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2.
1月23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对参加江西省“两会”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说:“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把新闻媒体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这让新闻工作者们深受鼓舞,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实际上是指新闻媒体能通过本身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间接产生经济价值。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体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那么,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如何产生生产力的?怎样正确看待媒体的问题报道?  相似文献   

3.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响应号召,深入基层,走近官兵.采写了一大批饱含实践热度、生活温度和情感深度的优秀报道。深受官兵热烈欢迎。“走转改”活动的成果,不仅反映在生动的报道、鲜活的新闻中。而且体现在新闻队伍的作风转变和素质提高上。如何推进“走转改”活动向常态化、长久化、长效化发展,不仅是新闻宣传部门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短平快形式来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围绕新闻媒体赶赴前线报道灾情是“天职”还是“添乱”的争论,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深入一线现场尽快呈现事实真相是记者的使命,报道诸如地震之类的灾难事件更是新闻工作者应尽之职,然而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既履行“天职”,又规避“不可为”之事,则是需要新闻媒体思考和把握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俊良 《视听界》2007,(4):103-104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形式短平快地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慎说时尚     
现在有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动辄称“时尚”,因此有闹出一些笑话来的。杭州某报曾报道的“洋茶入口,龙井洗手”是杭州流行的“新时尚”.就是典型的一例。且不论这种新闻有“客里空”之嫌.单凭信口就说“新时尚”这一点,就未免失之轻率了。把个别现象硬往“新时尚”上生拉硬扯,这是哗众取宠的表现。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大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实践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三贴近”呢?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之路,是实现“贴近”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又是工作在各条战线上进行改革实践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要对象,同时,还是新闻媒体的最广大的受众。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要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  相似文献   

9.
杨勇 《当代传播》2003,(4):11-12
前不久,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和群众。这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改进政务报道、提高新闻质量、拓展新闻广度与深度的难得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政务报道和提高新闻质量?如何从众多政务活动中挖掘出老百姓更关注、更有价值的新闻?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进一步改善政务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8月,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深入基层“接地气”,采写、拍摄出一大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报道,媒介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与好评。但“走转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场运动,如何把“走转改”变成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变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做到真走、真转、真改,应当是新闻人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在重大政治主题报道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方面报道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大而空”、‘老而旧”、“浅而远”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群众对这类报道不想看,不爱看,影响了宣传报道效果。因此,对照“三贴近”要求,探索重大政治主题报道的创新,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宁波日报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从实践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2.
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高度评价“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他称赞“焦点访谈”节目是“政府镜鉴,群众喉舌”。这一评价不仅对地方广大新闻工作者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对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报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军队新闻工作者,对军事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片“雷区”或禁地,很少去涉足它。那么,军事报道领域能否开展舆论监督?军队新闻工作者如何掌握舆论监督的武器?笔者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事件电视新闻就是“报道难以预测或者未能预测而突然发生的事件的新闻”。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运用现代先进通讯手段,将发生的新闻源源不断地报出来,让广大受众间接参与到重大突发事件中去。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重大突发事件给新闻媒体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其报道包装情况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为此我们推荐实行以下包装措施:及时,全面,坚持真相,发挥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王珏 《新闻采编》2007,(3):28-2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和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重磅炸弹”,直指一些党政官员的腐败、渎职。同时,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  相似文献   

15.
抗洪救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一切新闻媒体压倒一切的重大宣传主题。众多新闻媒体派出了精兵强将深入抗洪前线,用巨大篇幅报道抗洪救灾的新闻。特大洪灾对一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考验和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  相似文献   

16.
地方法规首次确定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 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4月1日生效,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并对其宣传报道负责。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进行采访、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  相似文献   

17.
热点,指引起广大群众关注、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人或事;教育新闻热点就是与教育有关的、新近发生的、引起群众关注或产生~定社会影响的人或事。热点报道已经成了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之一,写好热点报道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能否推出成功的热点报道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实力的一个考验。旗帜鲜明地报道热点作为专业新闻媒体的教育报,其职责是为与教育有关的一切群体服务。这种服务不能只满足于一般性“白开水式”的报道,道理很简单,群众不欢迎,社会效益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对群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不能视…  相似文献   

18.
真实性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如同售货员不能忘记收钱一样“没商量”,但是报道中频频出现的各种不真实又告诉我们,“反客里空”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有画面的“证实”,电视新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可信的,但反观现实,其在某些方面不容乐观。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对于舆论导向、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信誉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需要写与“玩深沉”因为深度报道太具吸引力,新闻工作者在理论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都不足的情况下,却纷纷仿而效之,很快形成了“深度报道写作热”。或许是“热”来得太快,这便“热”昏了一些人的头脑:一类人还没有真正领会深度报道的真谛,却“热得不得了,正如中青报的杨浪同志所言,在那里“玩深沉”;一类人虽致力于“深”,却因食“深”不化;还有一类人连深度报道之所以产生的客观原因及基本  相似文献   

20.
“三农”报道是新闻媒体关注“三农”问题的主要表达方式。但是“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特征,常常使新闻工作者感到诸多困惑。作为媒体报道的终端表现形式,文本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三农”报道的社会效果。在整个制作流程中,“三农”报道思维的运用、受众对象的区分以及报道结构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