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尽管哲学的发展水平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经常出观较大程度的错位,然而,由于人的思维的本性作用,即人面对自然科学现代化的现实,必然要自觉地知以形而上的反思乃至哲学上的再造和创新。自然科学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参与重塑现代哲学的自组织性,就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功能蕴舍的内驱力和自然科学现代化的趋向性而言,也将会敦促现代化哲学砬运而生?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复辰趋向在座标上是呈现着接近并向前延伸之波形的。这种趋向要求哲学或迟或旱地赶上时代的潮流,并蹙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现代比相适应。这一规律性体认则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三方面作出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的符号形式。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综合性、批判性、多元性和概念化等特点,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哲学语言的反思特性,哲学语言即“反思的语言”。对哲学语言的探讨是研究各种哲学思维模式和哲学发展脉络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发展表明,哲学是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总结,是开展对两类科学研究的钥匙。其一,通过对哲学与自然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关联性,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二,揭示现代哲学思维的五个核心内涵及特点,并从深层次领悟哲学对国家理政和经济发展决策的主心骨轻重导向的重要作用。其三,论述了善于观察、懂得比较、敢于质疑、富于想象是解开科学秘密的“万能钥匙”,从而达到通过实证论证,讲述现代大学生如何运用哲学思维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理念,最终使我们能科学地将哲学的思维方法应用于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挑起时代的重担。  相似文献   

4.
哲学和自然科学是密不可分的。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同样自然科学也需要哲学的指导。因此,自然科学工作者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物质是否无限可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已经争论很久了,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普遍来自特殊又能指导特殊。即一方面,哲学是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正确的哲学思维对自然  相似文献   

6.
在“7.16”讲话中,江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在处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的关系上,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不可替代。自然科学是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科学;社会科学则是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第一,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二,社会科学为自然…  相似文献   

7.
从蒙古学家普遍承认的蒙古人的“狩猎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文化哲学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古代蒙古人的思维模式,从文化哲学角度上说,是以“游牧文化”为主体;从原始思维角度上说,是以“崇拜心理”为背景;从经济角度上说,是以“狩猎文化”为生存;从逻辑角度上说,是处在“前逻辑”或“原逻辑”阶段;从思维模式上说,是以“亚细亚思维模式”为思维结构.我们不能简单地断定凡是宗教信仰以及古代崇拜形式都是唯心的。古代蒙古人的原始思维萌芽过程,实际上不是严格逻辑或哲学意义上的思维模式,而是以不同时代为背景的崇拜符号中的原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秦汉统一中国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安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哲学思维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讨论宇宙构成问题转向探讨宇宙形成问题,是这一时期哲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探索一下两汉时期唯物主义宇宙形成论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哲学思维发展的规律,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起重要作用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会促进哲学的飞跃,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科学成果的研究和概括,唯物史观也是不可能创立的。首先,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继承和发展“两点论”的基础上,从“三点论”视角出发,对江泽民同志的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加以阐述,深刻分析了其哲学特点,对于启迪人们的思维,指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哲学不能包办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指导;哲学与自然科学互相联系,互为补偿,势必建立同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同盟。这是人们长期关心的问题,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哲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思辨哲学形式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活的哲学运动。它向我们揭示出哲学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切实地解决现实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理论”是邓小平哲学认识论思想的光辉结晶。它所揭示的关于认识的主体特色和认识角度等问题是对哲学认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哲学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30-40年代,张岱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吸取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对中西哲学的宇宙论思想进行了批判总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发展和丰富了“新唯物论”的宇宙论,并为其人生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哲学不能包办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指导;哲学与自然科学互相联系,互为补偿,势必建立同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同盟。这是人们长期关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学、准确、全面地理解恩格斯的这些思想,更好地开创新的历史时期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以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拟结合人类认识史的事实加以分析,提出粗浅见解。一、哲学代管自然科学,站不住脚古代自然科学,由于生产力低而处于萌芽…  相似文献   

15.
“形而上学”及其在文化重建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及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有人以为科技是当代世界的绝对主宰,继而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遂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致使转型期的国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形而上学”之根。事实上,“形而上学”在化重建中的意义,不仅表现为它能够填补传统化形上关怀缺失的真空进而为化重建奠基,而且能够弥补传统化思维方式的缺陷,孕育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江西教育》2001,(1):52-53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是世界观的理论,也是方法论的理论。严谨性、深刻性、宽广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创…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主体性观点认为,本体论问题过时了。他们认为本体论问题是“旧有思维框架”、“僵化的思维模式”,认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只是哲学发展一定阶段上形成的对立派别,它们并不代表哲学论争的永恒本质”,“在现代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消失了”。他们还认为“只有打破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转引自《当代哲学思潮研究》,中央党校出  相似文献   

18.
分级阅读是一种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及语言学习规律分层次指导读者阅读的阅读模式,可为读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阅读指导。研发分级阅读素材旨在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跨学科研究”为例,通过“3YUE”分级阅读素材研发实践,思考和探究全方位培养学生英语读写技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基于能力培养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变化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科学实验。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学习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三年前我们提出了“借鉴洋思经验,规范教学行为”的研讨,从自然科学教学研究出发,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辩证逻辑产生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怀抱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已促使当前的辩证逻辑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一步区分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乃是发展辩证逻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