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点阐释]   文采,又叫辞采.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力求"文质兼美".质美,指的是内容之美;文美,即文辞之美,也就是"有文采".中学生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呢?首先应明确的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思想感情之美才是文采动人的根源;或者说,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对文采,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即"文采",即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写作考场作文,我们要追求文采,做到文辞靓丽,语句华美,意蕴丰富,这样才能在发展、创新等级上获得理想的分数。然而很多同学的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用词不生动、句式欠灵活、修辞不丰富、表意较浅显等。这些突出的问题,使得文章语言不美,读之味同嚼蜡。作文之时,我们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开始作文的发展等级分由之前的10分提升到20分。对发展等级的评定按4项15点,就其中两点或两点以上进行打分,非常突出的可以打满分。有“文采”是其中的一点。“文采”就是文章的文辞、风采,也就是说写文章不光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还要进行文字锤炼,讲求藻饰。《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作者把文章的情感与文采比作一经一纬,说明了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有文采”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最具操作性的。古人把文章的开头称作“凤头”,如果把文章的“凤头”写得引人入胜,充分展示个…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最富有文采、思辩水平最高的一位哲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纵横驰骋,汪洋恣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对庄子的散文风格加以概括分析,即散文的风格为:以寓言述思想,寓哲理于形象;超世绝伦的想象和深远奇妙的意境和谐统一;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使文辞之美,千古卓绝。  相似文献   

5.
刘勰《情采》篇论述“情”与“采”的关系,它们属于今人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一范畴。《情采》篇中的“情”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感性层面的情感因素,一是理性层面的思想因素,这两层含义彼此之间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情采》篇中的“采”指“文采”,其具体内涵有三点:有韵之文的对偶、声律、辞藻;经书等散行文的文采;作品中作家思想感情的色彩。《体性》篇提出“因内而符外”的观点,《情采》篇又提出“言与志反”的看法,这里看似相互抵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刘勰又认为由文辞窥测作者的性情,只能得其大端而已。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最忌讳的是空洞乏味的议论和标语口号式的说教,或者干巴巴的几条筋,让人难以卒读。议论文的语言要洒脱、形象、鲜活、生动,富有文采。议论文的文采,不是简单的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语言的活化、句式的活用。一篇文章的思想和文辞是相互依存的,美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议论文的文采是富有思辩性的哲理美与富有文学性的形象美的完美结合。那么怎样才能使议论文的语言流光溢彩呢?一、巧用文学意象,化抽象为具体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概念(理念)在形象的诠释中加大思想情感的容量;让“推理”“…  相似文献   

7.
戏剧是靠对话推动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的。经剧作家提炼了的对话,凝聚着剧作家巧妙的用心。所以,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从戏剧的对话中窥出内容方面的含蓄之美和形式方面的文辞之美。  相似文献   

8.
处于中国历史剧烈动荡时期的先秦诸子,纷纷探讨政治出路,讲学论道,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得行于世,不能不讲究辞章之美。孔子是公开宣传言辞须讲究文采的。他很重视文辞充实的内容和完美的表达方式的统一,而且多半从客观效果、韵味等方面强调言辞形式美的感染力量。我认为,我国散文写作和日常语言具有中  相似文献   

9.
文采类范本     
文采,即文章的辞采,即文章整体上呈现出来的语言之美。浓墨重彩的华丽是一种语言之美,这种美最近几年被格外推崇,已推崇到"罢黜百家,独尊此术"的畸形程度,这是危险的。文采之美,应该是  相似文献   

10.
诗论自然作为一种审美风格,既是浑然天成,不矫不饰,又是文采与技巧的产物,也是超越于文采与技巧之上的,是高超的创作技巧与文辞的精心修饰的统一。中国古代,无论诗论家还是创作者都认为自然天成之风格与人为技巧二者是共存的,它们并不相互排斥,具有相互容纳互为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中有很深厚的美学意蕴。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探索其中蕴含的文辞之美、思想之美、思辨之美和进取之美,甚至还有悲壮之美、乡土之美和人文之美,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和富有启发性,增强教学效果,给人以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跻身“发展等级”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又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丰富;2.句式灵活;3薯于运用修辞手法;4.文句有意蕴。一篇文章,词语贫乏必然会简陋寒伧;句式单一可见文思呆板;修辞缺位往往味同嚼蜡;文旬浅直,必定不耐反刍。写作是思想感情的表达,可思想感情必须凭借语言才能体现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那么,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如何才能做到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用“文质兼美”来作为衡量一篇优秀作文的标准,其中“质美”指内容之美,“文美”则指语言之美,也就是富有文采,包括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句式的选择等等。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就更加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那么,考场作文的语言怎样才能“出彩”呢?以下几招不妨一试:出招之一:多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比喻拟人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排比对偶可使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美化语言,增加文采。例如,湖北省中考要求针对两段老师给学生的评语自选角度作文,一篇满…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即"文采"之意。好的文章自然离不开好的文采,因而考生在写作时除了追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外,还应注重文辞。好的文辞,读起来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考生在考场中倘能准确、简洁地用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灵活句式和鲜活而独特的修辞,能深化文章的内蕴等,那么就会使自己的文章文采斑斓,引人入胜。笔者结合考场优秀作文,浅谈六种能令语言"文采飞扬"的技巧,以期为广大考生  相似文献   

15.
文采,即文章的辞采,即文章整体上呈现出来的语言之美。浓墨重彩的华丽是一种语言之美.这种美最近几年被格外推崇,已推崇到“罢黜百家,独尊此术”的畸形程度,这是危险的。文采之美,应该是多元的,方言俚语、简洁朴实、鲜活时尚、幽默诙谐、激越澎湃、高贵典雅、厚重深远、活泼俏皮、缜密细腻……都是美,无一不散发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王维诗中有清洁之美,这种美与孟浩然、柳宗元、韦应物、刘长卿等诗人的"洁"有所不同。王诗的清洁之美,从内在思想感情来说,是超脱性情下个人欲望的淡泊和自我意识的收敛;从外在特点来说,主要表现在诗中景物的幽静和明净。  相似文献   

17.
对阮大铖《石巢四种》的语言特色,多以文采斐然称许.这种对阮大铖戏曲宾白曲词不分,概而论之的语言评价有失偏颇.如果说偏重抒情的曲词以文采斐然目之,并不为过,而把宾白、偏重叙事的曲词言之以文采斐然恐怕就不甚恰当了.偏重叙事的曲词,因受曲牌的限制,再加叙事为其重点,所以显现在文辞上不像了无捏造的宾白那样,口语感十分强烈,句式的规整、语言中以少胜多的雅化倾向使其跟宾白的语言特色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刘飞 《语文天地》2010,(7):40-42
好的考场作文.固然是文质兼美。虽然质是本.但好的文采亦是非常重要的。论语中就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之说。在历年的考纲中都有对作文文采的要求.“作文要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我们把考纲的要求展开便是:在语言上,  相似文献   

19.
李先秀 《考试周刊》2010,(33):28-29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要依据。《西厢记》剧作者的成功之处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使剧作语言更富于文采性。这部剧作的文采性,还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技巧,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修辞能修饰文辞,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恢宏。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如何“巧用”呢?我们试试下述作法:一、妙用比喻,文采飞扬比喻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手法,但常用常新,常新常美。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恰当的比喻,不仅能把人物和景物摹状得栩栩如生,还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道理形象化。如2001年高考中的一位考生就是这样阐述“诚信”的: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