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过去数学教学一贯注重"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显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缘何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四能"中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目标,让学生更多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经历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那么,我们该如何深刻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问题1:如何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新的课程理念,其基本目标之一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判断、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习得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画图法是问题解决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方法,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画图能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理解题目,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83):58-59
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数学能力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面对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我国教育提出,数学教师必须摆脱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变革"构造一个"快乐·高效"的教学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在爱与趣味下学习。面对我国教育所提出的新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变革。笔者也将为新常态下初中数学构建"快乐·高效"教学课堂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应当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验从日常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一、把握应用意识的含义,提升教师数学应用意  相似文献   

9.
林焱镔 《广西教育》2013,(9):26+93-26,93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能力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之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首次提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课标(实验版)》的"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两能"发展为"四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在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出现各种困难和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李晓波 《成才之路》2014,(19):32-33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这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他们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尹侠 《贵州教育》2013,(19):28-3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是对从2001年开始的建国以来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完善和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从"双基""两能"向"四基""四能"的转变;特别是指出将"基本的数学经验"贯穿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炼形成高位的数学思想,并且以数学中"问题解决"为载体,从以往关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后半程"数学教育,向对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全程"数学教育的关注的转变,必将引起今后数学课堂教学的渐变。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注重:"让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将"解决问题"调整为"问题解决",作为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并列的四项具体目标之一。这一调整突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可见,数学问题解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现行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应用题块状聚集"的编写模式,除了安排极少数的专题单元,绝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均与"数与代数"(尤其是数的运算)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新教材对解决问题关注程度的削减与弱化,而是更为充分地体现出解决问题"算用结合"的现实意义.《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对当前解决问题的教学提出了由先前的"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当下的"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性提升的更高要求.反观教学现实,客观地说,很多老师都很重视解决问题的教学组织,但其中暴露的某些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层叩问.  相似文献   

19.
张敦迎 《教师》2013,(7):68-6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围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个角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形成了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可见,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