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尔是古典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通过对幸福概念的扩展,批判地继承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对道德原则的强调吸收了康德义务论的某些合理因素。密尔在功利和义务之间的这种融合不仅使其功利主义理论更具有合理性,也为规则功利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功利主义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时代前提之下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对和批判,这是其表面上主张个人幸福而实际上是集体幸福的前提。功利主义主张的大多数人的功利是对个人的独立性的重视和对集体主义的摈弃,而其合理性还在于功利主义揭示了人性中趋利和向善这一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是一种目的论,与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伦理理论有某些相似之处。功利主义不是一种个人主义,而和社群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功利主义是一种幸福主义,而不是快乐主义。功利主义不只是强调效果,还强调动机。功利主义不但没有忽视美德,而且还强调了美德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约翰·穆勒的幸福论批判性继承功利主义理论,关于幸福的概念的重新界定,强调个人自由权和自我发展,对于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幸福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幸福论出发,探讨了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增进教师职业幸福的三个途径.在宏观教育政策层面,教育管理机构应完善教育政策、增加教师在职学习机会、增加职业自由;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也应优化管理机制、优化评价体系、优化激励制度;而教师自身层面也应重视师德、重视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重视教育创新.只有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才能促进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并增加其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是国内外学界长期各执一端的学派,二者的矛盾等同于功利目的论与道德义务论的争辩。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道义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都被证实了其内在的不完满性,唯有将二者由分趋合,即承认“道德功利主义”存在的合理性,才可找到价值多元化社会中解决功利论与道义论危机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追求幸福是人类亘古不息的话题.密尔的幸福观奠基于功利主义道德原则之上,其功利主义幸福观主张个人幸福要与社会幸福相统一,注重物质生活中的精神快乐,并将美德渗入其中,强调一种美德幸福.他的幸福现对当代美丽中国幸福观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义务论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当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个体对伦理规范的元条件服从,最终导致了道德教育对个人幸福的漠视;传统的目的论伦理学如德性目的论和功利主义目的论,虽然看到了幸福的重要性,但是都没有能正确地把握幸福的真正涵义.因此,道德教育需要一种不同于义务论伦理学和传统目的论的新视角.重新思考幸福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伦理观是梁启超伦理思想的基础。从功利主义道德论出发,梁启超通过对道义论的传统伦理思想进行积极的批判,对伦理道德的实质和价值作了新的理解和规定。梁启超认为,道德并非人的目的,而是人的工具,是促进人的自身完善和增进幸福的有效手段,从而把伦理道德从绝对的天理转变为相对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幸福是功利主义眼里人生的唯一目的,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全体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功利主义体系自身的矛盾在密尔“幸福”的思想里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这种世俗化的幸福观却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观念,应给以很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边沁的功利主义是在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支伦理学派。他的学说由苦乐原理、功利原则和唯效果论三个理论基点构成,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其道德最高原则。本文以此为基础,辩证地历史地对边沁的功利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