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迭代”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新值的过程。随着网络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原有的一次成型、权威证实的新闻报道,被多次递推、旧貌新颜的“迭代式新闻”取代。报道者几乎不做任何核实,就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核实先报道一个“似是而非的存在”,再“边施工边设计”完成一个“不完美的成果物”。  相似文献   

2.
余彬 《新闻前哨》2003,(2):14-15
“相关报道”指与正在进行的主体报道有关的其他报道,源于第四媒体,通常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相关报道与主体报道组合运用,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国内传统媒体借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平面传播方式,涌现出一批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深度报道。常规报道如何有效地引入“相关报道”的理念和操作手法,是值得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与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 《新闻三昧》2005,(8):32-32
上海新民晚报实施报料制度以来,扩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面,确实出现了不少好的社会新闻。我平时特别喜欢看该报刊登的那种富有警示性的社会新闻。比如7月8日A7版上有一篇题为“骗子又出新花招——取款机前连裆演戏”,揭露了上海耀华路上一家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有三个“连裆模子”,一个用障眼法使取款取不出卡,后二“敲边”,催取款“去找银行工作人员帮你取卡”,一待取款离开,他们就能轻易地得手,取出卡来逃之天天。这伙歹徒光天化日之下,搞这种行径十分可怕,万一得手,老百姓受害太大了。  相似文献   

4.
军事深度报道的人文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典型的尴尬”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在媒体上大力宣传过的一个先进连长,因为是典型,不敢向组织提出正常休假,不敢向组织提出个人正当的物质援助,甚至为维护“典型”忘我忘家的工作形象,就连父亲病危他也只能是留在遥远的军营默默流泪。此事让人深思。长期以来,在“部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集体主义理念指导下,媒体在报道事件、人物时,只看到了部队的“集体利益”而忽视了军人的“个人利益”,忽视了军人作为个体客观存在的生存状态、精神欲求、物质需求,以致有了一个个“典型的尴尬”的故事。但近…  相似文献   

5.
董衡 《新闻三昧》2003,(6):32-32
前不久,曾在某家电视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地方新闻,“一干警勇斗持刀歹徒”,画面上出现了:一名持刀歹徒,行凶后跑进了一个巷道里,干警备不顾身,经过了一番拼打将其制服,戴上手铐。表面上一看,画面拍得生动惊险,热闹感人。在一阵惊心动魄之后,细一想想,顿生疑窦,这摄像记者怎么这么巧.赶上了这么好的拍摄位置呢?观众发现,原来这是新闻发生后,又重新补拍的,是经过导演导出的一场戏。像这类“补拍”的新闻,观众能接受吗?“补拍”,就是因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已经发生过,  相似文献   

6.
元三 《新闻界》2003,(4):52-52
《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的意见》,近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付诸实施,受到群众的赞扬,其中也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好评。《意见》谓“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说明这两个方面的新闻报道过去存在问题和弊病,现在则是有的放矢,祛弊除病。究其原因:一曰会议报道太多、太滥,几近泛滥成灾。从中央到地方,大会、小会、电话会。日日月月年年,见不到头,望不到边。有人把党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两个字:“开会”。人家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并非会多之故,恰恰相反,会少得很。除了国会、省(州)议会定期开会…  相似文献   

7.
孙喜云 《新闻采编》2002,(3):17-19,13
最近一个时期,各家党报纷纷加重了深度报道的份量。 何谓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辞典》解释其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某些论著称之为:“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全息结合,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有的则称之: “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  相似文献   

8.
向熹 《新闻界》2001,(1):21-22
北京、上海、广州都提出要建立区域的“会议中心”;“会议经济”也成为经济研究人员的案头之题,而报纸尤其是机关报,却在为“会议新闻”头痛。   笔者参加的各种会议多了,对“会议新闻”的抱怨听多了,也着手作了些研究,才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小题目。本文陈述了近期的研究结果。   一、理一理“会议”的概念   “会议新闻多了,所以报纸一版不好看”;   “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改变会议新闻的写法,作到‘跳出会议写会议’”;   ……   这样论断与评价我们听得多了,它们传达着同样的信息:对新闻来说,会议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徐树国 《新闻实践》2011,(12):56-56
新闻的本质在于现场,但到达现场的记者如何说、怎样问,直接决定了新闻的鲜活与深刻程度。 “说”,要说得准确、自然、灵活,说之前精心打好腹稿。多用事实说话,少主观臆断 现场报道有极强的时效性和不可重复性。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边观察、边构思选材、边拍摄、边进行口头报道和访问,做到观察与思维同步运行,选择和组织恰当的语言材料。这既是一次成功现场报道的开始,也决定了记者“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1.
2014年9月底起,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策划实施了一组时长一个多月的系列报道,以讲“好故事”、演“连续剧”、打“组合拳”的综合呈现形态,把一个看似普通的题材做成了“现象级”新闻产品,把一次主题宣传入脑入心地成功“传开”,为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3.
陆虹 《青年记者》2006,(4):18-19
在“新闻立台”的理念下,许多媒体纷纷奉上以新闻为主菜的资讯大餐。以“国视资讯,视听天下”、“一个开放而负责的资讯平台”为宣传口号的“国视资讯”,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资讯节目,它由一组国视字号的栏目组成,其中包括日播节目《国视新闻》、《国视资讯·报刊导读》  相似文献   

14.
戴佳 《新闻记者》2003,(3):57-59
在过去不久的2002年,媒介道德无疑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五胞胎事件、歌手高枫病逝事件、《东周刊》事件,一件接一件,就像一个个放大镜,将媒介的行为一次次地放大。媒介似乎还从来没有在这样集中的时间段里经历如此多的道德拷问。岁末,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事件的出现,媒介的表现再一次遭来质疑。而这一次,部分媒介似乎已经意欲走到道德的边轨之外,这不能不令每一位传媒人反思和警醒。众“媒”鼓噪由于新闻资源有限,由于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由于“世界艾滋病日”的即将来临,媒介在这次事件中一如既往地蜂拥而至,这本来不…  相似文献   

15.
陈蓓 《青年记者》2009,(24):67-67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6.
陆峰 《传媒观察》2004,(5):36-36
4月1日,《新华日报》人民生活版刊登了笔者撰写的《一个“大头宝宝”的奇遇》的通讯。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刚出生就经受了医院的一番折腾,先是出世前就被诊断为“脑部积水”,出世后又被送进监护室,待做完CT确定一切正常后仍由医院安排“继续观察”,母婴为此开销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所有的媒体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特别对于“正在日益边缘化”的广播媒体来说,积极探索适合它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重大事件进行直播报道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节目形式。“龙腾九霄看神州”是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相似文献   

18.
体验式报道是近几年来为媒介所看好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或“介入式报道”。所谓体验式报道,就是指“记者在某一事件或某一行当中扮演或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或亲自参加事件的全过程,或亲身体验某一行业的酸甜苦辣,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出来,这种报道的叙述角度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体验式报道”早已有之。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众所周知,它是忠于事实的客观报道,但其中有好几处就是“体验式报道”。如写自己原来对中国农民、红军、中国革命是什么看法,后来经过实际接触是怎样改变了旧有的看法。这种写法…  相似文献   

19.
“冰点”专栏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中国青年报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抽样统计显示,每2.6个读者中,就有一个选了“冰点”栏目,选票高居“我最喜爱的专版”首位。“冰点”曾被新闻界专家全票评定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栏目”,成为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的“时事纵横”齐名的三大栏目之一。在文字媒体和电视的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何以取得如此热效应?   关注普通人的命运 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和其他报纸的同类栏目相比,“冰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平民化的视角关在普通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李媛 《新闻前哨》2003,(5):33-33
组合报道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它是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里,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将多条不同状态的相关报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版块式的的信息提供方式,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进行全景式的展示。 组合报道结构形态通常为“动态消息+背景报道+关联报道+趋势报道+主持人穿插分析”,人们又称其为“包裹式”新闻。组合报道是由多个相辅相成的新闻单元组成,以一种整体优势诉诸观众,使重要新闻的空间得以纵向的和横向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