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圈》2010,(23):8-8
戴玉春,男,汉族,1953年9月生。湖南隆回县人。毕业于剑桥国际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国家特级书法师。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兼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作品被中国文艺榜--中国当代文艺人物评审委员会和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艺术类评定中心认定为"一级珍贵艺术品"。曾获"书法世界级金奖"、"20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教授国际金奖"、"中国艺坛名师诸贤精品大典书法金奖"、"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书法金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名作金奖",促进祖国统一"千年和平金奖"、"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金秋国际展金奖"、"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最高艺术成就奖-紫荆花金奖"。  相似文献   

2.
赵凤玲 《文化学刊》2012,(3):164-168
什么是"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泛滥?文化和国家实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的过程,认为文化失语与国家强大与否、国力强盛与否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提出,正是中国经济强大、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文化反思,是探寻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灿烂,让人目眩神迷,品味时惊喜连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望而生畏,近而生敬,了解后便知"德先生"和"赛先生"早为中国的"老先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传承已久,发明创造之事历历可见;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每一位旅居中国的外国友人都备感温馨,如梦故里。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1,(4):24-24
(2011年5月19日中国.大连) 为庆贺、纪念首届"国际典当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国际典当论坛"的继续举行,2011中国.大连首届"国际典当论坛"于2011年5月19日会议闭幕式上,  相似文献   

5.
桑东辉 《文化学刊》2011,(4):176-177
清代史家章学诚有言,"修辞立诚"、"论古必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的张锡勤先生新作《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以下简称《命运》)就是这样一部"修辞立诚"、"论古必恕"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6.
贾涛  薛俊杰 《职业圈》2011,(1):22-25
2009年10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年会"上,山东牟平供电公司"七力合一"文化载体获得"中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奖",公司经理王晓峰荣获“2009年度中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人物”荣誉称号。这一年,牟平电力还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奖”。  相似文献   

7.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0,(10):15-1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1,(1):7-7
贺昌盛在《东南学术》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可以成为"国学"的有效载体,因为这里所说的"国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共同体"的标志。非但如此,正如欧美和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一样,  相似文献   

9.
暴景升 《文化学刊》2012,(2):116-121
当代中国的大学承担着过多的政治和经济使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大学教育在一味追求市场化与行政化、社会化的过程中,将"人的塑造"淹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中,"做事"的教育代替了"做人"的教育,对"人格"培养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道德教育却被边缘化、虚化;作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圣殿的大学不断地被社会风气所左右,"媚权"、"媚俗"、"媚数字"、"媚等级"等风气不断销蚀和瓦解着学校应有的道德风化,使得中国的大学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为适应中国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的宗旨与精神,追寻教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0):64-64
"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周宁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共9种,已经出版8种,分别为《西欧的中国形象》、《美国的中国形象》、《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印度的中国形象》、《日本的中国形象》、《东南亚的中国形象》、《阿拉伯的中国形象》、《非洲的中国形象》,《拉丁美洲的中国形象》待出。丛书研究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张玲玲 《文化学刊》2011,(2):112-116
女子教育是"关东州"殖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关东州"的日本女子与中国女子所受的教育是有差别的,一个接受的是殖民主义教育,一个接受的是殖民奴化教育。同时,同为"女性","关东州"的日本及中国女子又接受了同一种"教育"——成为"贤妻良母",以这种区别于男性的身份,承担为国家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贾健 《对外大传播》2010,(10):31-32
经过中国对外传播多年来的努力,国际社会对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正面、客观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目前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认识还处在一种"知与不知"、"似是而非"的状态,认识仍然比较模糊。进一步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扬长避短,则中国对外传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此有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0,(4):131-135
地处甘肃南部、西汉水上游的西和、礼县一带,至今还盛行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活动——乞巧,是目前国内唯一流传完整的民间乞巧风俗,可谓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民间风俗的活化石。此风俗源于民间神话传说"牛郎织女"以及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整个乞巧风俗活动过程及其"巧娘娘"纸偶造像,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4.
岱山,古称"蓬莱仙岛",是个典型的海岛县。全县由404个岛屿组成,素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名闻遐迩。近年来,岱山立足丰厚的海洋文化,大打海洋文化牌,因地制宜,建起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盐  相似文献   

15.
质疑花木兰     
传统认为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优秀代表,这种观点是缺乏理性分析的。历史上的花木兰可能是一个身体畸形的"男性假两性畸形"人。战功赫赫的花木兰并不美丽善良,她是嗜血的。花木兰"女扮男装"参军打仗,她的成功代表着男性的成功。"花木兰"误导了中国当代的"男女平等"。花木兰是"女性自然肌体"与"男性社会角色"的嫁接与融合。明清时代的舞台上涌现了更多的花木兰式的女英雄,这种现象反映出男人内心的恐惧和软弱。  相似文献   

16.
访问学者在本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积累,从专业交流角度来讲完全具备实力与国际同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但由于语言、文化及项目时间与安排等因素的种种制约,许多访问学者未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访学时间更有效地展示与传播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致很多访学都只是利用国际研究推动本土研究的单向收获。应通过自觉体现"文化自觉",参与社会活动规避"文化误读"和投身公益事业展示"文化理念"等方式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形象,使中国学者成为有关中国问题对外传播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与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始终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特别是对外出版工作者的一道难题。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组织编辑的《中国图书"走出去"成功案例选》一书,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作为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将于年内出版。本文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为此书所写的序。  相似文献   

18.
余熙 《对外大传播》2010,(10):25-26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这个拥有354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近年来有一批执政党的议员和政府部长对中共党史津津乐道——原来,这些政要均在认真倾听了中国驻乌拉圭大使李仲良所上的"中共党课"以后,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功的经验非常钦佩,于是一再要求中国大使经常为他们"上上党课"。  相似文献   

19.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0,(10):29-30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相似文献   

20.
"洋节热"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自身特点以及经济影响力、商业、教育、宣传等综合因素导致了"洋节热"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舆论上大力宣传,形式上大胆创新,内容上不断丰富,法律上有力保障,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体系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