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能实现体育目标,也能实现德行合一。  相似文献   

2.
沈楠 《科教文汇》2014,(3):26-27
幼儿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园幼儿德育教育的系列主题活动和一些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园幼儿德育教育的系列主题活动和一些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4.
分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分区活动使幼儿独立自主的时间和机会增多了,我们注意从看、想、说、做几方面提出基本的要求,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通过分区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目标。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到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有意识地在各种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能有效帮助幼儿获取浅显的环保知识和技能,萌发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从小就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家园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一个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通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寓行为习惯培养于生活和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阶段的培养是关键。其中家园合作就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指的是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渗透家庭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推动幼儿素养的提高。因此,要建立家园纽带联系卡,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发挥标榜功能等一系列方法,从而促使幼儿向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7)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教育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落实,中职教育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提升了对学生综合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人生价值观确立提供了辅助力量。中职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帮助学生明确各类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语言思想,是中职数学教育中的一大进步,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全新途径。然而中职数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分析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存问题,提出促进中职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寓行为习惯于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得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和经验,使幼儿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张博南 《科教文汇》2014,(32):181-182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进步。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最初阶段,在当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点。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处于习惯塑造时期的幼儿来讲能够发挥的现实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其特点进行必要的管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针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解读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内容上看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内容,但在实际教育中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利用环保教育的内容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很广,大到高科技的内容,小到节约一滴水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爱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等等。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健康教育思想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幼儿园分区活动中,注意从看、想、说、做几方面提出基本的要求,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通过分区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本文论述家园合作方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终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加不易,要细心耐心的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落实到每天的生活环节中,有益于幼儿一生的好习惯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幼儿时期培养。幼儿期是模仿期,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较强的求知欲,幼儿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幼儿园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将行为习惯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通过榜样作用、游戏化教学、表扬激励、家园共育等方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幼儿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促使和培养幼儿形成优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但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依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由于幼儿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影响,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协调统一,共同合作,才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本文简述了家园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并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小平 《知识窗》2011,(9X):42-42
<正>幼儿家庭体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成人的指导、参与下,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它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意志品质。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能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幼儿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的协作统一、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培养,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慢慢的积累起来,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必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因而,从小对幼儿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如何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呢?小班幼儿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仪礼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品行是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础,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最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所以,要抓住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幼儿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