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则是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4.
人們对于原子的认識是逐步发展、逐步深入的。人們在认識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以后,又发現了另一种重要的基本粒子——介子。近年来,又获得了一种由介子代替电子构成的新型原子——介原子。  相似文献   

5.
古时候,人们认为事物大都是不可分割的,可是到后来,人们发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包括道尔顿。到后来,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是由居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再后来,我们又发现了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那么,夸克是否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相似文献   

6.
难解的疑团原子好比万花筒,里面变化多端,其中一种变化叫做β衰变,意思是从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动地抛射出β(貝搭)粒子后,轉变为別的元素的原子核。这种β粒子也就是电子或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原子核里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沒有电子和正电子,那么β粒子是怎么出来的呢?原来,中子可以轉化为带正电荷的质子,并放出电子。质子可以轉化为不带电荷的中子,并放出正电子。这种自动轉化就叫衰变,衰变式子写出如下:中子→质子+电子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直在追溯,物质的最小成分是什么?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原子。上个世纪,终于有人证明了原予的存在,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围绕原子核运转的电子就像足球那么大。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它在遭受高能粒予的撞击下,也是可以分裂的,这种更小的微粒被称为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地     
奥米伽负超子的发现今年3月間,外国一个实驗室的科学家們发現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奧米伽負超子(Ω-)。超于是质量比质子和中子大的基本粒子。据称,这一发現在基本粒子物理学中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理論,把已发現的基本粒子分成若干“族”。科学家就根据此理論預言了奥米伽負超子的性质(象质量等)。所发現的奥米伽負超子的性质果然与預言很好符合。原来,它正好就是在具有10个成員的一个族中尚未发現的最后一个,这就为新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新理論被证实后,可以象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那样,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 在原子核运动理论中,研究核磁矩与原子核结构之间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但是从总体上看研究的很不够,现在只知凡是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必具磁矩(±XμN)。如奇数质子一偶数中子核,很大一部分具有正磁矩,这与质子的正磁矩(+2.79μN)有关;偶数质子一奇数中子核很大一部分具有负磁矩,  相似文献   

10.
最空的和最重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在核的周围环绕着的电子构成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粒。在所有各种原子中,最简单的是氢原子。在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同时原子核里面只有一个微粒。这个微粒便是质子。在氢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是电子。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是0.000,000,01厘米。这就是说:一亿个氢原子排  相似文献   

11.
中子     
中子是在1930年發見的基本粒子,它所以作“中子”,是因为它不帶电,在電上講是中性的。它的重量是1.00803原子量單位。中子是核的組成成分之一,除了最簡單的原子核——氫核只是由一个質子組成的以外,其余元素的核都含有中子。由於中了不带电,不被原子核的陽电荷所排斥,所以它容易接近原子核,同它发生作用。因此在原子核物理学中,常常用中子打击原子核,来研究原子核的构造、成分和它的变化。中子在原子能事业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现在  相似文献   

12.
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一种人造硅同位素的性质证明,14也是一个奇妙的物理学“幻数”。迄今已经发现的幻数有2、8、20、28、50、82和126。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氦、氧、钙、镍、锡、铝的质子和中子都符合幻数条件,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和原子以集体形式充满了某个量级,没有游离的粒子向更高量级跃迁,因此这些元素异常稳定。不过,事实证明还存在其他的幻数。英国萨里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份最新报告中指出,他们发现具有放射性的人造硅同位素——硅42具有14个质子,28个中子,结构异常稳定,似乎具有双幻数。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比勒发现大气圈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有些异样,大约一万亿个碳原子中有一个原子与众不同。它的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量不是12而是14。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大约每过5700年数量会减少一半,科学家们称它为碳14。一些想象力丰富的科学家提出一种方案,用它来测定远古动植物遗骸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90年代以后原子核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核内亚核子自由度、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和“传统”核物理研究三者之中,“传统”核物理仍占有重要地位。它将在核系统的激发能、角动量和同位旋三个自由度深入进行。对有异常中子与质子比值的“新奇”核的多侧面研究,将对核性质提供许多新知识,这是今后低能加速器上核物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串列加速器在“传统”核物理研究中是有力的工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是一台高效运行的设备。文中提出一个发展与提高该加速器的计划,使该实验室有可能迎接核物理发展的挑战和保持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29)
世界万物仅由94种天然元素构建,元素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等粒子构建;数学王国中,万千多面体只有五种顶点、面、棱在空间均匀分布的正多面体。这理化现实与数学现实有无内在联系?本人潜心研究了60年,推导出了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按匀多面体模型堆垒,呈现周期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     
正元素周期表有尽头吗?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元素按照与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的"原子序数"加以区别。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60多种元素按照质量和化学性质排出顺序,这便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他还在元素周期表上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白。随后,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  相似文献   

17.
天然放射性元素铀235以及人造放射性元素钚239被中子分裂的过程,是现代原子核技术的基础。当铀235原子核分裂的时候,有2-3个中子和碎片一起飞出来。每一个中子能够使新的铀核分裂。新的铀核分裂后飞出的中子,就使得更多数目的铀核分裂。像这样越来越多的铀核分裂的过程,就叫做“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中,有大量的能量产生出来。链式反应只有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发生:一个铀核分裂後,飞出来的中子  相似文献   

18.
<正>虽然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中子,但在微观粒子里面,我们对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种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的粒子,与质子一道构成了原子核。中子虽不带电,但可以通过强核力与质子发生作用,而强核力是大自然四种基本作用力中最强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原子核才那么致密。  相似文献   

19.
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加速质子,(车车车)击原子核,使核的温度达到了比发光恒星的温度还要高数百亿度的高温,从而使核子力无法把质子和中子保持在原子核内,产生了原子核分裂的现象。苏联物理学家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使氢原子核——质子,获得了能量为一百亿电子伏特的速度。物理学家还用了塗有厚厚一層敏感度极高的乳胶的特种底片,将基本粒子的踪迹记录下来。有一张相片把在加速器中加速到九十亿电子  相似文献   

20.
余海若 《今日科苑》2005,(10):24-25
自远古以来,人们就在探讨物质由什么组成,有没有共同的基本单元。19世纪末,人们仍认为这种共同的单元就是原子;直到1896年放射性被发现和1897年电子被发现之后,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识才前进了一大步。1932年中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各种原子都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