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春节来临的标示是父亲在书房写春朕,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治家格言,上联还恰好是家族中男性命名的辈份排列。父亲三十多岁之前已长髯齐胸。他秉烛夜读时,不像小说中的美髯公关云长那样读兵书,而是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2.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春节来临的标示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父亲三十多岁之前已长髯(rán)齐胸。他秉(bǐnɡ)烛夜读时,不像小说中的美髯公关云长那样读兵书,而是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喜欢看闲书(当时对小说的通称)的是母亲。她幼年读过私塾(shú),做姑娘时手不释卷,出嫁时,诸般嫁妆齐全后,曾外祖父又让人专门制作一个大楸(qiū)木书箱,分成两格,将诗词小说尽排其内。母亲深信世…  相似文献   

3.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 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他喜欢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4.
读写新闻     
某女生读了情况不妙《红楼梦》余养健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说,他读初中的女儿读完《红楼梦》以后情况不妙,首先是变得不爱说话,时常出现忧郁状,接着又发现她作业没有先前认真,甚至还有些题目做错了。父亲问她为什么,她说做人没什么意思,“反正到最后什么都是空。”父亲又问:“怎么会什么都是空呢?”她说:“你看贾府,那么富贵,那么繁华,最后不是变成白茫茫一片?”直到这时,作父亲的才感到问题严重,才知道女儿是看《红楼梦》看得入了迷。余养健由这件事情引发了许多关于中学生读文学名著的思考,他认为,在让学生读名著前要做到三点:第一,教师…  相似文献   

5.
钱汉东 《新读写》2008,(9):50-51
丝丝,本名吴丝丝,是本刊2005年5月号“新人物”,那期杂志刊登了她的充满蓝色忧郁的小说《鲸》,她的照片还上了封面。汶川大地震后,丝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写了一部反映地震后中学生心灵成长的小说。丝丝说:“我要感谢这本书,让我成长,让我更加珍爱身边的人,让我去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懂得原来活着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本刊主编钱汉东为她的小说写了序。他在序中说:“生活在幸福之中但并不意识到幸福的同龄人,读了这部小说一定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在《语文博览》一书中,读到一则海明威儿子回忆父亲的轶事:一天早晨,我的父亲说:你自己写一篇短篇小说,不要期望写得很好。”我坐在桌边,用他的打字机,慢慢打出一篇小说交给他。他戴上眼镜读了起来。我在一边看他有什么反应。父亲读后很高兴:很好,孩子,写得很好。你很有想象力,可以得奖了……”读到这里,我不禁窃笑起来,这情景与我倒是有些相似。每次写完作文初稿后,我也和海明威的儿子一样拿去给父亲看,也同样爱窥视老爸的眼神,解读他脸部的表情,期望从他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判断我作文的命运。有的时候,我写好…  相似文献   

7.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我国历史上,对于求知求学,进私塾叫读书的,一读就是几年、十几年乃至终生读下去。古人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足见鲁迅先生对“读”的看重。今人,著名的作家叶文玲在一九八五年《中学生阅读》发表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现已选登在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九课。在写作上,强调“读”的重要。他说:“那是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800个字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被刊登在县级报纸上,她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那800个字。”可见“读”的重要,可见“读”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印象中,高三女中学生姜荻写的散文,篇幅都不长,而语言却到位,叙述有节制,且张扬着人物或故事的音容笑貌;似乎一切都运作在她叙述的故事或事件里,又似乎是在为单纯的成熟的篇章做准备。这就是短篇小说《谁最忙》出现的必然。读《谁最忙》,是在读一篇小说,勿宁说是在读一篇诙谐、幽默的故事,或是说读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童话,一篇凝缩当代社会影像的童话。这篇小说,围绕着“忙”而展开,在“忙”中延伸情节,又在“忙”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小说开头便写小镇上的人都很忙,忙着干自己的事情,第19届镇长因为大家都忙使他开展不了工作而不…  相似文献   

9.
范爱农遇难后,他的挚友鲁迅先生为此写了《范爱农》一文,表示了沉痛的悼念。文章里有这样的话:“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是还是自杀。”“我疑心他是自杀。”范爱农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范爱农的女儿、现年七十四岁的范莲子在接受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访问时说:她父亲是被人谋害的。范莲子说,她父亲从小就爱游泳,水性很好。  相似文献   

10.
吉林女作家金仁顺的短篇小说《彼此》在“春申原创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获2007年度最佳小说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仁顺说,她写小说,“唯一的愿望就是讲一个好故事”。在她看来,一个足够好的故事,其中必然会有好的人物、情节、内涵。“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如果故事不够精彩,这些因素也都会在,但相对地所有的成分都会减弱。”但她“就是要写一个好故事,这也是个很单纯的想法”。她说,写小说的过程艰苦,但得到的愉悦是深层次的,“这让我很迷恋,觉得幸福。”正因为此,毕业于戏剧专业,担任过《绿茶》和《时尚先生》这两部颇具票房的电影编剧的金仁顺,当被问及在写小说和写剧本之间如何作选择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选择写小说。”  相似文献   

11.
三浦绫子的小说《冰点》是她的处女作,这部小说是借着“祷告”、“毅力”和“梦想”所完成的。从此,三十多年来,她写了四十多部小说,都是抱着同一的宗旨——“阐扬基督的爱和救赎的真义”而写成的,三浦绫子的文学极为生活化且不着痕迹地阐述“爱”,也反映出人性的爱恨情愁,充满戏剧张力。三浦绫子小说《冰点》更是如此,由爱转恨,由沸点走向了冰点。  相似文献   

12.
许多同学喜爱读作家肖复兴写的小说,比如《中学生三部曲》,据说他创作这部小说与日记有关。 当肖复兴着手准备写《中学生三部曲》之二(青春梦幻曲)时,母校一位高三女生将她高中三年所记的三本厚厚的日记本借给了他。  相似文献   

13.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语言有新鲜感才能吸引读者,提高感染力。怎样写出语言的新鲜感呢?一是要活用常见的词语。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假装打“我”时,这样描述“我”的神态和心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狡猾”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又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写当年父亲送自己去北平念书,在车站和车上,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而自己却暗笑他的迂,接着写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的“聪明”是褒词贬用,是“愚蠢”的意思,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希望     
为了把父亲的散文编成集子,又读了一遍他写的《做了父亲》。这篇文章是1930年发表在他编的《妇女杂志》上的。《妇女杂志》的读者不限于妇女,我父亲写这篇文章,是跟有儿女的读者谈谈他做了父亲的心情。我算了算,父亲那时三十六岁,三个儿女,我十二岁,妹妹八岁,弟弟四岁。  相似文献   

16.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17.
去年寒假,我们向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一个革命故事给我的教育》的作文,要求学生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写出读后感。一位女同学却去读了小说《“强盗”的女儿》,写这篇作品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给了她“极大的教育”。幸好,我曾经读过这篇小说,也注意到《解放军文艺》和《少年文艺》上对这篇坏作品的批判,心中有了数。于是,就及时指出了她这篇读后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母亲和小鱼》出自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的散文集《波西米亚楼》。在大家的印象中,严歌苓以写小说闻名,她的主要作品《天浴》《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少女小渔》《第九个寡妇》等在读者中间广为传播,且多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可能正缘于此,她的这篇回忆家人的散文,读起来也颇有几分小说的意味。作者在文中着重回忆了母亲和父亲这两个人物,将他们串联在一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在他那本曾风靡全美一时的《相约星期二》一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这就是大学教授莫里老人在临终前对他说的。《我这一辈子》与《父亲》两篇文章贯穿始终的是爱,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前者中的“我”,是一个可悲的形象,他的一生接受了无数的爱,但这是一种溺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这种溺爱又施予自己的孙子。而《父亲》中小群所接受的爱是一种积极的爱。文章的结尾是极具匠心的,它如同法国小说家莫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爱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爱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刚看了这句话,我只是似懂非懂。当我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才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刚看到文章题目,我感觉有些好奇,读了课文才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作者巴迪的母亲和父亲对巴迪所写的诗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作者的少年时代,交织在耳际的都是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在母亲的鼓励下和父亲的批评下,作者经过努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发行了多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生活中,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