨了其中写自然“真意”及诗人幽深心灵境界的自然山水诗,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其从《诗经》时代至盛唐的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类诗之所以能自素朴到色相丰满到渊然层深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清代诗人厉鹗是中期浙诗派的灵魂,他留下了大量描写山水的诗作,可谓"十诗九山水",其中以僧侣、寺庙、佛禅思想为内容,并以此为依托抒发遁世情怀的佛寺诗别具风格,从他的佛寺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山僧厉鹗的影子,是荒寒孤峤中对自我心灵的慰藉。他时常置身于山林佛院,以自持心态体悟着自然之真谛、内心之空明淡泊,以自适心态抚平着内心的波澜,享受着闲适自如的生活,以出世心态传达出一种摆脱尘世、超凡脱俗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许浑在历览名山大川中两次途经商洛,商洛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其在商洛的创作以恬淡的隐逸诗、闲适诗居多,诗歌风格清新婉丽,语言自然,诗意直白易懂,意象大众化,很少使用令人费解的典故。许浑在商洛的诗歌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商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箫"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意象,它往往给人传达着一种哀怨悱恻、缠绵凄清的感情基调,表现一种淡远而情深意长的境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寄托情思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刘铁铠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4):70-72,90
古诗词中诗人通过他们的诗句或抒发亲友间的离愁别绪、或感叹人生的飘忽无常,千百年来感动着亿万读者。古诗词“愁思”英译策略探索有助于英译深化意境,有助于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体会古诗词英译“神似”的可贵和再创造的艰辛。  相似文献   

13.
“闲愁”一词在古代诗词中频频出现,它具有深刻复杂的情感内涵,但男性诗人与女性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又各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诗人敏感的心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产生闲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中英文古典诗歌中, 诗人们对花的寄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借花抒情言志, 借花设喻, 借花衬托。但中国和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诗人深受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而英美诗人则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因此, 在这些诗歌中, 他们所体现出的人生观和女性观又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历来就喜爱赞美自然山水,因此也留下了众多描写自然之美的诗歌。这些或空灵恬淡,或气势雄浑的诗歌,体现着人与自然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诗人笔下的山水,是他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浓缩、提炼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感情所创造出来的,它凝结和沉淀着诗人深厚的情愫和丰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送别诗是人与人在离别时所抒发的情感。盛唐诗人发展了六朝以来融情入景的诗歌传统,在抒发离别情感时,融入大量山水自然风景和风俗人情,即渲染了离别之情的表现力度,又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山水送别诗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飞跃的《国粹精点》是2006年底出现在当代诗坛的一种新诗文本,它与古诗原典形成互文写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其互文性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古诗原典与新文本的文体建构关系,剖析二者间的五种组成形式及古诗原典的功能作用,有助于解读诗歌的多重意蕴,思考当代诗歌创作者如何利用古代诗歌话语资源,保持个性化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鲍令晖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其约生于公元421年,卒于公元457年,享年三十七岁。鲍令晖现存的诗歌,就其形式言,大致可分为“拟”“代”之作与乐府诗两类。从总体上讲,鲍令晖的这些诗歌,大都具有语言自然质朴,结构井然有序,风格清新流畅等特点,而极富艺术感染力。作为女性诗人,鲍令晖诗与左橥诗,都具有善于抒情,多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创作等特点,而成为了先唐诗国中的两颗璀灿明珠。  相似文献   

19.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20.
林徽因的诗中萦绕着一种虚无情绪,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新月诗人中并不多见。林徽因诗中的虚无情绪常常与诗人对大自然的体验相互融合,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发现死亡、“无常”。这种情绪与诗人自身的身世、病痛以及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