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个年逾花甲的老镇江和老图书馆员,平时很留意阅读乡土史料。最近细读了王玉国编著的《镇江书话》一书。获益良多。它填补了我对家乡知识的许多空白。更激发起我爱家乡的情愫。《镇江书话》是书中有书,自然也凝聚着前人的心血结晶。它包容了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在部队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便尝试着向部队、地方媒体投稿。到地方工作后,先后担任《中国工业报》《中国职工科技报》《中国建材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县域经济报》《江苏科技报》《镇江日报》《工程机械》《机电信息》《中国机电工业》《党建之窗》《民主建设》《镇江工运》等10多家报社、杂志社的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天,我先后访问了《徽州报》、《景德镇报》、《鹰潭报》、《南昌晚报》、《九江日报》等几家地、市机关报,接着又参加了在镇江召开的全国部分中小城市党报首届业务讨论会,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们在名城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概括起来讲,就是在名城宣传中要注意几个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镇江日报在1982年复刊以后,为了充分利用镇江这座古城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体现出报纸地方特色,在副刊上开辟了《镇江古今谈》《镇江掌故》《镇江山水志》《镇江人物志》《京口诗话》等专栏,陆续发表介绍镇江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人物和物产的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同时,我们又感到,这些专栏出刊周期较长,内容较为分散、零碎。为了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镇江,我们从1985年4月起,到去年12月止,又出刊70期《名城赋》专版,内容丰富多采,版面也  相似文献   

5.
蔡月亮 《传媒观察》2013,(11):29-30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方城市党报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城市党报与城市文化之间呈现出较多的互动关系。本文以《镇江日报》的副刊《镇江周刊》为例,阐述《镇江日报》在城市信息的传播、城市议题的选择与解读、城市文化认同的塑造三个方面对镇江城市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10月11日,“第三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江苏省《镇江日报》采写的《送温暖、献爱心,帮助病残弃儿回归社会》系列报道荣获报刊类一等奖。国务委员彭佩云亲手将金光闪闪的奖牌授予《镇江日报》。在随后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中残联一位负责人指出:“如果全国各个城市都像镇江那样,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丽江 《视听界》2007,(2):58-58
2005年《直播镇江》改版,《高阳说故事》作为一个串编栏目同时诞生。近一年多来,栏目收视率大多排在《直播镇江》各栏目的前列。  相似文献   

8.
3月26日星期六今日上午举行大会,听姚依林作关于《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王丙乾作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登车去人民大会堂之前,在龙潭饭店门口的休息室小坐,认识了江苏省南京市的戴市长,镇江市的陈市长。因我小时候在镇江上过小学,便对陈市长说:“你是我的父母官。”他笑着说:“哪里,哪里。”陈市长名璧显,无锡人。原来是沙洲市市长,一年多以前才移任镇江的。镇江也是个名胜荟萃之地,除了金、丝、北固三山外,还有竹林寺、鹤林寺、招隐寺等,如保护整治得法,可以招徕更多的中外游客,是大有出息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人在镇江英国领事馆的初建时间问题上观点不一。新近从英国国家档案馆获取的一批档案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在这批档案中,绘制于1864年7月的《镇江英租界平面图》与绘制于1871年9月30日的《根据现状在镇江领事建筑预留地(317号)上构建房屋的草图》否定了镇江英国领事馆"1864年建成"说,而绘制于1876年5月19日的《镇江英国领事馆馆区平面图》及大英工部总署的数十份文件支持了"1876年建成"说。自镇江1861年开埠后的十多年里,镇江英国领事馆的馆址经历了北固山甘露寺、焦山自然庵、西津渡观音洞3次迁移。1872年11月,大英工部总署远东分部的第二任主管罗伯特·H.波伊斯开始提议在镇江建造新领事馆。1873年6月,波伊斯完成镇江新领事馆馆舍的设计说明。1876年,领事官邸与领事办公室、警官宿舍、监狱两幢新建筑竣工。英国人对镇江口岸地位认识的变化影响了领事馆的建造过程,其中1867年至1876年期间镇江英国领事馆的降格无疑是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0月10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一行在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市长刘捍东等陪同下,到镇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视察指导工作,参观了《图说镇江》图片展览。许津荣详细介绍了镇江城市建设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国内新闻界     
《镇江日报》一篇报道引发一场大讨论王彦波是总后镇江陆军船艇学校学员。去年暑假期间,王彦波乘公共汽车提前返校,在山东莒县车站,因帮助一位老大娘到汽车顶上取床板而意外摔伤致残。今年1月12日,镇江日报发表通讯《好人一生难平安》披露了这一消息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  相似文献   

12.
镇江日报社     
镇江日报社简介镇江日报社现有镇江日报和京江晚报两张报纸。镇江日报创刊于1956年8月1日,1982年3月1日复刊,现为对开12版,彩色印刷。京江晚报创刊于1998年1月1日,现为四开24版,彩色印刷。镇江日报社创办的综合性门户网站——金山网,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通,目前设置频道30个,日点击率已突破7万次,成为宣传镇江、推介镇江的又一扇重要窗口。近几年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在省级以上好新闻评选中频创佳绩,其中,《激活细胞应对入世》、《帐本上的小康之路》先后荣获第五届、第六届江苏新闻奖。1996年8月,报社自建的高19层、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  相似文献   

13.
正镇江东乡,指今镇江新区大港街道和大路、姚桥、丁岗三镇境域。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应包括京口区的谏壁。在该地许多族谱上,我们可以见到东乡痕迹。如:大港《润东下令吴氏宗谱》、大路《润东崇贤里王氏族谱》、姚桥《润东王沙姚氏族谱》、丁岗《润东兰埜解氏族谱》,以及谏壁《润东王  相似文献   

14.
范用     
《出版参考》2010,(5):M0002-M0002
范用,1923年生于江苏镇江。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作品有散文集《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等。20世纪80年代初,他倡议创办了《新华文摘》、《读书》这两本知名刊物;还组织出版了《傅雷家书》、《随想录》等一批图书。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建设》2008,(5):44-46
2007年12月1日,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镇江沦陷记》手稿,在北京匡时200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07万元成交,创中国抗日史料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一时间手稿及其作者张怿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张怿伯是什么人?《镇江沦陷记》是什么样的书?  相似文献   

16.
在省1990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中,《镇江日报》送评的言论《从“冬令进补”说起》获二等奖,我因此获编辑二等奖。欣喜之余,想得更多的倒是:当编辑,作嫁衣,亦不易。之所以说“不易”,不仅要有自甘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而且要在编稿和“稿外”付出艰辛的劳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月18日至25日,台湾《吃在大陆》专题片摄制组来江苏扬州、镇江两地制作节目,我有幸结识了该节目的主持人施羽先生。通过一周的相处,对于他由世界羽坛冠军一跃成为台湾电视界新秀的经历产  相似文献   

18.
镇江商会筹办于1903年前后,是近代中国起步最早的商会之一。镇江商会成立后很快便成长为当地一支重要的社会调控力量,在维护商人正当利益、稳定市面秩序、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乃至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商会法》,加强了对商会的管制,镇江商会因此而渐行渐缓。1937年镇江沦陷,镇江商会的历史篇章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9.
自个儿出书,我压根没有想过。因为做这件事得有一份“闲心”,还要有一份“闲钱”,更何况,6年前的一把“天火”将我多年累积在办公室的存稿烧了个精光呢!然而,今年3月1日,报社寄来的一纸“约稿函”让我“动了心”:2008年1月11日是《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70周年大庆,“希望将反映镇江建设成就的新闻作品结集成书,为年内出版的‘新华文丛’增光添彩。”此事向镇江领导报告也得到首肯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姚福军 《视听界》2013,(2):82-83
改进文风,让报道有用又好看,既是群众的呼唤,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好的文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专文介绍“镇江经验”,江苏省“三教办”四次用《简报》形式将“镇江经验”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