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最近陆续拜读了李希贵校长有关学校管理的系列文章《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见《人民教育》2011年9期~22期),掩卷沉思,不禁心潮起伏。李校长睿智的教育智慧,深邃的教育思想让我深深折服。尤其是他提出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有个性的人,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2.
李希贵校长是一位富有思想内涵又具魄力的校长,我非常仰慕。《人民教育》两年来连续十几期刊登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沉思录》,在我是一道精神大餐,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李希贵校长的这组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无数的关注、热议和学习,为什么在担任山东潍坊教育局长时推行改革能把教育打造成潍坊市的第二张城市名片?为什么在担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推行改革能引起全国同行的广泛推崇?我以为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对常见的教育现象进行"沉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开辟了一个栏目,专门发表“办学口号”反思系列文章,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这样的文章能给校长们一种启示:面对五花八门的教育口号,应该少一点不假思考的盲目跟风,多一点实事求是的思考辨析。  相似文献   

4.
写作知识讲座最近,笔者写了一篇教育杂文,题目是《多一点平民化教育》,文章先发表在2002年6月11日上海《文汇报》“教育家”专版上,很快被中央教科所的《教育文摘报》(2002年7月10日)转载。回想这篇文章的写作和修改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文章虽然短小,但先后作了三次大的修改,历时两个星期。这里,我把自己修改和提升的过程作简单的回顾,也许青年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文章的起因是本地一位校长要笔者为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 《新教师》2019,(9):18-19
过去,我曾读过叙述潘文新教育轨迹的文章——《另一种飞翔》。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我与潘文新有了实实在在的接触,也因此不断地关注着他的发展。前不久,又读到潘文新的教育管理哲学自述,我深为感动。一个年轻的校长,把生命交付给教育。在这过程中,他经历并创造了四所学校的华丽转身;在这过程中,他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6.
唐金龙 《教育文汇》2004,(12):28-29
今年第1期《收获》卷首发表了巴金老人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文章。这组写于10多年前的文章是首次发表,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篇名为《致李楚材》的未完信件,另一部分是两封名为《写给端端》的短信。《致李楚材》中的“李楚材”时任上海位育中学的校长,巴金老人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他对中国教育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追念鲁迅     
鲁迅的绝笔之一,是一篇题为《深夜作》的文章,他把它交给我,要我译成英文。这篇文章,不但他写时一点没有顾到对于他自己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8.
读了《今日长缨在手》一文 ,一个有内涵的校长形象、一个崭新的兴蒙精神凸现在眼前。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关键是有思想。兴蒙的兴起 ,是因为有胡美山这位校长 ;胡校长能让兴蒙兴起 ,是因为他有一套独特的办学思想。当他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贯注于学校的每一个层面的时候 ,就产生了兴蒙精神。“校长首先是一个思想者 ,是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领导 ,然后才是行政领导”这是兴蒙兴起的奥妙之一 ,也是对我们的启迪之一。二、校长用其办学思想和对人的理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办学成功的关键一步。胡校长用“…  相似文献   

9.
读过王栋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我强烈感到,这不仅仅是教书人应该读的书,而且是校长该读、教育干部该读、所有有小孩或关心下一代的人都该读的好书。也许是王栋生的“不跪着教书”的观点太响亮了,很容易吸引教师的眼球,出版社便把这句话作为书名。其实,这只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中写到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在  相似文献   

10.
开锁的艺术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位老校长,他以质朴而温暖的话语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用独特的智慧开启了我封闭而麻木的心灵世界;而《人民教育》则是我人生中的另一位老校长,一路走来,他源源不断地给我思想和智慧,引领我开启轻松快乐的教育之门,走上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11.
初识上海延安中学校长李汉云,短短时间的交谈,他的敏锐善思,他的坦率真诚,以及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便迅速折服了记。当记向李校长征求对《基础教育》杂志的意见时,李校长坦诚地说:“《基础教育》创办仅仅一年,已经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真不简单!作为她的忠实读,我希望这本杂志能够抓住一些热点和焦点的问题,坦率地展开讨论。要敢于发表真实的声音,要能够给读以真正的思想的启迪。如果这本杂志能够成为点燃教师思想的火炬,那她肯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说得太好了!“点燃教师思想的火炬”——这无疑是《基础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接下来,李校长谈了他对课程改革的一些独到思考,这些思考引起了记的共鸣。“李校长,能不能把你的这些思考写出来,把你们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做法写出来,就作为一个问题进行一番研讨?”“完全可以!”李校长非常爽快的答应了记的要求。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章。  相似文献   

12.
开篇语:屈指算来,做教育工作已36年,这期间任校长职务18年,占了工作时限的一半。这不算短暂的教育历练,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我按照做得出智慧,说得出道道,写得成文章的标准,将这些经验教训梳理并记录了下来。我与《北京教育》杂志有缘,8年前,编辑就约我完成了校长任职的一些文章,如《校长办学四指向》、《政策法规解析与办学》、《校长司职两主线》、《校长的师承——贤与范》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出版的《教育论丛》第十一期刊载《陈唯实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文,介绍了我的母校华南师大第二任校长陈唯实老前辈的生平事迹,系统地论述了陈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卓越成效。这篇文章读起来引人入胜,颇为感动人心。我作为他的学生,回忆起陈老师的事迹,更是记忆犹新,永志难忘。我是陈老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的学生。以我在华师四年中接受陈老的教育感触和自己所知的教育事迹来看,除了《陈唯实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文中论述之外,还有  相似文献   

14.
宣武区教育学会是学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挚友。我曾经在很亲近的《宣武教育》上发了一些文章,也推荐了一些文章,并同一些读嬗武教育》文章的同仁们时常讨其内容和所阐发的观点。我曾以提高校长任职水平在《宣武教育》上谈过一些认识。在我想提笔为宣武教育学会成立20年写些纪念文章时,适有位刚任校长的年轻管理者问我,做好校长工作,需要多方面能力,您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或者说校长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认为此问题很值得一说,即想借宣武教育学会生日纪念之时,以此文作为我的祝愿,我想,这也算是一份“生日蛋糕”吧!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在《教书育人·校长参考》第3期看过黄行福老师的《校长与教师——大鱼与小鱼?》文章。文中阐述校长与教师为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我认为校长就是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然而校长要想真正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并非易事,我认为:校长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有先进的现代教育观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本质上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独立的个性化的办学主张和办学举措,校长需要对教育理念深层地把握,对自己的办学实践深刻反思,对复杂的办学环境理性思考,对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提炼自己…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自创刊以来,曾刊发过赵文汉老师好几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有《我的教师观》《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缘何堪忧》两篇;这几年,翻阅其他一些教育报刊也经常看到他的文章。文汉是语文教师,他的课余之作都来自他的实践与思考,全是一些语文教改的热点、焦点问题,没有一篇应景文章,更看不到一点“功利性”成分。记得有一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报眼上,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校长对办好任职学校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办学过程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的,这需要校长对办学思想不断凝炼。这一点我们已经在《河北教育》(上旬)2023年第5期《办学思想为什么需要不断凝炼》一文中作了阐述,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接下来需要讨论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刘卫平是厦门市教育界中我所仰慕的为数不多的名师及名校长之一。每当我在自己的课堂上谈到刘老师的说法和做法的时候,班级的学生总以为我与他较为熟络,实际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但这并不妨碍我"高攀"成为他忠实的"粉丝"。从最早的《教育中的细节》到后来的《和师生一起成长》,到最近《福建教育》刊发的"校长写给新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开辟了一个栏目,专门发表办学口号反思系列文章,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这样的文章能给校长们一种启示:面对五花八门的教育口号,应该少一点不假思考的盲目跟风,多一点实事求是的思考辨析。很长时间以来,教育上的新口号不断出现,所有的办学口号都是有特定指向性的,也都是有一定局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辩证法无处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2011年第22期刊登了蔡林森校长的一篇文章《课改断想》。每有他的文章,我都爱看,他的文风很实在,这篇小文同样如此。读后有如下感想。课改是慢功夫。文中指出,"课改是长期的任务,只能打持久战,不能靠打速决战,更不能搞什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