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度集经>是佛经语言材料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大量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六度集经>中的"宁""岂"类问句作穷尽式探讨,分析其句法特点和三国时期"宁""岂"类问句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宋书》中,“未详”类词语多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句首,从整个句子的语气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全句变为陈述句,前加“未详”类词语表示存疑;一类全句仍为疑问句,用“未详“类词语引出问句.提醒听话者注意,探问事实和催促听话者作答。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现代汉语间接问句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封神演义》共有是非问句127例,我们将其分为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和无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其中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共113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89.0%;无明显语言标记的共14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11.0%。就是非问句中所用的句末语气词来看,一方面有从上古汉语继承来的语气词"乎",另一方面也使用了近代汉语新兴的句末语气词"么""来"。其中"么"的使用频率最高,约占是非问所使用句末语气词的14.2%。主要对《封神演义》的是非问句在计量的基础上做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询问是交际活动中的一种必要手段,而附加疑问句作为一种疑问句形式,其语义表达相当复杂。而且,由于口语的随意性,使得结构呈不规则性。为了正确地使用这种特殊的问句形式,本文收集了各类常用附加疑问句,通过逐一分析,以期对这一语言现象作一较为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形式的"问句",在科学认识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逻辑(即古典逻辑)对这种思维形式却未能涉及。近些年来,国内外逻辑界对问句逻辑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但研究的范围往往只限于简单问句,而对思维实际中大量存在的复合问句基本上没有涉及,本文试对复合问句中的条件问句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一、条件问名的含义条件问句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而提出疑问的问句,例如:1.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将会是什么样子?2.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背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完全不能应用,这样是不是就算得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呢…  相似文献   

6.
浅析“答非所问”与“巧妙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句的回答是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一般认为,问句的回答“包括问句的可能回答,问句的真回答,问句的回避和问句的回绝等种种情况”(《哲学大辞典·逻辑卷》,第193页)。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种“答非所问”的现象,小到生活琐事的回答,大到国际舞台的政治、经济、军事对话,都可以找到答非所问的实例。形式逻辑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要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答非所问”被看成是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因此它属于在禁之列;而言语交际则要求人们出言得体,陈辞适宜,充分利用语言规律和语言环境,提高表达效果,有些“答非所问”却被看成是一种交际的艺术,常被誉为“巧答”、“妙答”之类。究竟何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回声问句的定义、结构形式和语用功能,对英汉回声问句进行了对比,经研究发现,这两种语言中的回声问句不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语用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结构形式上,基本上都运用了陈述语序的是非问句;在语用功能上,探询功能已减退,只是以形式为载体表达了听话人对有关事态的态度与感受等.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系列关于汉语"W呢"问句现象的问题.认为,"W呢"问句是一个跨语言的表达手段,其实质就是"话题性",故可以称之为"话题问句".话题可以发问,这是话题核心功能在话语中的自然延续.话题问句也有语言问的差异.在非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英语、俄语等)里,话题问句是一个话语的手段,只能作承前的对比问,疑问点决定于对比信息中的相关述题.而在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汉语、日语等)里.话题问句不但同样可以作对比问.其中的"NP+话题标记?"还可以作自主问,问NP的所在.这个语法意义不是它组成成分(如汉语里"NP"和"呢")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通过会话推理得到,而是相对独立于语境的.这一构式背后是人类关于空间感知的认知基础.在话题概念结构化的语言里,话题的语法性质提供了这一认知基础在语言里实现语法化的语言内部条件,因而这一语法表达带有浓郁的类型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要把一种语言的情感色彩用另一种语言表现出来,就要求译者从名词的象征性、动词的时态、近义词的选择、否定问句、祈使句加简短问句的使用上去注意,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10.
疑问句的广泛应用是广告语言句法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语用功能上分析,广告语言中的疑问句已经失去了疑问句传统的有疑而问的基本功能。本文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真性问句和修辞性问句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不同;分析了广告语言这一重要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安康汉滨区方言的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和选择问句四类。通过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无论是在疑问代词的使用还是句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而提问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当是提问设计的合理性。本就问句于语言逻辑上的合理性,问题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上的合理性,多问题组合序列的合理性等方面论述了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夏丹 《文教资料》2014,(30):171-173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类型。目前,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以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为主要论题,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是非问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疑问句和预设都是多年以来英语语法研究讨论的焦点;语用预设在语言研究,尤其是在疑问句的相关研究中的地位及作用已人尽皆知,而语义预设作为一种隐含的语义成素在词汇及命题等意义单位中的作用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结合问句逻辑中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的选择问句的语义预设.  相似文献   

15.
以工作场景下与认知障碍老人的互动话语为语料,从言语行为的视角出发,考察汉语中老年指向语的话语特征。研究发现,老年指向语主要出现在指令类言语行为中,其次是表达类言语行为,较少出现在承诺类和描述类言语行为中。其话语特征主要表现为称呼语,如示近称呼语和表敬称呼语,其次为附加问句、重复语和调节指令语。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指向语语言形式多样,交际中使用老年指向语可鼓励认知障碍老人主动加入会话,有助于实现与认知障碍老人的有效沟通,从而发挥代际交流在慰藉认知障碍老年人精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韩语和汉语中的并列选择问句 韩语和汉语都有问话者列举几个答案,让答话者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的选择问句.但韩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所以他们的选择问句在组成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例如:  相似文献   

17.
罗瑛 《云南教育》2015,(3):29-30
教材分析:《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通过描述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大家只有保持环境卫生,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适宜分角色朗读,让读者在演读课文中加深情感体验。文中多次出现问句和感叹句,是学生通过朗读体验问句和感叹句的好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教师的引读为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篇章,它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问句特多。一篇文章,问句竟达数十,显然是刻意为之,也应该与庄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本文归纳《齐物论》中问句的类型,结合庄子思想的特点,揭示庄子运用不同类型的问句所起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它包括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教学体系、板书、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语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笔以为.就巨质和特点来看,地理教学语言大体可分为以下7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