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民间年画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其用木板雕刻印制而成,也被称为木板年画。湖南滩头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九大产地之一,以其古拙夸张的造型,鲜俗火辣的色彩及大胆生动的创新,在木版年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滩头木版年画艺术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其文化渊源和艺术特色的浅析,传达出楚南特色的民间美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滩头年画在长年的艺术创作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列入中国四大年画之中,承载着梅山文化的精魂,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魅力,散发出原汁原味的泥土芬芳,是不可复制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具有永恒的艺术特性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曾欣赏过邵阳年画。 地处雪峰山下湖南邵阳隆回滩头镇,山清水秀,翠竹环抱。在这个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小镇,却能出闻名海内外的香粉纸、土纸;尤其是人们称之为滩头年画的民间木刻画,劳动人民称之一绝久已闻名于世,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被评为银奖,为世界许多美术馆、艺术宝库和博物馆所收藏。中国文豪鲁迅,就曾收藏有隆回滩头年画《老鼠娶亲》(见图)。这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对这幅年画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称赞。  相似文献   

4.
湖南滩头年画依托于滩头发达的纸业和优良土纸,有深厚的民俗底蕴,散发着独特的楚文化的风情,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年画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传统的优秀民族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生机,尤其是在艺术乡建的背景下,优秀的民族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对赋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湖南滩头年画为例,概述了滩头年画,分析了新时代滩头年画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民族艺术在艺术乡建中的作用,提出了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滩头年画为湖南一特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滩头年画丧失了往日的光景,逐渐走向衰败的境况。如何保护和传承滩头年画,使之跟上经济社会前进的步伐,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发展,需要政府、学校等组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致力于滩头年画的传承工作,从而焕发出滩头年画新的生命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造福人们。  相似文献   

7.
滩头年画为湖南一特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滩头年画丧失了往日的光景,逐渐走向衰败的境况.如何保护和传承滩头年画,使之跟上经济社会前进的步伐,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发展,需要政府、学校等组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致力于滩头年画的传承工作,从而焕发出滩头年画新的生命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造福人们.  相似文献   

8.
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传统木版年画一样正经历发展的低潮.造成滩头木版年画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年画选题和风格守旧、成本和价格上涨、规格和形制落伍等.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中常见的方式有调查整理并出版资料、建立博物馆、成立年画社和研究所、将年画的制作引入大中小学课堂等.滩头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中首先要完成的是年画由农村画向城市画、传统画向现代画的转型,要注意题材的创新、技艺的精湛、规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新年之际,以营造吉祥欢乐的节日气氛,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四川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齐名,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内容,在我国年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过春节,贴年画,表达祈求幸福、消除灾祸的愿望,渲染热闹喜庆的气氛,是中国乡村辞旧迎新的传统。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盛产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年画。滩头年画采用手工雕版印刷,题材多取自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1.
"年初二问题"是民国中期大小商人与工人特别是大多数店员围绕解雇权而展开的一次斗争.依据这一事件发生的起因,以及事件发生后工人、商会、政府等的应对策略,从工商纠纷的视角研究当时工人政治参与的限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的三部贺岁片,从观众接受经验角度看,适合新年贺岁的市场需求;冯小刚贺岁片因平民化的取材视角使之贴近生活;三部贺岁片也因其俗中求雅的美学追求,使之既获得商业性成功,也具备了一定的化品质。  相似文献   

13.
方苞的“义法”说与刘大櫆的“神气”说不是继承和补充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对文章本质认识的根本对立,是古代文论中“文”与“道”关系论争的延续和具体化,“义法”说的实质是文章工具论,“神气”说则是文章审美论。  相似文献   

14.
影片《泥鳅也是鱼》运用充满能指意味的影像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的生命意志理论。同时,影片认为艺术和禁欲并非救赎苦难的良方,似水温情才是这群风雨飘摇中的民工赖以寄托希望的美丽港湾。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difficulty and associated strategy use of arithmetic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story problems when presented in American Sign Language to primary level (K-3) deaf and hard-of-hearing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deaf and hard-of-hearing students may consider and respond to arithmetic story problems differently than their hearing peers, with the critical dimension in problem difficulty being based on the operation typically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not the story within the problem. The types of strategies used by the students supported the order of problem difficulty. The visual-spatial nature of the problem presentation appeared not to assist the deaf and hard-of-hearing students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tors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pattern of problem difficulty are discussed so that educators can better alig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to the thinking of the deaf child.  相似文献   

16.
阐释“新美学”流行的语境及其出场的历史的现实的机缘,结合美学思想史对其作了剖析。大众文化语境中美的内涵及显现形态发生了转向,以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当下社会运作的“组织原则”。就其精神风格而言,它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修辞;究其价值底蕴,这种新生成的美学受制于现代技术(技术—审美的),它借助技术揭蔽的力量大肆流行。表面的审美膨胀掩饰着内在价值的迷失和“乏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唐代元日诗的民俗内涵,深入探讨了元日的民俗内涵,提炼归纳出唐代元日的民俗特征,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了唐代元日诗,发掘出唐代元日诗丰富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调张籍》一诗以轻松委婉的形式盛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调侃的大前提下,明确打出了“李杜并重”的大旗;从实践和理论上阐发了“骋思趋奇”的主张;曲折表达了“不平则鸣”的思想,充分展示了一代文坛盟主的艺术才力、论辩风度和人生感遇。  相似文献   

19.
对《聊斋志异》中名词用作装语的现象作究尽性考察和陈述,并据此对有关通说稍作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