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德育理念,对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全面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学术定位、研究内容、方法探讨和研究价值等研究现状,超越和拓展本原意义上的自然环境道德教育,将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圆融于社会生态德育(即人际生态德育),实现从传统生态德育向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德育生态与和谐德育在德育理念、研究背景、研究侧重点、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也存在内在联系,并有许多的共同一致性。和谐德育是德育生态的重要理论基础,德育生态是和谐德育的过程状态;和谐德育是德育生态追求的理想目标,德育生态则是和谐德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生态德育有别于传统的人际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目标、范畴、模式、内容和方法,从德育范式、内容、方法和目标等维度,探讨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新思路,以期促进德育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4.
德育矛盾具体体现在学校德育的主体关系、德育秩序和德育意识三大层面上。调查认为,德育矛盾和德育生态失衡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而德育因素与学校整体环境因素关系的不协调导致德育生态整体功能缺失是造成德育矛盾的根本原因,构建和谐德育生态是化解当前德育矛盾从而促进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切的重要问题。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应同等看待生态德育和人际德育的作用,并在高、中等专业学校建立生态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体验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理论,21世纪初,生态体验德育得到高度重视,被纳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并被写入《改革开放30年教育重大理论成果》。我国研究生态体验德育较深入、最有权威的是刘惊铎教授。他认为:导引者设定一定的生态情境,让体验者置身其中,亲自感受、领悟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的运行规律,最终经历、形成自己的内心感动,这种状态和过程即生态体验德育。笔者把本文的生态体验德育内涵概括为:在一定的生态关系和生态情境  相似文献   

7.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道德教育受理性主义的引导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等原因,当前的学校生态德育陷入了知性化的困境,导致教育者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理解偏重于理性认识、生态德育内容过于学科化、生态德育方法注重形式化等弊端,教育者应该在生态德育内涵的认识上、生态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追求超越。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现今我国德育存在着低效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文化生态的认同不够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生态与德育的关系,构建德育生态化之路。其基本路向应包括构建德育生态场、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开展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内容的“三生”德育活动、遵循理解型德育原则等,回归生活世界检验,形成德育生态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生态德育以培养具有生态智慧、生态情感和生态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理论目标,基本内容是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思维教育、生态规范教育和人际关爱教育,实践性品格是其本质特征.生态德育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今世界和我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德育中必须加强生态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的生态德育观建设、加大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学力度、丰富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解决当代大学生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