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圭臬 《大理文化》2012,(10):74-76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古城.到大理古城,首先经过的是文献楼,门楼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这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5年)云南提督偏图深感此地人文兴盛,报请清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2.
徜徉苍洱间     
张光 《大理文化》2021,(6):85-87
1 一路向西去拥抱"风花雪月",享受"自在大理".不问世事,不问繁华.冬日夏云,只为"宅"在大理享受冬日里的那抹暖阳,感受那味道浓郁的年节.只有一个地方让我变得如此的慵懒,能够"猫"在大理晒晒太阳,享受一下日光浴,由衷地感谢来自苍天的恩赐.大理的冬日,风的季节.行走于下关的风,让我感知年节里的天朗气清.喜欢"望夫云"云卷云舒的变幻莫测.远眺苍山玉局峰,如若有云朵加盖,就可知"下关风"必将是今天天气的"主角",出行定要"重装上阵",不然就会变成瑟瑟发抖"表情包"的代言人."望云知变,闻风而动".我想,这便是望云知天气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在大理     
杨洋 《大理文化》2011,(8):41-44
一直在下雨,但我还是决定去大理古城走走。古城和下关,现在都称为大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下关从一座灰蒙蒙的小城一天天成长,一点点蜕变,已成为一座大气、美丽的城市。古城则是婉约的,细致的。从十多年前我见到它,到如今,它从一座宁静温婉的小城,变  相似文献   

4.
风子 《大理文化》2005,(3):11-12
岔路口的下关 外地人到大理市,一般都不愿住在下关(镇)这个市府、州府所在地.毕竟多数人不愿大老远赶来住在一个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钢筋丛林里.他们更愿意去领略古城的千年如一,或者去触摸喜洲白族院落的古朴气息.如此一来,身为大理之门户的下关,在许多游客的眼里,那只是一个必经之地而已.  相似文献   

5.
吴棠 《大理文化》2014,(3):96-104
正公元2003年9月,大理市下关以四方街为中心的正阳、子河片区,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对土生土长的老下关人和我来说,这是一块人气最旺的风水宝地,历史上曾几度辉煌;人文学者的视角则认为是:"承载着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从时间、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追根溯源,这一街区是大理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物质文明交替、融合、最具说服力的地方。四方街的消失,成为我和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云南三大商帮崛起之地下关是南诏、大理国的南面门户重镇,又是滇西驿路、公路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6.
接到电话,朋友老那在大理等我,陪我采访陈勋先生.我迅速从下关出发,前往大理这座灵山秀水之中的古城. 我所乘坐的4路公共汽车平稳地行驶在迷人的田园风光里,阳光穿过苍山上灰色的云团,暖暖地洒向风光旖旎的大理坝子.  相似文献   

7.
游赏大理     
品读无为寺 登大理苍山,无为寺是必须去的.女儿这样一说,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来大理前,我查阅了一下大理历史,特别是那句"看尽了风花雪月,看不尽苍山无为".有道是:"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单从字面上看,就会让我们对大理人的智慧心生敬仰.作为打卡大理相对小众的景点,那宁静淡远的禅韵,像清风一样穿越迷茫的岁月,又像流水一样浸润着思想.  相似文献   

8.
晓雁 《大理文化》2014,(7):85-95
正时光如水,一晃就流淌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屈指算来也有近六十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是"古时候"了。大本曲那是1955年春夏之交,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省文化厅厅长黄铁(女,彝族史诗《阿诗玛》主要收集整理者)来大理地区调研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情况,我与黄铁同行,一起到了大理县城(现大理市大理古城)。我们先找到位于古城中心地区、一条西东走向小街(现洋人街下段)上的大理县人民政府。那是一座清代传统衙门式、瓦顶木结构的  相似文献   

9.
左了 《大理文化》2012,(5):82-86
接到电话,朋友老那在大理等我,陪我采访陈勋先生。我迅速从下关出发,前往大理这座灵山秀水之中的古城。我所乘坐的4路公共汽车平稳地行驶在迷人的田园风光里,阳光穿过苍山上灰色的云团,暖暖地洒向风光旖旎的大理坝子。一阳指,六脉神剑,雄踞西南的点苍山,风情万种的段王爷……金庸给了世界一个个精彩的武侠美梦,而大理就宛如盛开在这梦境之中的山茶花一般。  相似文献   

10.
吴艳 《大理文化》2021,(8):101-112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全国新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2处,位于大理古城内的云南提督府旧址名列其中,成为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和重要标识,也是此次大理市新增的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云南提督府旧址位于大理古城南门正街复兴路111号,现为大理市博物馆馆址,这里也曾作为杜文秀领导的各族人民反清起义的指挥中心而更为民间所熟知,1985年、1993年,先后以"杜文秀元帅府"的名称公布为大理市和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较而言,云南提督府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明清时期,大理城作为大理府和太和县的治所,大理府、太和县各级衙署都设于城内.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种种原因,这些衙署都未能保留下来,只有清代云南提督府因其一直作为军事重地的特殊性质得以幸运地延续使用至今.1986年,鉴于其特殊的历史意义由部队移交地方,建设成为大理市博物馆,成为大理古城内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一扇窗口.经过20多年的发展, 2009年大理市博物馆响应国家号召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此后,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游客随着大理古城的人流纷至沓来.他们作为博物馆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感受大理历史文化之余,也在好奇这座府衙建筑的过去,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怎样的历史和多少故事.  相似文献   

11.
流连红龙井     
杨荣 《大理文化》2005,(5):28-29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理古城,由于形成了一条"洋人街"而展示了她的现代魅力,成为交流世界文化的"大客厅".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与夹杂着明显白族发音特点的本地人以姿势助说话,OK、Yes地水乳交融着."洋人街"不大,名气却很大,全国各大媒体都报道过她,她是大理古城闪亮的一盏灯,照红了一片天宇,温暖了远近游人,使大理经济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2.
大理的小巷     
大理古城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小城.春节期间,我和大人到那里玩. 从深深的城门洞往里走,就踏上了一条青石板铺筑的大街.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冬樱花树,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樱花.大理古城的街道很直,有几条是从南向北,又有几条是从东向西,街道两旁又岔出一条条幽深的小巷,把古城划成了个大棋盘似的.听大人说,大理古城有九街十八巷呢.  相似文献   

13.
一苇 《大理文化》2008,(5):36-41
千百年来,下关即是滇西重镇,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重要关隘,旧称龙尾关,因与龙首关遥相呼应,故将龙首关称为"上关",将龙尾关称为"下关".下关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军事要塞,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4.
正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大理,风儿吹来一片新绿。这个季节,像爱情一样美好,明媚的阳光就这样轻轻洒在我的脸上,带着一丝青芽泥土的芬芳。从下关到双廊的路上,满眼绿色在明朗的天空下延伸……窗外春风轻轻拂面,朋友李江指着路边的绿树白花说:"看看大理的风景。"我远远看去,细细碎碎、微微带粉色的白花点缀在嫩绿的枝条间,李江接着又说,以花为食是大理这个季节难得的美味。朋友李建奇接着说,白花的做法很简单,开水焯过,拌上碎蚕豆,味道鲜美。听两位朋  相似文献   

15.
夜游红龙井     
到大理的红龙井一游,乃多年的夙愿。某日,在下关用完晚餐,趁着酒兴,杨兄提议,现在无事,何不到大理游一游红龙井,话音未落,立即博得大家的高声呼应。来到大理古城,下得车来,走在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远处,微风轻拂,树影婆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白族民居时隐时现,显出大理古城的神秘与久远;近处,在灯光映衬下,古老的墙  相似文献   

16.
大理六日记     
许家强 《大理文化》2013,(10):77-79
2012年11月15日大理长途奔波六千里,大理,我来了。长途客车拐了一个弯,一片华灯,在寒气袭人的无边暗夜里扑面而来。"到大理市区了。"车上有人响亮地说,声音里按捺不住喜悦。放下行囊,来不及吃晚饭,我匆匆走出苍山饭店,转一个弯,便是洱河,沿洱河右行,很快,我走到洱海边上。这里只有几盏淡淡的灯,在海边寂寞地立着,洱海风吹,从我发际掠过。我在洱海边坐着,洱海水温柔地在我脚下摇荡,那幅度很小,连灯光都没摇碎,一如我此时的心情,平静,无澜。就这样与洱海对坐,无边无际的夜色笼罩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理,点燃记忆的是下关客运中心和大理师专的红楼。从下车时的茫然到凝眸师专红楼的深情,其间时光漫漶三载。岁月的沟壑里除了沙砾还是沙砾,捡拾起来的能够闪烁一些珠玉光泽的却是这两座消失掉的建筑。我多少次进出下关客运中心,已经记不清了。曾经的自己仿佛是它巨嘴里的一口气,任其吐纳。就像孙悟空总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一样,我即  相似文献   

18.
洱海东岸有一个古老的集镇叫挖色街,是我出生的地方。洱海南岸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下关。从挖色到下关,走旱路50余公里,走水路约40公里。几十年来,我在挖色和下关生活着、工作着,经常在这条路上反复往返。1961年,我从宾川一中高中毕业后,在洱海区挖色管理大队工作。那时挖色没有一寸公路,不要  相似文献   

19.
沧桑三月街     
五十多年前,我从远房亲眷和母亲的闲谈中,得知云南大理有个"三月街".我想,这有哪样稀奇嘛,不就是赶个街子,满街白菜萝卜、野菜土瓜什么的,也值得这样大惊小怪,讲个没完没了? 后来看了点"闲书",被几篇苍山游记之类的文章吸引住了,于是便把苍山想象成故乡的玲珑小山,把洱海想象成一泓清澈的池水.再后,又在一家旧书店里翻到一本残缺的木刻版本<江阴·徐宏祖·滇游日记>,其中记叙着徐老从邓川州沙坪到大理出下关达茅草哨的经历和感受.捧读之余,才悟到我儿时对苍山洱海的想象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大理古城,像我这种偶尔步入其间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文字或者图片,加上有限的几次逗留,约略地知道它的沧桑与久远,却永远也做不成其中的一部分。记得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穿越大理古城南城门,犹如洞穿一条历史的隧道……而一踏进大理古城,‘文献名邦’就不仅仅是写在匾额上的冰冷词句,更是充盈在细水长流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珠贝,温润可人,令人无限惊喜。"我正是用这段文字调整好了心情,在春天的某个下午,带着我那爱着爱着就老了的妻,又一次踏进了大理古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