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不定方程组的特征以及整除的性质等初等方法,证明了不定方程y(y+1)(y+2)(y+3)=19^2k x(x+1)(x+2)(x+3)无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2.
设r≥2是一个正整数,G是一个(mg+(m-1)r,mf-(m-1)r)-有向图,且f(x)≥g(x)≥r-1对任意x∈V(G)都成立,则G是一个随机(m,r)-正交的(g,f)-可因子化有向图.  相似文献   

3.
首先我们来证明这个不等式.求证:In(1+x)〈x(x〉0).证明:当x〉0时,令函数f(x)=In(x+1)-x,有f^1(x)=ln(x+1)-x在(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f(x)〈f(0)=0,则有ln(x+1)-x〈0,所以ln(x+1)〈x成立。  相似文献   

4.
文[1]指出,标题中函数方程的解不仅有f(x)=1/1+x,还有f(x)=2x+1/x+3.  相似文献   

5.
张占荣 《中学教研》2009,(10):13-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的教学是高一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解决了这个难点,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性质;同时加以推广,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般函数y=Af(ωx+φ)的图像变换,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而函数Y=Asin(ωx+φ)的作图,教材中介绍了“五点法”与图像变换法.五点法是画简图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6.
形如x^2+(p+q)x+pq的二次三项式,常用分组分解法分解:x^2+(p+q)x+pq=x^2+(p+q)x+pq=(x^2+px)+(qx+pq)=x(x+p)+g(x+p)=(x+p)(x+q).当p=q时,这个二次三项式相当于完全平方式x^2+2px+p^2或x^2+2qx+q^2通过观察可知,二次项的系数是1,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一次项系数的规律是:常数项是正数时.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环分析法研究差分方程x(n+1)=1/(xn+x(n+1))(n=0,1,…)解列{xn}n^* n-1。的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在初始值满足x-1,x0∈(0,∞)情况下,其平衡点牙:压/2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严格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反函数时,常常把f^-1(x+1)认为是f(x+1)的反函数,现就这一问题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一次线性递推数列与(3x+1)问题的联系,并给出了(3x+1)简化问题变换表及变换数阵.  相似文献   

10.
设D〉0且无平方因子,p〉1且不含有6k+1形的素数。本文利用pell方程解的性质,给出了丢番图方程x(x+1)=Dy2和x(x+1)=pmy3的所有整数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Pell方程,给出了不定方程(x(x+1))/2=y^2的一切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12.
在没有多媒体计算机之前,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由正弦曲线到曲线y=Asin(ωx+φ)+b的变换时,总是利用五点作图法分别作出曲线y=sinx,y=sin(x+φ),y=sin(ωx+φ),y=Asin(ωx+φ),y=Asin(ωx+φ)+b,然后通过观察得出它们的变换规律,教师费了好大的劲,效果也不好。有了多媒体计算机以后,这一复杂的变换可以形象地利用动画演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1.图象 (1)画法——五点法 设X—ωx+φ,令X=0,π/2,π,3π/2,2π求出相应的x的值,计算出五点的坐标,描点画出图象.  相似文献   

14.
平时的解题中,会遇到一些多点函数值之和的计算问题,即f(x1)+f(x2)+…对于这类问题有时直接进行计算会很繁冗,而且费时费力。如能从函数的特点或函数的性质上去思考,可能会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要善于分析题目特征或所求点值的自变量关系,进而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Nevanlinna理论,对整函数的Iog^+M(r,f)作进一步研究,得到了Iog^+M(r,f)与Iog^+M(r,f)比值的两个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函数f(x)=x+k/x(k≠0),可总结出如下性质: ①定义域为(-∞,0)∪(0,+∞).  相似文献   

17.
讨论在复数域上,当f(x)与g(x)的次数都等于3,并且g(x)的次数不超过3时,多项式函数方程xf(x)+xg^2(x)=h^2(x)的解的情况,得到部分结果.主要结果为:如果h(x)的次数等于1,那么这个函数方程无解;如果h(x)的次数等于2,那么这个函数方程一共有8组解;如果h(x)的次数等于3,那么h(x)的1次项系数等于零时,这个函数方程一共有24组解;当h(x)的2次项系数等于零时,但1次项系数不等于零时,这个函数方程一共有36组解.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对勾函数,是形如y=ax+b/x(a·b〉0)的函数(本文重点研究对勾函数y=x+p/x(p〉0),因为y=ax+b/x=a(x+b/a/x),都能化为y=x+p/x(p〉0形式),函数y=x+p/x(p〉0)的图像形似两个中心对称的对勾“√”,故名“对勾函数”,对勾函数是一种教材上没有,但考试经常考的函数,以它为模型的题型新颖、综合性强,解法灵活多样,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勾函数部分占有相当大比重,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讨论复数域上多项式函数方程xf2(x)+xg2(x)=h2(x),得到这个函数方程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当f(x),g(x),h(x)的次数都不超过2时,该函数方程的所有解。其解的情况如下:在复数域上,如果上述三个多项式的次数都不超过2,那么该函数方程有解当且仅当下列3个条件之一成立:(1)h(x)是零多项式;(2)f(x),g(x),h(x)都是1次多项式;(3)f(x),g(x),h(x)都是2次多项式。更进一步地,满足条件(1)的解只有1组;满足条件(2)的解一共有4组;满足条件(3)的解一共有16组。  相似文献   

20.
由文[1]P82可知,以直角坐标系原点O(0,0)和点M(x0,y0)为直径端点的⊙O’的方程是x(x—x0)+y(y—y0)=0,化简就是x^2+y^2-x0x—y0y=0,这个方程与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r的⊙O的方程x^2+y^2=r^2相减得x0x+y0y=r^2,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