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方价值哲学诸流派为了发挥价值哲学的社会规范功能,大都坚持价值普遍主义的立场,先后提出了形式先验主义、直觉主义、现象学、经验直觉主义和自然主义等诸种追寻普遍价值的思路。马克思的价值哲学观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基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现实地、社会地和历史地去把握价值现象,才能合理地解释和实现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2.
直觉主义下数学哲学与传统数学对数学对象的概念是不同的,为此研究直觉主义下数学哲学的引申意义。直觉主义强调的是构造性数学,基于一种哲学主张由哲学本源与心智结合而成的数学哲学思想。直觉主义重新构造了数学的定义,强调数学的可构造性,认为数学对象是由人类逻辑思维和心理构造而成的,但直觉主义下的数学哲学是难以逾越理论障碍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道家哲学、周易哲学、五行学说等3个方面论述中华古典哲学与武术的紧密联系及深远影响。提出要认识中华武术必须从哲学的层次研究武术思想的渊源,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武术的文化特征,从而更好的推陈出新,促进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柏格森理论的出发点是对理性的批判,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可以看作是柏格森直觉理论对于工业化社会批判的典型范例;尼采哲学支撑并决定了劳伦斯写作的倾向与模式,劳伦斯接受尼采思想,也是融会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阅历和审美倾向在其中。劳伦斯主张摆脱一切的文明压抑,重归宇宙的生命本质,不依赖理智和知识,而仅凭血性和直觉,完全以整个生命和情感来把握世界,这与尼采的生命哲学以及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意识流作品。在该作品中,伍尔夫进行了小说技巧的创新。她熟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从心灵意识片断把握人物的总体内心世界,同时将作者个人的意识和所塑造的人物心理相结合。在角色创造中,作者将人物角色背景进行清洗,通过角色的内心意识来塑造人物。同时,伍尔夫对作品进行了非个人化的叙述,把原本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凸显地丰满,进而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和海明威两位文学大师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反复显示了对生与死的诠释。本文通过对伍尔夫的《飞蛾之死》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分析,看出死亡意识中展现的生命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的产物,还包含一定的思想,给人以启迪。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和诗人,本质上必定是一个思想家和哲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新的思维模式对以往的语文教育实践进行哲学思考、客观把握,进行批判反思、传承扬弃、提炼创新。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学说的核心部分,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哲学是在人的内心深处所呈现的一片精神净土,人的生活与生存对于哲学来讲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人去了解哲学,在哲学中认识到人的本性、本质以及在现实中把握人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观照人类的历史进程,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哲学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的产物,还包含一定的思想,给人以启迪。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和诗人,本质上必定是一个思想家和哲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新的思维模式对以往的语文教育实践进行哲学思考、客观把握,进行批判反思、传承扬弃、提炼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质主义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哲学理论,但亚氏本质主义只适于刻画类事物的本质,对个体本质无能为力。分析哲学家克里普克借助其可能世界理论提出的新本质主义弥补了亚氏本质主义的不足。从辩证哲学角度把握两种本质主义及其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理论的成就与问题,形成严整的分析型本质主义纲领,也可以体现辩证哲学和分析哲学相互为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他者文化(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审美角度上的新奇性,从而阐明其对伍尔夫在小说形式革新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女作家、文学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了双性同体这一观念,并将其引入文学批评领域,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和批评标准。文章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依据,探索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内涵以及它在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们不可回避的先行者,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建设,肯定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粗具规模。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她认为女性要想独立,首先应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本文即从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质疑帝国神话,其作品有明显的反殖民主义倾向,但她毕竟生活在帝国主义话语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其思维很难超越殖民主义视野。《达洛卫夫人》中与帝国故事相关联的人物的命运及其生活体验生动地折射了作家矛盾的帝国情怀:小说针砭帝国社会上层人士的殖民意识和帝国主义行为,鞭笞普通民众对王室(大英帝国的象征)的盲目崇拜和效忠。然而,在作家的代言人克拉丽莎、帝国社会叛逆者彼得·沃尔什身上,我们却能时常感受到他们对帝国的文明向往和依恋。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形式入手,选取衔接手段中的回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伍尔夫短篇小说《闹鬼的屋子》中的表现特点,揭示出该类意识流小说晦涩难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读者深入理解此类小说提供一个特别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作家,其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小说,其艺术魅力表现在“有意味的形式”、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对照和两条行文线索并置三个方面,也体现出伍尔夫对和谐与平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反映的是时代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潜藏着作者被压抑的欲望和社会理想。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对时代与社会的深入观察与缜密思考,将其倡导的男女两性和谐、双赢的社会理想隐喻在文学创作中,因此,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既不是特指生物学上的概念,也不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所谓的"最佳的精神状态",而是对男权传统的批判,是对构成社会主体的男女两性走向和谐、走向双赢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小说"理念的成型与俄罗斯艺术之间存有隐性联系。分析俄罗斯音乐、舞蹈与绘画艺术等对伍尔夫美学探索的影响,不仅可以准确理解伍尔夫艺术追求的来龙去脉,亦可见出俄罗斯艺术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生成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一,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最直接和充分的体现,它着重讨论了妇女与文学、男女性别差异及双性同体等严肃问题。其超越传统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影响,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