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征组歌》作为一部具有鲜明民族性的声乐套曲,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源远流长,对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长征组歌》词曲的艺术创作过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长征,一个中华儿女家喻户晓的伟大故事,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诗。长征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对革命必胜意志的体现,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电影《长征》是一部以长征为题材的经典影片,通过真实地记录长征过程中红军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以及无数红军战士的牺牲,深刻地向人们展示了长征的艰难,更是把长征精神通过光影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今年正值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通过对电影《长征》中长征精神的解读来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历史。  相似文献   

3.
张茂林 《考试周刊》2011,(78):26-28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本文是对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读书感悟。文章从了解长征历史、长征胜利的意义和本书涉及的汉语事物的英语表达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读书心得,目的在于牢记长征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的英雄传奇,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长征文艺是长征时期和长征胜利之后创作的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和艺术的总称,它是党和国家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思想引导、凝聚向心、榜样示范、心理调适、审美熏陶等价值。今天,在构筑中国梦的伟大新长征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彰显长征文艺的当代价值,用长征文艺潜移默化地指引人们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第十一册的一首七言律诗 ,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同志写的 ,它以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 ,对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在整个长征途中 ,红军攻天险、爬雪山、过草地 ,历尽艰难困苦 ,击溃敌人多次的围攻堵截 ,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 1 936年 1 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诗人仅用 56个字就对此伟大的历史事件作了全面概括的描写 ,但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 ,教师引导起来相当吃力。教学时 ,我紧扣“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的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长征大会师》是继电视剧《长征》之后,又一部全方位全景致反映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丰富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也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在影视叙事艺术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洪军 《老年教育》2014,(1):10-11
根据肖华的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创作的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堪称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也是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无论《长征组歌》中脍炙人口的诗文,还是那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都早已深深印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时历史背景的阐述来进一步认识这首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扭转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三位美国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以自己的作品,真实、客观地报道了这一伟大事件。继斯诺的《西行漫记》首次报道红军长征,刻画了中共革命领导人之后;史沫特莱通过朱德传的写作,再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与胜利。1983年,索尔兹伯里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以恢宏的场面,悲壮的诗情,描写了长征的雄伟与瑰丽。这几部报告文学,树立了长征的历史丰碑,成为中国青年一代学习长征精神的珍贵教材。  相似文献   

10.
洪军 《老年教育》2008,(1):10-11
根据肖华同志的长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创作的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曾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支持。其中,周恩来总理对《长征组歌》的关爱尤其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40多年后的1977年,成仿吾首先推出了一部全面地、系统地再现了长征的整个历程和所有重大事件的著作《长征回忆录》,成为后人研究长征的必读之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先烈,鼓舞后人,传递精神,国家大剧院力邀国内顶尖艺术家,组成了一支一流团队.历经四年,精心打造出以"长征"为题材的大型中国原创歌剧《长征》.本文旨在从该歌剧的民族性音乐创作特征、歌剧创作理念以及时代性与创新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探析这部中国原创歌剧独具特色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每每提起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主席上述极为精辟的论述和《长征组歌》悲壮高昂的旋律就会萦绕在耳畔,久久不能离去。  相似文献   

14.
一、在认知阻滞处巧妙穿插阅读《长征》《卢沟桥烽火》等课文,为了拉近学乍与课文的距离,适时穿插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资料是不可缺少的。我教《长征》时,就准备了课件红军长征路线图和歌曲《长征》,让学生在生动的描述和雄壮的歌声中跟随红军越过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相似文献   

15.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英勇红军,以对党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敢于克服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最终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而且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人类历史上一笔重要的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伟大的长征精神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16.
徐焰 《老年教育》2011,(8):14-15
展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复杂的一段行军路线是在贵州遵义一带及其西北地区,著名的“四渡赤水”就发生在这里。《长征组歌》中有一句人们所熟知的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本人也把“四渡赤水”之战视为平生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7.
张俊萍 《快乐阅读》2011,(12):108-109
《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所写的一首诗。它讲述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表现了红军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红军的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贵、高昂气质。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中有一个主题为“长征组歌”的单元,收录了几种不同文学体裁的“长征”文章。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段历史相当陌生。如果在每一课教学中不断插入相关背景介绍或许能弥补这一缺陷,但又担心这样教会显得零乱而无整体感。带着如上困惑,我们查阅了同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代在变,长征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理想信念是我们永远为之奋斗、传承的不屈动力。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和接力伟大长征精神,把思考和理想融入实际行动中,矢志不渝,砥砺前行,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魔笛》是他顷尽一生的实践经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谱写的一部伟大的歌剧,为后来德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从《魔笛》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音乐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