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4月7日。一位颀长高挑、美丽儒雅的金发女士走进了浙西南小城遂昌,她被这里满眼青翠的山色、清新的空气和浓郁的戏曲氛围所吸引。她就是来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夫德市的文化使者——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副会长菲丽帕·罗林森(Philippa Rawlinson)女士。遂昌是汤显祖为官地,也是《牡丹亭》创作地。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  相似文献   

2.
浙江遂昌县建县于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是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山区小县,乡风淳朴、人才辈出,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在遂昌担任5年多的知县.任期内,他经常深入乡野,与民同乐,使得本来就能歌善戏的遂昌乡民更加乐于参加民间乡俗活动.县城西乡石练镇一带的庙会,就是在明万历年间发展起来的民间庙会,名日"秋赛会".由于时值农历七月,当地民间称之为"七月会".近几年,随着汤显祖文化的挖掘与弘扬,与之密切相关的"秋赛会"也在它的发祥地--遂昌石练镇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3.
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曾在浙江遂昌任县令五年,其家喻户晓的代表作《牡丹亭》就是在此期间酝酿创作而成。十多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打造“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和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世界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晓槭 《文化交流》2017,(1):36-39
正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在英国小镇斯特拉福德逝世;同年,相隔万里的东方,汤显祖在江西临川去世。两位东西方伟大剧作家的先后离世,相距不过百日。四百年来,研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人千千万万,木心就是其中之一,光是莎剧,他就看过不下五六十遍。他感叹汤显祖"应该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可惜没有成。"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吉卜林在《东西方歌谣》里写到:"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西方永不相逢,直到地老与天荒。虽然东西在两端,两个巨人面对时,不论种族与疆界,不分东方与西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东西方两位最杰出的戏剧大师生活在同个年代,又同在1616年去世,因为两人的存在,东方的遂昌与西方的斯特拉福德市从此相逢、结缘、交流,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球化背景下,借助历史名人效应开展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三位大师逝世400周年的特殊年份,他们的传世经典,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传承。为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在英国访问时关于"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倡议,自去年以来,汤显祖的故乡——江西抚州,抓住契机,打好汤翁"国际牌",先后在英国斯特拉福德镇、西班牙阿尔卡拉市、美国硅  相似文献   

7.
方圆竹 《文化交流》2016,(11):57-59
正2016年是英国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也是中国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当我们纪念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的时候,可不要忘记与莎士比亚同日逝世的西班牙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在他去世后的400年里,他笔下的《堂吉诃德》传遍了全世界,翻译出版达1000多次。马克思认为,"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高于其他一切小说家"。歌德、拜伦、席勒、雨果争  相似文献   

8.
2016年,全球共有146个国家及地区以各种方式和活动纪念生于同时代、逝于同一年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该文通过汤显祖的《牡丹亭》演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莎翁故居演出《寇流兰与杜丽娘》,打动英国观众;中英双方互访两位大师故里;汤显祖故乡江西抚州与他主政五年并创作《牡丹亭》的浙江遂昌的系列纪念活动,彰显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0.
四月的浙江遂昌,姹紫嫣红。4月8日至10日,来自海内外的八方宾朋,欢聚山城遂昌,一同见证了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2012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满城尽唱《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优美而熟悉的唱词又一次萦绕在遂昌,这是各剧种《牡丹亭》"回家"艺术展演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28日。山城遂昌。初冬的暖阳可人,街旁的迟桂花依然散发着淡雅的馨香。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迈着轻盈的步履,走在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不朽名著《牡丹亭》原创地的街上,这一切恍如梦中……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春。浙西南遂昌县石练镇淤头村。合抱粗的古樟,虬枝盘曲,叶色吐翠。古樟下人头攒动,鼓乐喧天。"虎年吉祥,风调雨顺,钱瓯源长,春暖花开,农民朋友们,开春犁田喽!"随着这一声浑厚男中音的喊声,2010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的重头戏——"班春·劝农"大典进入高潮。这一明代乡村农耕盛典的再现,引来了像我一样的众多外地宾朋不远千里来到遂昌,来探究劝农节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周逸 《文化交流》2005,(3):20-22
中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妇孺皆知的不朽戏剧,数百年来盛演不衰,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上优秀的保留剧目之一。不久前,由美籍华人著名作家白先勇总策划、总制作的昆曲《牡丹亭》,在海内外巡演引起巨大反响。不过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汤显祖的《牡丹亭》始作于浙江省的遂昌县。阳春三月,我从北京来到浙西南深山区,拜访了山川秀美的遂昌。在与众多朋友交往中,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递给我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浙江昆剧团在结束埘英国的文化交流后,受联合国教科史组织和巴黎文化中心的邀请,携汤显祖经典名著《牡丹亭》、昆曲经典折子戏等,转赴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演出。  相似文献   

15.
郭梅 《文化交流》2017,(4):36-39
正当《牡丹亭》遇见越剧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汤显祖自评"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其梦被后人用多种声腔演绎,还有英、日、德、法等外文译本传播于海外,形成这一杰作丰富的外延。越剧作为一个以浪漫抒情见长的年轻剧种,在对《牡丹亭》的改编中,显然颇值得关注。越剧改编《牡丹亭》,难度非常之大,完成从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跨越殊为不易,从55出的传奇到两个多小时演完的"大戏",原著虽然非常经典但几乎没有可倚恃之处,必须重起炉灶。几代越剧艺术家知难  相似文献   

16.
梅重 《文化交流》2014,(6):60-62
说说汤显祖 日前与师友之交的“山野隐士”在QQ上随谈,偶尔知道他的松阳老乡叶洲先生有一部关于汤显祖的长篇历史小说《浮生之梦》于新近问世。  相似文献   

17.
小五 《文化交流》2014,(2):46-49
今年是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诞生450周年纪念,也是德国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的夫人燕妮·马克思(1814-1881)诞生200周年纪念。燕妮非常喜爱莎士比亚,称之为“艾冯的天鹅”。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开始,西方文化便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美丽、高贵、圣洁的象征。在英国,卓越的诗人或歌手可以与天鹅作比。莎士比亚的家乡斯特拉福德镇在艾冯河畔,他是河上不朽的天鹅。  相似文献   

18.
王依虹 《文化交流》2016,(11):74-77
正青藤道士徐渭生前寂寞,而在其逝后二十年间,文士袁宏道偶然翻到其诗文,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后为之做传。戏剧大家汤显祖见到其剧本《四声猿》赞叹实在太精彩。一代怪才郑板桥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枚著名的"青藤门下走狗"印章,常常钤于得意之画上。国画大师齐白石对他亦推崇备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是莎翁逝世400周年,英国文化协会作为英国公共外交主要实施主体与"GREAT英国"适时推出"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此次活动声势浩大,主题聚焦,充分利用"莎翁"这一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和认同力,以现场戏剧、电影、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解读莎翁的作品,一场场视听盛宴,让中国观众沉浸在英国的优秀文化中。英  相似文献   

20.
覃春华 《文化学刊》2015,(1):156-158
莎士比亚一生著作颇丰,在传承中古英语,促进早期现代英语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后期现代英语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英语发展的历史时期为切入点,探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并辅之以原文案例。基于此,从多个角度探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修辞方法、作品结构、语言运用的特点,用现代英语的思维探讨莎士比亚作品的内容精髓和语言风格,从中能够深入了解莎士比亚文学对现代英语和世界文学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