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末上映的传记电影《梅兰芳》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梅兰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而且体现了孔子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符合主流文化的形态标准,充满道德情怀。电影《梅兰芳》中蕴含的孔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君子人格美、家庭伦理美和民族大义美三个方面,通过对影片的分析解读,可以加深我们对此类影片的主题以及孔子美学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影片《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柔情似水的惊艳形象、人戏两不分的执著痴迷、刻骨铭心的破碎情梦,令人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影片《梅兰芳》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婚恋为题材,公映以来再次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讨论热潮。这越发吸引人们去思考"男旦艺术"这个话题,梅兰芳最擅长旦角,在舞台上演女人,是风情万种的;在舞台下做男人,是儒雅风流的。男旦艺术也如同梅兰芳一样,洗尽铅华,历久弥香。  相似文献   

3.
凝结了深厚文化底蕴与人生思索的影片《梅兰芳》实现了艺术与商业上的成功。影片在以三段式叙述结构重点展现了梅兰芳艺术追求与民族大义的同时,也将孤独映照下的现实人生与艺术人生这“双重人生”的彰显与融合传达给了观众。“双重人生”的博弈和由“出”到“入”的人生体验使影片具有形而上思索的普适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影《梅兰芳》是由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并于2008年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一生轨迹,包括其对京剧传统剧目的改革,应邀海外演出,抗战时期蓄须罢演等主要事迹。本文试图从电影入手,阐述并分析梅兰芳经典形象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陈凯歌2008电影《梅兰芳》用诗化气韵讲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一生。影片中多次出现"纸"的意象(包括信笺、纸枷锁、契约、纸燕等),而这些意象将梅的一生串联起来,点染出其生活中的悲欣哀悦,继而凸显出梅兰芳惊世骇俗的孤清性情。本文将结合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电影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妈妈不要死     
一代坤伶言慧珠 她是一代须生言菊朋的二小姐,一代宗师梅兰芳的私淑弟子,一代昆曲大师俞振飞的妻子,她自己,曾经大红大紫的一代坤伶。但,你知道她吗?言慧珠是冷透到生霉点的饭,炒不起来。“一代”的故事,只能终止在一代,迂延不到第二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I0002-I0002,I0003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是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隶属于江苏省农林部门。学院座落在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江苏泰州。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08,(7):44-45
"八载留须罢歌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梅兰芳退出舞台,长期拒演。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从那时起,梅兰芳蓄起了胡子,拒绝为日本人唱戏、宣传。1942年,梅兰芳返回上海。汪伪政权的大头目褚民谊登门拜访,邀请梅兰芳为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作巡回演出。梅兰芳以胡子为借口回绝并讽刺了褚民谊,使其无功而返。后来,日本华北方面军邀请梅兰芳出面演讲。梅兰芳以胡须为由拒绝失败后,决定采取自伤身体的办法来拒绝。他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日军派军医来检查,见梅兰芳确实烧到近42度,方才作罢。八年抗战中,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因此没有收入,长年过着清贫的生活。记忆关键词:梅兰芳/蓄起胡子/自伤身体/拒绝为敌伪演出  相似文献   

9.
<梅兰芳>作为陈凯歌的又一力作,在秉承其艺术电影的基础上,成功的融合了电影的艺术与商业因素,通过完整的"三段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具有伟人情怀和凡人情感的梅兰芳这一艺术形象,本文将着重从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影像传播等角度分析影片的深刻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至“文革”前国产战争题材影片之所以受到一代又一代观众的青睐,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影片遵循了艺术创作规律,契合了大众审美心理。相比之下,新时期以来国产战争影片则存在着一些见“技术”而不见“艺术”、感官刺激多而审美效应少等弊端,应引起电影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