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于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经济外部性,就决定着多数领域的农技推广服务难以物化且不适合有偿购买。因此,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是政府所提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公益性推广服务。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烙印——农技推广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缺乏协调互动、职能分工模糊不清、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依然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实效。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经验,结合协同治理思想和组织设计原理,对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经济外部性,决定着多数领域的农技推广服务难以物化且不适合有偿购买,因此,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是政府所提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公益性推广服务。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烙印——农技推广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缺乏协调互动、职能分工模糊不清、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依然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实效。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经验,结合协同治理思想和组织设计原理,分析及优化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把抽象难懂的技术、错综复杂的配方统一起来,制成使用简单方便的农资物品,这种技术、物资结合的“傻瓜化”农技推广办法,成了重庆市农技推广和农民增收的一绝。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灵台县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成效、做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公益性机构与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和建立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地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了典型模式,分析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组织再造、社会化组织有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农科教推协同推广4种模式。基层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变革,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农技供给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公益性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农技推广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是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就目前农技推广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技推广模式,对当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如何与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者结合,共同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迁安市通过重新组建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变了传统农技服务效率低下的局面,摸索出一条以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来配置基层农技推广资源和开展技术服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栋川镇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创新"科协+农技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互联网"四位一体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基层科协、农技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会组织网络体系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服务农村,发展产业,惠及农民,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通了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四位一体"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模  相似文献   

9.
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调研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调查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笔者对宁波的农技人员、农户和农业相关部门进行了细致调研。发现目前宁波农技人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效果较好.普通农户和农业大户(含农业基地)是衣技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农技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农经和农技.服务内容多数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与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指导;农技人员推广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技术培训和病虫害监测预报,较为符合农户需求;农技人员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与发放资料的方式向服务对象传递技术信息。同时,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经费不足、农户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农技人员实际收入偏低,现行各种激励机制仍有改进空间:农技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讲解水平,加强实用技术指导,及时传递农业技-术信息等。因此,建议宁波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降低农技服务人才的流失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机构或科技进村服务站,向下延伸服务链条;妥善解决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问题.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教育与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技术接受能力:继续完善沟通反馈渠道,建议成立农技人员申诉制度等,以进一步提高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甘肃省农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户对科技成果转化认知及不同农技成果转化主体行为对农户技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科技与其成果转化认知大相径庭,公共渠道成为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特征,技术信息供给不充分,科技到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旧突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参与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成果转化模式逐步形成,但各种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户需求。新型农技成果转化主体数量少、带动能力弱,农技推广机构仍将是未来农技成果转化最重要主体,但合作社发展潜力巨大并将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与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成为农户赋予不同农技成果转化主体共同愿望与诉求,农户生产经营理念正由传统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农技推广机构为培训主体,以技术指导为主的单一的农户技术服务方式导致农技成果转化率低,效果差,农户技术服务方式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公共产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其定位为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技术推广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晓艳  范兆斌 《软科学》2005,19(2):51-53,5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是我国三农问题领域的一个长期症结,既体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殊矛盾。从供给制度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并初步探讨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其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供给上的非竞争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在实现市场均衡和资源有效配置方面的局限性,研究其供求曲线,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供求不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需求端建立需求表达机制,在供给端建立可竞争机制,重塑市场以重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供求均衡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楚娜  王艳 《未来与发展》2014,(4):87-90,8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公共投资的力量减弱,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农民负担加重。论文以陕西省为例.研究税费改革后政府供给什么类型的公共产品会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论文提出政府应该从供给主体、供给类别、供给时效性这三个方面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与权利结构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轶 《科研管理》2003,24(5):116-120
本文提出的国有资产布局方案是不断调整国有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结构,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以独资的形式为社会提供纯公共品,以参控股的形式与社会共同经营准公共物品,而提供私人物品的行业则完全由非国有资产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6.
社会物品一般分为私人物品、可收费物品、共用资源和公共物品四类,且基于效率性、公益性和公平性的不同目标分别由私人、政府和私人以及政府来提供。对于公共提供与私人提供分别服从于公法与私法调整模式,采用公法人与私法人制度,对于可收费物品则服从于特殊法调整模式,采用特殊法人制度。我国公共提供应采用相应的法律调整模式与法人制度进行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17.
城乡和谐发展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杰 《软科学》2007,21(5):91-93
城乡能否实现和谐发展,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制约城乡和谐发展,从而影响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认为进行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裴红卫  柯大钢 《预测》2005,24(2):29-33
国有企业的公共物品性导致国有企业蜕变为一个多重寻租网络。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外部控制人,与国有企业代理人合谋寻租,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应运而生。可以说,国有企业若不存在"外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几乎不可能产生;国有企业若存在"外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便几乎一定会产生。"外部人控制"产生的必要前提是国有企业泛化为公共物品,而国有企业泛化为公共物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包括存在可供寻租的租金、存在制度性的寻租通道、存在租金和信息的传递系统。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具有极大的危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产权改革,并使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不会出现事后寻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张要杰 《软科学》2008,22(1):86-90
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主要原因在于:分税制后财政能力的逐级上移;国家对农村的历史欠帐;基层政府负债严重。建立"以公共财政(省以上财政)为主体的、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融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公共财政供给框架下的融资方式、政府和私人联合供给融资方式、私人或非营利组织完全供给融资方式等。在投资序列的设计上,应将农村基础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科研与推广等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20.
王露  仲伟俊  梅姝娥 《软科学》2012,27(7):6-10
分析了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基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企业参与途径两个维度,系统研究了企业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的方式,并分析了各种方式的特点,通过选择恰当的参与方式可促进企业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