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向曹冲挑战     
教《称象》一课时,在深读课文阶段,我问学生:“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哪个好?好在什么地方?”“曹冲称象的方法好,用他的方法称象简便、省力。”“用曹冲的方法好,他不用另外造秤,造一杆大秤很麻烦,即使大秤造好了,要称大象也不方便。”“用曹冲的方法还不用宰象。”学生互相启发着,回答得头头是道。“那这个好办法,曹冲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进一步引导。“因为他很聪明。”几个同学不假思索地大声回答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于是稍加点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在…  相似文献   

2.
许丽 《师道》2005,(8):39-39
一个网友讲了这么个故事:“外甥读小学。某日老师讲解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完后,就问,曹冲聪明吗?我外甥回答得很坚决:不聪明!老师很吃惊,就不让他继续发言。按课程继续进行……放学的时候,老师没有忘记我外甥别于他人的回答,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为什么曹冲不聪明?我外甥的回答是:他也真笨的。干吗要用石头?人站上去不是很好吗?还不用搬来搬去的!老师当场傻了。”  相似文献   

3.
等量代换同学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吧?为什么曹冲用一条船就能够称出大象的质量呢?其实,他是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用石头的总质量代替了大象的质量。所谓“等量代  相似文献   

4.
许丽 《教书育人》2005,(12):35-35
天涯论坛上有个网友讲了这么个故事:“外甥读小学。某日老师讲解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完后,就问,曹冲聪明吗?我外甥回答很坚决:不聪明!老师很吃惊.就不让他继续发言。按课程继续进行……”后来舅舅在和外甥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为什么曹冲不聪明?外甥的回答是:他也真笨的,干吗要用石头?人站上去不是很好吗?还不用搬来搬去的!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记得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送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象太大了,他和文武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置象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大家照曹冲的意见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于是大家都夸曹冲年纪小,机智聪明。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如果两物体放在相同的船上,若吃水度相同,则质量相同。曹冲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他也就没有称象的高明本事了。可见知识和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一、故事导入——引出“转化” 1.师:同学们都曾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面对“大象”(板书)这个庞然大物,7岁的曹冲是怎样巧妙地称出它的重量的? 2.师:象太大了,当时没有工具能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想到把它“转化”(板书)成称“小石块”(板书)的重量,从而知道大象的重量,很了不起,非常有新意,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曹冲称象” 的故事,可以说是人人皆知。我们在赞叹曹冲聪明才智的同时,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才学”还是“聪明”,曹操身边的那些人都是饱读经书、才智超群之辈。那么,为什么大臣们想出来的尽是些笨方法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多读了几年经书,思维被定势在经书之内,已经习惯于常理。而当时七岁的曹冲还未饱读经书,所以他还可以超出常理去想象。假如,再推迟十几年,曹冲能否会想到那么巧妙的方法,就很难说了。于是,我想到了现在的教育。现在的教育不正是在培养一个个未来的“大臣” 吗?请看如下教育片段:师:有 10只蜡…  相似文献   

8.
《称象》一课(六年制第四册),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曾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1,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肩g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此间一出,学生一下子沉默了陷入紧张的思考,我接着说:…  相似文献   

9.
巧测妙解     
“曹冲称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曹冲以其绝妙的称象方法赢得了世人千百年的赞誉;测量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测量任务的顺利完成,是一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曹冲称象     
1.讲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这小孩子名叫曹冲。曹冲的父亲曹操做了魏王,孙权赠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到底有多重,就叫大官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相似文献   

11.
关于等量代换,也许你并不陌生.你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文武百官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束手无策,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曹操八岁的儿子曹冲献上一计,简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先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在吃水线作上标记,然后再把大象赶到岸上, 往船上装石头直到吃水线为止,这样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用的方法就是“等量  相似文献   

12.
王老师今天给我们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我听了觉得曹冲是个既聪明又爱动脑筋的孩子,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暗下决心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记得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象太大了,曹操和文武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置大象于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大家照曹冲的意见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于是大家都夸曹冲年纪小,机智聪明。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如果两物体放在相同的船上,若吃水深度相同,则重量相等。曹冲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他也就没有称象的高明本事了。可见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摩天大楼离不开坚厚的地基一样,各种机敏的能力都离不开渊博的知…  相似文献   

14.
天涯论坛上有个网友讲了这么个故事“:外甥读小学。某日老师讲解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完后,就问,曹冲聪明吗?我外甥回答很坚决:不聪明!老师很吃惊,就不让他继续发言。按课程继续进行……”后来舅舅在和外甥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为什么曹冲不聪明?外甥的回答是:他也真笨的,干吗要用石头?人站上去不是很好吗?还不用搬来搬去的!外甥的答案是多么富有创意啊。我不禁想起了一则《新乌鸦喝水》的寓言。说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办法,忙忙碌碌到处拣石子以提高水位,而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  相似文献   

15.
天平称糖果     
<正>小朋友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曹冲为了知道大象的重量,先让人把大象赶上船,并在船舷上做标记,再把大象赶上岸,然后让人往船里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标记处,最后通过称石头的重量,得出大象的重量。曹冲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学中的“等量代换”原理,即两个完全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我们解数学题时,也经常会用到这种原理。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教学片断一:师:中国古代有许多聪颖多慧的少年儿童,曹冲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冲称象”的故事你们熟悉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请一位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师:其实这则故事还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那就是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法”的运用,正是曹冲的智慧所在。师: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经常要用到“转化法”。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就是通过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再进行计算的。请同学们再回忆回忆,我们还在哪些知识的学习中应用过“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生1:在学习除数是小…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魅力     
小时候,记得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送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大象太大了,曹操和文武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置象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大家照曹冲的意见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于是大家都夸曹冲年纪虽小,却机智聪明。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如果两个物体放在相同的船上,若吃水度相同,则  相似文献   

18.
张新 《考试周刊》2009,(46):82-83
中国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年仅六岁的曹冲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让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等重,通过一次次称石头的重量.从而解决了困扰当时很多有学问的成年人的难题。他的聪明在于将“大”转化成“小”,将无法称的“夫象”转化成可以称的“石头”。由此可见,转化的思想就蕴藏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语第四册《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曹冲七岁时动脑筋想办法,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这篇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第一节交代:人家送给曹操一头象,他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七岁”,说明曹冲年幼,在年幼时就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一同去”,说  相似文献   

20.
第二天,曹冲一大早就带着小透明去河边钓鱼。 季节已到了初秋,北方的风有点凉意了。但小透明觉得一点儿也不冷,他对曹冲说:“你的衣裳真不错,虽然穿起来有点啰嗦,但真挺暖和的。”曹冲笑了起来:“要是你想听实话我就会告诉你,我觉得你来的时候穿的衣服才怪呢!你打哪儿弄来的?衣服上还画着许多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