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灵魂救赎是北村皈依基督教后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小说《我和上帝有个约》描述了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对于负载着罪恶的灵魂来说,固然要接受法律的惩治,但只有获得上帝的救赎,灵魂才能寻求到最终的皈依。上帝的救赎显示了对人类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袁亚南 《教学随笔》2013,(16):129-130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鸭如花》是其人性书写的典范之作,让我们看到了善恶、美丑等人性中对立面的转化与交织,看到了人性的救赎与自救,看到了人性的皈依与完善。《鸭如花》通过底层小人物人性的救赎与自救,谱写了一曲温情的乐章,体现了迟子建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怀,她让人性中善与美的光辉照亮了灵魂中黑暗的角落,给读者以精神的抚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雷雨》和《骆驼祥子》的分析,寄希望于中国文学能够尽早摆脱社会化、世俗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桎槁与束缚,真正深入到对灵魂救赎、对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上,拿出俾睨一切的精神气质,洞穿人生虚无的浩瀚灵魂和承担虚无之重压的伟大精神力量,产生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伟大作家以及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始终致力于关心“小人物”的命运、关注现实苦难与灵魂救赎,是汤成难短篇小说的主要创作主题之一。汤成难的短篇小说描绘了普通劳苦大众具有生命质感的日常生活,主人公们面对生存之难和存在之苦的泥沼,挣扎其中而又在苦难中升腾,追求最终的心灵归宿。底层人物对于苦难的诠释和探索救赎的过程,是他们的生存智慧和求生本能的体现,汤成难对传统文学中宏大的苦难叙事进行颠覆,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底层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危机的揭露、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的出路的思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的主旋律就是道德危机以及灵魂与人性的堕落与救赎。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抛弃人性接受现实后杀了人也迷失了自我。最终在苦难的象征索尼娅的爱的感召下皈依宗教,拉斯柯尔尼科夫走上了一条用苦难来净化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6.
夏仁娟 《文教资料》2011,(14):19-20
毕淑敏的小说对女性的关怀和解读有着独特的视角。本文通过整理毕淑敏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的社会意识、母爱意识、灵魂救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主人公们都有着各种创伤体验,为了把自我从灵魂的暗夜中解救出来,实现心灵的丰盈和人格的完善,她们渴求着灵魂的救赎,其救赎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日常生活救赎、审美救赎和宗教式救赎。  相似文献   

8.
监区文化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和活动对罪犯进行多方位的文化渗透,促使罪犯在积极接受教育参与活动中净化灵魂,对重塑罪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2):25-2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影片揭示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自由与希望、灵魂救赎的深刻主题,阐释了资本主义腐朽的"体制化"是泯灭人性的屠宰场和禁锢人自由的屏障,只有冲破体制化的陋习屏障才能获得自由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今昔物语集》中的地狱观念是日本本土灵魂观念与佛教的地狱观念融合后的产物。地狱由地下变为地上,在地狱里没有成体系的审判系统,地狱的审判者处于丰隐身状态。堕入地狱后的救赎手段也由自力救赎变为可依靠他力救赎,灵魂甚至可往返于地狱与人世间,这些特征体现出日本平安后期佛教逐渐平民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有关《狼来了》的道德劝诫故事虽然已被讨论过,然而其中有些模糊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及时澄清。这个故事的劝诫逻辑是从一个对行动者自身利益有影响的坏的后果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遵守道德的约束,人们往往直观地把这种逻辑归结为功利主义的道德逻辑,进而对其展开批评。其实,功利主义也许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这个故事。作为功利主义道德哲学的后果主义伦理学能够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杰作。主人公的"硬汉"形象为众多的评论家所青睐,而小说中的"男孩"和"狮子"却很少受到重视。这两个形象对老人"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使老人"硬汉"形象更为丰满,而后者则使"硬汉"精神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神话小说《普罗米修斯》深受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影响,其笔下的伟大天神成了被遗忘、被怀疑、被厌倦、被排斥的对象。而卡夫卡另外一部小说《变形记》与小说《普罗米修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人公格里高尔实质是卡夫卡笔下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人物的变体。虽然格里高尔长着甲壳虫的丑陋肉体,却有天神普罗米修斯的高贵灵魂。化身甲虫的普罗米修斯苦苦挣扎以期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理解的惨剧揭示了卡夫卡生活时期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普通下层小人物人性的戕害与扼杀。  相似文献   

14.
该文旨在探讨《魔戒》与北欧神话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魔戒》作者的背景、神话人物、故事中出现的各类形象符号的内涵、故事体现的思想理念。通过对比梳理,发现托尔金的《魔戒》与北欧神话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陆静静 《海外英语》2014,(18):191-192,199
该文旨在探讨《魔戒》与北欧神话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魔戒》作者的背景、神话人物、故事中出现的各类形象符号的内涵、故事体现的思想理念。通过对比梳理,发现托尔金的《魔戒》与北欧神话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和<年月日>同是反映"硬汉"主题的小说.此文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分析小说产生的地域差别的同时,考察两位作家关于时间、空间及理解生命的差别,列举出两位作家在历史文化意识、家园意识、生命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并探究造成它们差异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国野制度是先秦村社结构的基本组织框架,它是从封建制度的架构中延展与派生出来的。国野制度确定了《诗经》中不同地域间村社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周宣王的改革政策意味着村社组织结构由血缘结构向地缘结构的跃迁,更预示着国野制度的终结。《诗经》史料有助于研究国野制度的真实面貌,同时,对周代国野制度的辨析与梳理,也有助于解决《诗经》中部分疑难词句的训释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文化进程中,《易经》与内观疗法对后世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二者在内省性、发展性、共时性三个方面都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如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易学中的智慧,而且可以使东方的心理疗法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泛的的实用性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西纪事》的作者夏燮作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击者,在广泛搜集、认真鉴别史料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西关系,尤为详细地记载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体现了积极了解西方、反对侵略、反对投降等时代精神以及唯实是求、刚正不阿的著史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艳  郭鑫 《海外英语》2014,(20):223-224
Based on the narrative theory of Shlomith Rimmon-Kenan,the present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oice and order of the focalizers and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to show that they are chosen and arranged deliberately and accorded to its the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