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虽然B&L(Brown & Levinson)没有对“礼貌”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众所周知,恰当的礼貌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会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探讨礼貌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语境(context)——即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对礼貌的影响。因为礼貌在语境的影响下存在着转变为非礼貌或普通话语的危险,即从无标记(Unmarkedness)到有标记(Markedness)过程。这里旨在讨论语用学视角下被标记礼貌性语言的内涵及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驰 《英语广场》2024,(3):46-49
虚假礼貌话语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交际中也出现了虚假礼貌话语现象。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中的热点评论中筛选出虚假礼貌话语,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网络交际中的虚假礼貌话语进行类别研究,将其分为相对礼貌和相对不礼貌大类别下的四种语用类别,从而分析网络虚假礼貌话语对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文洁  梁梅红 《海外英语》2014,(17):261-262
礼貌原则由来已久,是话语交际的普遍原则,它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和理解,正确理解和利用礼貌原则对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Leech礼貌原则为基础,对校园中会话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校园的日常会话大多也采用了礼貌性原则,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特殊性,里奇的礼貌性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语言环境。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背景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礼貌原则由来已久,是话语交际的普遍原则,它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和理解,正确理解和利用礼貌原则对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Leech礼貌原则为基础,对校园中会话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校园的日常会话大多也采用了礼貌性原则,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特殊性,里奇的礼貌性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语言环境。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背景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依据,以演讲本身应该具有礼貌性为准绳,对奥巴马的演讲语篇进行分析,认为演讲辞的翻译应体现其隐含的礼貌准则,方能正确传递演讲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6.
Leech等提出的礼貌原则是一套规约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尽管礼貌原则考虑到损益、间接和选择对话语礼貌的影响,因没考虑交际者所处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依照礼貌原则的话语有时也不恰当。只有结合具体语境,话语的礼貌才更得体。话语礼貌依赖于特定的语境,语境影响着礼貌原则得体地运用。本文旨在从不同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探讨礼貌原则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7.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学生续写的小说结尾的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影响“提供”言语行为“礼貌性”的因素,以及学生在实施“提供”言语行为时使用的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72):22-23
礼貌是日常会话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礼貌的定义很广泛,本文主要从话语礼貌角度,通过具体分析若干日常会话实例分析礼貌原则在日常会话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语用理论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几个主要特征。话语标记语是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中具有关联性、顺应性及礼貌性三个语用特征。首先,关联理论为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提供了认知依据。话语标记语的关联性使其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可以增加交际双方的认知共性和语境效果。第二,话语标记语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顺应,不仅可帮助说话人构建语篇,同时还可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第三,话语标记语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能够增强话语的礼貌性,提高话语的礼貌级别。  相似文献   

11.
礼貌是会话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各种语言文化都遵循的一条原则,但由于各种语言文化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有其各自不同文化选择不同的礼貌准则和不同的礼貌策略,这些差异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英电话语中的礼貌原则在礼貌准则、礼貌方略、礼貌程度等几个方面所体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虽然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很多,但普遍缺乏 礼貌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呈现一篇学生习作,分析高中生“礼 貌原则”缺失原因并探究对策。笔者希望通过关注礼貌原则,强化学生礼貌交际意识,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表达礼貌的一种方式,是人们为了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而采取的一种间接的,维护和谐关系的礼貌形式。但是由于性别、社会关系、文化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的礼貌性。本文通过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的联系,探讨影响两者之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宋引秀 《英语辅导》2010,(3):189-192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门话题。语法正确、表达清晰的译文不一定能在译入语中产生对等的效应,而译文的得体性才是关键。笔者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对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一礼貌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是语用学家研究的一个焦点话题。礼貌原则的提出,对促进对话双方的交际具有重要意义。英语课堂作为一种特殊的师生交际场景,礼貌原则对其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礼貌原则就英语教师的教学话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英语教师有所启示,通过合理使用教学话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象似性的研究大多涉及词汇、句法、语义,而应用于语用层面的研究却鲜见。在指出数量象似性对话语礼貌解释力不足的基础上,将距离象似性运用于语用层面,并从语言礼貌与话语礼貌的区别、话语礼貌的推断、话语礼貌与否的受话人标准等方面作具体分析,旨在说明话语礼貌具有距离象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可以表达思想,但说话者表达的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思想;语言会掩盖说话人的意思。语言可以表达说话者的礼貌,同时也可以掩盖说话人要表达的礼貌。因此,只是根据句子的表层结构去判断句子表达的是礼貌的意图还是不礼貌的,这样是不合适的。礼貌是语言表达句式、交际者和话语语境关系三者相互作用的语用关系。本文从礼貌意愿与效果、表达形式和语境要素等方面入手,指出礼貌原则对实际礼貌现象的描述与解释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语用参数、话语的间接性与礼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传统语用学对礼貌现象研究的局限性 ,讨论了话语的间接性与礼貌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发现在很多交际场合间接程度很高的话语并不一定就很礼貌 ,并进一步探索了语用参数对话语得体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教师使用的礼貌策略入手,分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自身的言语行为达到课堂交际的礼貌性和得体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言语行为是构成课堂心理环境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创造和维持积极的课堂气氛,是形成最佳学习氛围的基本要素,并且教师的言语行为还是直接影响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言语的礼貌性自然地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礼貌准则,认为礼貌语言不仅文化、习俗有关,而且和人与人的关系、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关,礼貌语言应是符合个人心理状态的语言选择。为此,提出几种礼貌语言选择的可能性,指出礼貌是双方的认知,为了礼貌语言的认同,交际时要弄清对方的信息,还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