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正式体育群体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体育群体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也不平衡。要重视和加强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引导和指导,提高科学的锻炼水平,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学校群体工作改革为目标,提出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群体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教育功能,深化群体工作改革与推行全民健身结合等认识,为推行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教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本土化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5维度)、群体凝聚力(2维度)、群体绩效3个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53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试图构建成员社会资本、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绩效关系的模型。结果显示:(1)社会资本的4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和社会支持)可直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网络关系维度直接预测群体绩效不显著。(2)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可正向预测健身吸引,社会支持可以负向预测健身吸引,网络关系对健身吸引的预测不显著;社会资本的5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网络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社交吸引。(3)群体凝聚力的2个维度(健身吸引、社交吸引)可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4)群体凝聚力在互惠互动、群体志愿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群体凝聚力在群体信任、社会支持、网络关系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非正式群体学生自发组织的业余锻炼队伍,他们彼此相互了解、情趣相投、交流频繁,认同感比正式群体强烈。学校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学生的管理,采取的主要策略有: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做好带头学生、权威学生的工作;对不同的类型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调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高健  高桂银  王凤春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243-244,247
概述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班集体内产生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及其对正式群体的作用;依据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类型,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非正式群体对游泳教学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教师合理方式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小团体”现象,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作用,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本研究是将非正式群体分组练习教学模式引入游泳课堂教学中,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和课堂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通过非正式分组教学的实验班课堂氛围、身体素质发展情况、考核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班.非正式群体分组教学方式对游泳教学中所特有的难点重点突破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消除学生游泳学习的心理障碍.对提高班级凝聚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群体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人群组织,本文就其特点入手,阐述了非正式群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功能作用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动队中的非正式群体,能对运动队的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必须加强对它的管理。本文对运动队中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特点、作用和管理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班级中,学生不仅受到正式群体的限制,而且还受到非正式群体的控制和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非正式群体,注意引导、发挥其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对健美操教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人群组织。根据健美操教学和学生的特点,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设计了一套教学实验,即在健美操教学分组练习时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使学生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在练习中发挥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发挥其正功能,对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而健身教育是加速学生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本文就大学生健身教育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王宾  李泳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6):681-682
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的社会背景和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阐述了健身气功的健身作用及其在城市社区中的推广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社区老年群体中大力开展健身气功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研究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特点、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认为走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化发展道路、优化非正式体育群体发展的设施环境、启动闲暇教育、开发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培养核心成员是培育和发展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终身健身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在实现终身健身中的作用,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健身能力和习惯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刘瑞峰  李凯  王东  璩琨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117-118,121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健康状况不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失误 ,致使人均接受 16~ 19年学校教育的高校教师们身上反映出来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育知识贫乏等 ,导致他们体质严重下降。为了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 ,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转移教学重心 ,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 ;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树立终身体育观 ,注重学生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目标应是终身体育 ,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要大力开展群众体育 ,尤其是广大教职员工的群体活动 ,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强化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6.
“快乐体育”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文章从“快乐体育园地”的作用和功能入手,试析了它与全民健身计划之间的关系,认为“快乐体育园地”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成功举措,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使学校体育教学跳出了单纯身体教育的圈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将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析学校中的非正式体育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一种集群动物,因而活动多以群体形式进行,一般称之为“社会群体”。根据群体的组成方式通常把它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体育社会学对体育群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正式体育群体上,如运动队、班级等,对于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研究较少涉及。笔者在多年的学校体育及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非正式体育群体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正负两方面的特殊功能。忽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往往会影响学校的校风建设和班集体的管理,特别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5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曾对美国中西部十所中学的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与女子终身健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终身健身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意识和习惯,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主要的最高阶段,对培养终身健身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研究了通过健美操来培养女生终身健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衣刚 《精武》2012,(11):36-36,38
经济时代使高校体育教育系统日趋复杂,而构成这一系统结构的功能环节的相互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探索。本文就我国高校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的体育教育目标,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健身功能与提高体育竞技功能的关系,及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体育教育整体化思想调整体育教学大纲,对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自我健身能力的培养,必须强化终身体育思想教育,树立终身健身观;体育教学是加强自我健身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外实践对自我健身能力的培养亦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健身能力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自我健身意识的形成,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因需而循序渐进,掌握必要的医务监督与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