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的风潮愈演愈烈,文学批评界对此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写作与女性写作、女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等方面。本文将通过以下四方面的论述:当代的女性作家,自觉地把女性身体之美放进审美空间,追寻女性身体自然的美丽;中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语言表达虽然是文学的,但它却以感性的方式与关于身体的美学考察相互印证;身体写作从传统文学作品关注重大主题转向关注自身,关注身体的当下存在,是一种在颠覆传统美学中寻求快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身体写作突现出对个人生存状态的美学关怀,来阐释"身体写作"的审美层面上的意义,为前述的现象描述式的文学批评找到更深广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2.
与当下文化的后现代转型相对应,身体在消费社会建构的意象世界中表现得异常复杂,身体焦虑已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分裂性形态,它与人们的审美追求纠缠在一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悖论.具体来说,身体焦虑展现出时尚审美文化变动和永恒的张力结构;在视觉消费中,身体被工具理性和视觉观念“殖民化”,变成被视觉快感围困的“牢笼”式存在;在虚拟文化中身体处在“价值碎形”阶段,成为当代人难以言说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考察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中的观点,提出两个问题加以讨论.其一,所谓"新的审美原则",其实不过是"快感说"的老调重弹,美并不等于感官快感,仅停留在感官快感层面只是处于人生的低级境界.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中,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其二,以"蛋糕上的酥皮"来比喻美与艺术的关系,是有问题的,包含了对于"美"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的误解.这个错误的根源之一在于,对于西方学者的观点和命题缺乏反思和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快乐是一种欲望和期待得到满足后的精神愉悦。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到快乐,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钥匙。学习语文感到快乐,实际上就是指学生在写字作文阅读文本时有审美快感。审美快感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而各人的经验修养和爱好各不相同,因而就会有不尽相同的审美快感。美感是鉴赏力协同想象力、知解力对形式、表象的审美判  相似文献   

5.
"言外之意"的"余味"美,源于"言外之意"所激发的审美想象。"言外之意"辞面与辞里联系的间接性,需要接受者在理解时发挥想象来寻找其联系,并进行加工、改造。在此过程中,接受者在辞面及语境限定的范围内,体会到思维自由驰骋的快感;同时通过想象,超越了语言的局限,体会到与表达者精神交流的满足和自我思考的肯定。这种一定范围内精神自由驰骋的快感和自我思考的满足,便带来了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6.
给新妈妈的提示 消除不快的感觉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基础 肚子饿、尿布湿、光线刺眼……这些都是宝宝离开妈妈子宫后经常遇到的"不快感",从而引起哭泣。经过你的帮助,宝宝可以获得吃饱喝足、身体舒服的"快感"。渐渐地,宝宝只要听到你的声音就会停止哭泣了。 宝宝正是通过这种体验来稳定情绪、信赖母亲,把自己和母亲视为一体。这是一种信赖,也是一种自  相似文献   

7.
在鲍姆嘉通那里,审美是感性认识.然而审美的认识性被康德抹掉了.伽达默尔指出,康德将审美变成了纯粹的主观体验而无法陈述真理,这对美学是灾难性的.因此,今天的美学应当恢复审美的认识性,而身体美学为此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如果将审美视为具身认知或身体认知,那么审美的认识性和情感性就能并存.身体认知在语言中的突出表现是隐喻.隐喻是诗的本源,诗是身体认知的产物.扩大来说,审美也是一种身体认知.身体有身、心、灵三个层次,审美经验也有知觉、情感、领悟三个层次.审美经验介于科学知识与神秘经验之间.三者的关系表现为:科学知识是必须言说的、体现在命题中的"客观知识";审美经验是难以言说但可以争取表达的"主体间性的知识";神秘经验是无法言说的、不可分享的主观体验.在波兰尼揭橥了"默会知识"理论之后,审美经验的认识论地位才第一次有可能获得安顿.可以说,作为知识的审美经验就是一种默会知识.  相似文献   

8.
庄子以"通天下一气"的哲学认知为基础,建构了"形美神丑"、"形丑神美"与"形神俱美"的身体审美观。汉末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关于身体的政治化、伦理化、宗教化等认知被逐步消解,加之战争、灾荒和疾病等频发所导致的现实死亡的严重威胁,使身体感性得到凸显,从而为身体审美巅峰在魏晋时期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魏晋身体审美在以庄子身体审美观为理论资源、将"神人之美"作为身体美最高理想的同时,又在实践中高度重视身体感性自然的审美,实现了对庄子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里普斯认为,"审美移情"就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外射""移置"到审美对象里面去,是情不自禁的审美模仿,是主体向周围现实"灌输生命"的活动,即以人度物,把物看作人,审美对象不是与主体对立的纯粹客观物,而是经过自我情感外化后的"客观的自我",特点是没有欲念、没有目的性、忘记了现实和实际生活,从而使物我由对立关系变成统一关系。此时,主体的审美快感超越了对客体对象的欣赏,达到一种自我的满足。实际上,"移情"是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中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说"咸猪手"     
现在许多报刊、网络媒体中都用"咸猪手"一词来指轻度性骚扰.心理学家们认为"咸猪手"属于性变态的一种,心理学中的标准术语称之为"摩擦癖",是指习惯性和癖好性通过接触或摩擦异性身体而获得快感的一种性变态,由于通常在拥挤场合发生,因此也称"挤恋".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许多怪诞而生动的死亡场景,这些场景对目击者的心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主人公奈尔看到"小鸡"落水时所感到的令她困扰的快感为出发点,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快感、"原乐"及其中蕴含的审美与伦理—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12.
"崇高"一词的概念在西方文论史、美学史上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由朗吉弩斯的修辞学范畴与审美范畴的相统一向博克的独立的审美范畴发展;由博克的从人类基本生理需求角度来分析作为快感的"崇高"向康德的从哲学层面来分析作为道德意志的"崇高";席勒继承了康德的理论,把"崇高"发展成一种人性的自由实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悲剧痛感是悲剧的精髓所在.本文旨在论述悲剧痛感的产生机制以及审美快感的转换机制,同时引申出悲剧痛感转化为审美快感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一年间爆红的短视频App"抖音",作为新兴的视觉文化审美媒介,有力地呈现了当代美学的新特征。当代美学重新恢复了"感性"尤其是身体这一重要感性的地位,并让感性与身体走向泛滥与狂欢之境。身体的狂欢是当今视觉时代独特审美路径的必然产物,身体在狂欢之中沦为了符号的工具,在消费之中走向极度自由与约束的悖论之路。而"抖音"文化所极力彰显的身体狂欢与身体消费,其背后也潜藏着当代审美文化的两大困境,即表层的审美化与娱乐至上,技术崇拜与"三俗化",对此亟待理性的评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人有一个身体,这个身体有大自然所赋予的欲望。欲望未得满足,身体便会处于失调状态,因欠缺而感到不适乃至痛苦;欲望得到满足,身体便重新进入协调状态,会感到惬意的平静。在二者之间,是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身体在这过程中所感到的就是快感。所谓快感,是针对身体而言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身体美学现在审美的身体化与身体的审美化两方面同时建构;其基础是"身体主体观";其核心是"身心统一观";其旨归是"全性全归观".表现为审美体验中的"体气-文气"说;"体构-结构"说;"体现-观照"说:审美意象创造中的"身体自画像"系列.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体育美感的特点1.审美的直觉性直觉性 ,就是“直接领悟”的意思。体育美感 ,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现代体育美感的直觉性 ,是由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决定的。从审美的客体来看 ,体育美具有形象性特征。从审美的主体来看 ,当体育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 ,当审美对象通过感官传到大脑后 ,与储存的类似的审美形象及体育美的有关信息联系起来 ,并使人们产生愉快的情感 ,从而形成美感的直觉性。2 .审美的愉悦性现代体育美 ,是一种特殊的快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所谓美感的愉悦性 ,是指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8.
《新感觉派的身体审美研究》一书不落窠臼,创造性地从身体审美的角度切入,研究新感觉派的文学文本中对"身体"的书写,并将其上升到生命美学与生命意识层面,带领读者领略中国社会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时期身体美学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孙赞 《华章》2012,(35)
任何艺术的审美都能让人获得快感和审美愉悦,同时审美的获得都需要通过人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来完成;同样,传统中国动画艺术的观赏也能给人们带来审美趣味和审美愉悦,人们在观看中获得到审美快感和乐趣.本文不仅对传统中国动画片的形式特点作了探讨,揭示了动画艺术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此外对中国传统动画艺术的审美叙事特征也作了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叶朗质疑李泽厚的认识论美学观,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审美愉悦论。叶朗重体验,强调主客观的统一,认为审美愉悦是情感体验的结果;李泽厚重认识,强调社会实践性,认为审美愉悦是建基于理性的"新感性"。他们又根据各自的美学理论将审美愉悦与生理快感进行比较,进而从不同方面把审美愉悦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