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对书业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逐渐提高,许多图书出版企业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是市场扩张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图书出版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品牌内涵,同时秉承内容服务的发展理念,竭力形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传播矩阵,为书业的持久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
开儒 《出版经济》2004,(2):18-21
如果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出版人的世界,那么北京图书定货会则是书店人的天下,图书的海洋.图书,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书业人的食粮.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出版人的世界,那么北京图书定货会则是书店人的天下,图书的海洋.图书,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书业人的食粮.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请您描述一下江苏大众书局6年来走过的历程,能用一句话总结吗? 吴俊乐:传播文化、繁荣书业,打造民族书业第二品牌.  相似文献   

5.
四月五月六月,注定是中国读书人、出版人、发行人、图书馆人的盛大节日.四月的世界阅读日,五月的北京国际图书节,六月的宁夏银川全国书博会,一波接一波,书潮逐浪高.环顾书业书潮,台湖别有洞天.北京新华发行集团的台湖是中国书业的缩影,是中国书业的凝结点、蓄水池、聚宝盆,是中国书业的标志性品牌和优等层次的集散地.台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一块风水宝地.通过台湖的桥梁、渠道和枢纽,通过各家图书馆各位老师们的精心选择、采购、订货,通过各出版发行单位各位行家里手的介绍、推荐、导购,中国的出版人与读书人有了完美的链接,中国书业经过众人的双手和辛劳,在这里接地气,在这里续人缘,在这里会朋友,在这里走近十三亿民众,发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小民营书业倒下,一批颇具实力的大型民营策划与发行机构发展壮大。2010年12月上市的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书业第一股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发布会现场除举行新媒体合资公司亮相、新品牌签约仪式外。  相似文献   

7.
民营书业的无形资本是指我国民营书业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虽没有物质实体形态但仍然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能在民营书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长期发挥作用、为民营书业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超额经济利润,并被民营书业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一种经济资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标志和象征①,它主要包括权利类无形资本、市场类无形资本、人才类无形资本和制度文化类无形资本四大类.  相似文献   

8.
李春凯 《出版广角》2019,(12):25-27
民营书业一直是中国出版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别是近年来,民营公司在选题策划和全产业链运营方面与国有出版机构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且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无论是在项目合作还是资本合作上,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效率,更好地打造品牌、实现共赢,出版机构和民营书业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同时也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对这些经验的推广和借鉴,将更加有利于国有出版机构与民营企业优势互补,进而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文化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报纸是一种新闻文化产品,是一种蕴涵新闻信息和文化价值的特殊商品。工业产品需要品牌,而且品牌有大小高下之分,作为新闻文化产品的报纸呢·要不要品牌,品牌如何构成,怎样打造·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报纸品牌的构成现代报纸(不含中国唐代的邸报)200年的历史,稍稍晚于机器工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什么?通俗地说,当消费者要购买一类产品时,首先想到了谁,这就是品牌的概念。报刊作为一种定期出版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纸介质文化传媒工具,既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其作为物质产品的一般商品属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报刊品牌,正如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伯海所说,是指报刊媒体里面那些由内在的丰富底蕴与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高智力产品的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11.
出版与品牌     
根据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Marketing Association)的定义,"品牌"是一个用以识别某个产品和服务的名字、短语、设计、符号,或任何其他标志,以区别于他人的产品和服务.管理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进一步说:品牌是卖者对买者的一种承诺,保证将一如既往地提供特定的产品,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往往意味着一种质量担保.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图书出版业已呈现出集团化、资本化的新格局,已经迎来书业的品牌竞争时代.本文重点研究在出版行业品牌竞争时代之下,中小型出版社如何冲出出版产业新格局下的品牌困局,如何迅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品牌运营体系和品牌管理制度以树立出版企业品牌、构建自身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关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这就促进了期刊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很多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创建了自己的品牌。但期刊的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不断创新,才能维护和提升其影响力。期刊品牌的发展现状品牌主要包括品牌产品和品牌文化两部分的内容,其中,品牌产品是有形资产,而品牌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文化对品牌产品具有引导和升华的作用。现阶段,我国许多期刊  相似文献   

14.
正四月五月六月,注定是中国读书人、出版人、发行人、图书馆人的盛大节日。四月的世界阅读日,五月的北京国际图书节,六月的宁夏银川全国书博会,一波接一波,书潮逐浪高。环顾书业书潮,台湖别有洞天。北京新华发行集团的台湖是中国书业的缩影,是中国书业的凝结点、蓄水池、聚宝盆,是中国书业的标志性品牌和优等层次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5.
书业人语     
一个出版社如果长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书、没有创品牌社的目标,就好像是没有出版灵魂。品牌商品是消费者的一种内心认可,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单位最宝贵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一个出版社要形成自己的出版品牌谈何容易,要具备足够的实力,资金实力、人力实力、与时俱进的先进出版理念和创新的实力,缺一不可。书业人语$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社长@韩全学  相似文献   

16.
民营书业是中国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支新兴出版生产力",为出版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的出台,一些民营书业作为国有出版业体制外力量,通过并购整合、调节资本运作,在初步创立起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开始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一种蕴涵新闻信息和文化价值的特殊商品。 工业产品需要品牌.而且品牌有大小高下之分。作为新闻文化产品的报纸呢?要不要品牌,品牌如何构成,怎样打造?  相似文献   

18.
林君 《编辑之友》2006,(1):18-20
一、出版社应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出版品牌的消费也应该是概念的消费、文化的消费 科特勒给品牌下定义说:"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 也就是说,品牌是一个易于区分的名称和符号,即从本质而言,品牌是一个符号,这种符号区别了本产品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联系着产品、消费者、公众及企业等利益团体,并且在传播与营销过程中带来巨大的新价值;但是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它要体现出产品的个性与特征,使之与其他产品区分开来.它具有多重特征:它既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认同和偏爱,是同业市场上的一面旗帜,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心理享受,也是一个综合的象征.品牌的个性越突出,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越深刻,也越容易在他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何智伟 《出版参考》2010,(8):I0007-I0007
在京城众多的图书文化公司中,北京胡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确很小——三五位员工、一间办公室,一年出版七八本书,但他们却在书业江湖形成了不错的口碑,并逐渐树立起了胡杨文化独特的“汉语江湖”的出版品牌。  相似文献   

20.
王凤玲 《声屏世界》2013,(7):170-172
【前言】品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构成它的本质要素,是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它的全部,而不是它的装点与附庸。首先,一个品牌的基础——构成其产品的成熟的技术系统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次,产品营销的全过程,从产品的定位到包装、推广与传播,没有一个环节可以脱离文化,甚至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运用文化手段并传达品牌的文化内涵。而东阿阿胶正是将其深厚的文化注入发展战略,以文化的生气滋养品牌灵魂、塑造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拓展品牌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