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第四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学生解答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混淆,一见“多几”就用加法,见“少几”就用减法。为了避免这一点,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数...  相似文献   

2.
沟通正反联系突出对比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小)几”应用题的教学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家永“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在“九义”教材中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先在六年制第二册教学正叙的,然后在第四册教学反叙的。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90页应用题例5、例6。教学目标基础目标 :1 让学生弄清应用题讲的事理 ,明确已知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 使学生理解较大的数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较小数同样多 ,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3 让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关键句是什么?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而理解用加法计算的道理。发展目标 :教学中 ,鼓励发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 ,以期培养实践和探索精神。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合作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应用题是六年制数字第四册的教学内容,它与第二册中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所求的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条件和算法也一样,只是第二个条件的叙述正好相反。解答反叙应用题时,字生往往把它同正叙的应用题混淆,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因此,从为析反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是本段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沟通正、反叙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谁多”、“谁少。一、演示操作,认识数量关系通过演示操作,初步认识反叙应用题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里,编写了“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一步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本单元的知识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混淆.有的学生一见“多几”就用加法或见“少几”就用减法.  相似文献   

6.
反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反叙应用题的结构,掌握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找...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90页例5、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学会解答这样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3.渗透对比思想、知识间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等辩证唯物观点。教学重点: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较大的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的数多的部分组成,求较大的数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具,学具:磁黑板,投影片,图片及黄、红花。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有黄花5朵,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红…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表)第四册P59例8,练习28中第1—4题。教材简析:反叙的求比一个教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该类应用题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条件和算法也相同,区剐只是反叙的应用题中第二个条件的叙述与正叙的正好相反。反叙的给出大数比小数多几,解题时,学生容易把它同正叙的形式相混淆。一见“多几”就用加法,一见“少几”就用减法。解决该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它们共同反映了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联系。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则便于及时对比、提前比较顺叙题和逆叙题。我们的具体设想是:一、精心设计准备题,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必须与“求相差数”应用题挂上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相差数”等数学术语。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组题。  相似文献   

10.
基本应用题     
第三册数学教材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类基本应用题,学生感到困难,特别是对“逆向”叙述,更不易理解。下面设计一例,供复习时研究。例有5朵黄花,还有8朵红花,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8-5=3(朵)(答略,下同)启发学生将上例改编成一道加法应用题(顺向、逆向)和一道减法应用题(顺向、逆向)改编的加法应用题:(1)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  相似文献   

11.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叙的;一种是反叙的。虽然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解答常见的加减应用题,但在解答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相混淆,机械地见到“多几”就用加法,见到“少几”就用减法。为了防止学生如此错误地理解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两个有代表性课例,意在使更多的教师觉醒到那些习以为常、为广大教师所仿效的所谓的“经典之作”正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是应该加以革新的,并认识到教师到底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好的问题。案例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教材上的例题是:“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下面摘录一段名师上课的过程。生:5 3=8(朵)。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意思?生: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生:老师,…  相似文献   

13.
陈老师: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实际上是比较两数多少的一组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或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已知小数,和大数比小数多的数,求大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则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比大数少的数,求小数。 人教版教材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接受困难,把它们分开编排。  相似文献   

14.
下面是小学数学十一册“分数乘法”单元的一个例题:六年级同学为准备国庆晚会做绸花。黄花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此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解题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往往将数量关系理解为“黄花的朵数x1/10=红花的朵数”。而这个例题的这种关系式的理解也是分数乘法单元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5.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人教社)。教学内容: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课本第24页例8,练习八的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6.
【课例简析】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应用题的区别在于,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正好与正叙的相反,因此,学生容易犯见“多”用加,见“少”用减的错误。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操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以避免发生上述错误。【导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操作活动①:让学生第一行摆8个圆片,第  相似文献   

17.
【评析】本课教学的片断,充分揭示了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通过循序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进行解答,动口表述解题过程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执教者梧州市北环路小学黎冬莲教学内容:九义教材第二册P33例2、例3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2.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3.培养动手操作的能...  相似文献   

19.
韦老师:你能给我们讲讲如何解答相差数应用题吗?求知求知同学:在相差数应用题中,一般有大数、小数和相差数。在这三个数量中,如果求大数,用加法计算,如果求小数或相差数则用减法计算。有些同学往往对题中的大数与小数判断不准确,结果导致了解答错误。所以在解题时,要先找出题中体现相差关系的重点句,通过对比分析,来解决判断不准的问题。例⑴鸡比鸭多20只多(大数)少(小数)⑵桃树比梨树少38棵少(小数)多(大数)根据以上图示分析可知,要求鸡的只数或梨树的棵树用加法计算;如果是求鸭的只数或桃树的棵数则用减法计算。…  相似文献   

20.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设计者芦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2.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