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过失行为有 :上课违犯纪律、不遵守游戏规则、抢玩具、侵犯别人等。这些行为过失若不给予及时纠正教育 ,将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 ,如何及时有效地制止并促进幼儿改正行为过失的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 ,我们要分析一下幼儿行为过失产生的原因。皮亚杰说 :“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它使儿童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迷恋和深信自己的言行、观点、思维 ,以为它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心。加上我国社会生活中 ,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和娇宠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2.
幼儿刚入小班时,总会因为争抢玩具而产生不少纠纷。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好玩具,大家玩”的研究,教育幼儿友好地共同使用玩具。一、引导幼儿体会争抢玩具的弊端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庭中缺乏与他人共同使用玩具的机会和经验。因此,笔者以“情”入手,运用移情教育,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活动,启发幼儿去体会别人没有玩具玩的心情,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痛苦,独占玩具或争抢玩具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会让别人讨厌自己,容易让自己失去朋友。二、探索共同使用玩具的方法笔者在观察中…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经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活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玩具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是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习惯。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其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视幼儿的“过失”文/贾文芬3岁~6岁儿童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加之活泼好动,对喜欢的玩具或看到的物品总想动一动,摸一摸,但由于其动作发展还不完善,调控能力差,知识经验有限,常会做出一些“破坏”行为,摔坏东西甚至伤到自己。对此,教师或家长不应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6.
梁兴伟 《快乐阅读》2012,(28):88-89
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有些孩子往往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按自己的意愿设想搭建,无视别人的存在、别人的劳动成果。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自我中心的外在表现。由于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许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情况分析 现在的孩子“以我为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都习惯了别人的照顾,而不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有的幼儿吃点心,拿玩具都是拣好的,不知道谦让;看见同伴跌倒了,不是去搀扶,而是哈哈大笑。我们觉得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关心生病的娃娃”这一语言游戏活动。意在引导幼儿去关心爱护同伴。活动过程中我们力求为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幼儿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对不同的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相似文献   

8.
魏燕 《教育导刊》2006,(7):15-17
玩具,我国古代俗称“耍货”,顾名思义是人们玩耍的器具。简单地说,用于“玩”的器具都是玩具。从广义说,玩具不应仅仅理解为供儿童玩乐的“小玩艺”、“小儿科”,凡是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叫玩具。玩具不仅适合儿童,还适合成年人。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幼儿时期玩耍的器具。鲁迅先生曾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玩具自始至终陪伴着孩子,既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又是最好、最自然的教科书。同时,在幼儿期,家庭作为幼儿最早的生活和教育场所,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因此,研究家庭中幼儿玩具的选购问题,对幼儿良…  相似文献   

9.
近三年来,我班几乎每天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谢谢××,谢谢××的爸爸、妈妈。”原来是××小朋友又从家里带“好东西”来给大家啦。“好东西”的内容广泛,有爸爸、妈妈出差从全国各地带来的土特产,有从国外带来的糖果、小礼品,有图书、画报,有各种录音磁带,有各种动植物,有各类玩具。我们就是通过允许幼儿带、鼓励幼儿带“好东西”,来培养幼儿“分享”的情感和行为的。 1.对带来的吃的东西,老师首先告诉大家(利用起床后或两节课中间的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今天,××带好吃的东西来给大家啦!全体小朋友向他及他的父母表示感谢。”然后让带东西来的小  相似文献   

10.
郑蓉 《幼儿教育》2003,(1):11-11
这里的“小报告”是指幼儿向成人反映某种不正常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自己或他人受到别人欺负及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非判断能力发展的表现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有三个基本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婴儿阶段,儿童已经能初步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能作出合乎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在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发展,他们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比如,“平平抢别人的玩具”“明明不收拾玩具就吃点心”诸如此类的“小报告”实际上是幼儿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作出判断。对于这类“小报告”教师应视为一种可喜的现象,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试探心理的行为反应有些幼儿对某些事情难以作出是非判断,因而来试探教师对这一事情的反应。如果教师持肯定或不在乎的态度,幼儿则会模仿这一行为。比如,晶晶说:“老师,辉辉一  相似文献   

11.
<正>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的行为。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学期初,我曾结合"我的玩具大家玩"活动,对本班43名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独生子女普遍化和核心家庭数量的逐年上升,孩子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万般迁就,孩子与同伴交往减少,为他们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幼儿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和别人玩;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就哭闹(或告状);争抢别人的玩具;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独自生闷气;有时甚至因为不开心的事情伤害自己。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幼儿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规范的接受是指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过程。社会规范的接受是一种内化过程 ,就是说 ,社会规范被接受后 ,它不再是外在于个体的行为要求了 ,而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和主动的行为取向了。比如 ,幼儿看到邻家新奇的玩具也想玩 ,家长借来给他玩 ,当家长要还时 ,幼儿哭着不肯 ,家长就跟他讲“好借好还 ,再借不难”的道理并坚决还回去 ,以后别人来借东西并及时还回来 ,幼儿感到“好借好还”确实于己于人都愉快满意 ,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个规范 ,以后不需家长要求 ,他也会主动这样做了 ,“好借好还”这一社会规…  相似文献   

14.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性行为指人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岁至4岁出现一个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家庭教育不当是滋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温床。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出生到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快阶段,这个时期智力潜能的开发尤为重要。国外一位著名的早教专家就曾说:“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进行教育,就晚了两天。”玩具是给予幼儿早期教育(或叫早期刺激)的最好工具。选择一个好的玩具就是选择了一条开发幼儿智能的捷径。但爸爸妈妈不要以为花钱买的玩具才是好玩具。你随手就可以在家中找出符合幼儿不同时期大脑发育特点的好玩东西。饮料瓶:锻炼幼儿听敏度(适合0~6个月)挑选几个颜色鲜艳的小塑料饮料瓶,分别将里面装上大米、绿豆、蚕豆等不同物品,将瓶盖拧紧后,在距离幼儿耳朵20厘米~50厘米的区域有…  相似文献   

16.
幼儿社会行为问题定性的两个层面及教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占、争抢、攻击、排斥、干扰、破坏等是幼儿社会交往中经常发生的违规行为,也是教育者每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教育者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并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幼儿社会行为问题的道德定性与教育效果请看以下事例。幼儿甲抢了幼儿乙的玩具,幼儿乙哭着向教师告状,教师就将幼儿甲叫到跟前,对他讲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要他把玩具还给幼儿乙并向他道歉,幼儿甲没办法只得照办。但没过多久,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像告状这样的事情在幼儿园时有发生。教师在处理这类事情时通常对“肇事者”采取说…  相似文献   

17.
治馋方略     
孩子对别人手中的东西格外喜欢,哪怕这样东西是他们再熟悉不过或最不喜欢的,只要是拿在别人手里,都是好东西!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先来说说玩具、别人手中的玩具都是好玩的,哪怕是自己平时根本就不玩的。因为每件东西拿在自己手中和拿在别人手中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一件东西换个角度看就是新的,更别说这件东西在别人的手中会玩出不同的花样了,那更是自己未曾想到的。赶紧抢过来模仿或展示一下自己的游戏方案,是孩子们最急于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郭莉 《考试周刊》2009,(46):233-233
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抢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什么要求,大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了自私,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陈鹤琴先生对幼儿玩具非常重视。他曾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对于儿童有直接的关系,很有讨论的价值。”他还说:“玩具这种东西,不仅仅供儿童玩笑、快乐,实在还含有科学游戏的性质。”廿年代陈先生在创办鼓楼幼儿园时,就对儿童玩具进行研究,他亲自设计,找木工制作了许多适合幼儿的玩具,还从国外引进并加以改进了一些玩具。1940年陈先生在江西创办幼师时,办了一个玩具工厂,江西的竹子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标:1.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探索用各种玩具的行进动态和相互逗乐的滑稽动作表现音乐,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征。2.积极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理解不应与人“强行结伴”和不应“拒绝”他人的道理。准备:1.幼儿已学过歌曲《玩具进行曲》。2.活动室布置成玩具王国。3.一个玩具箱,里面摆满各种玩具、头饰、乐器。4.丰富幼儿对各种玩具的表象和用肢体动作表现玩具的经验。5.录音机、磁带。过程:一、在《玩具进行曲》的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进入“玩具王国”。二、复习歌曲1 ̄2遍,要求幼儿唱出进行曲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