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将给广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阐述了亚运产业是广州未来6年最具影响力、具有龙头作用和地位的先导产业,预测了亚运会对广州市GDP的贡献率,分析了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搞好亚运产业开发,推进广州经济全面提速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0,(6):45-45
广州日报11月27日报道(记者李明波)随着广州亚运会的大幕即将落下,韩国第三大城市仁川即将接过亚运大旗。仁川亚组委驻广州联络官金成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仁川已经准备好了。他盛赞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并表示自己在广州的任务就是学习广州亚运的经验,特别是学习广州在市场开发方面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发,归纳法,对广州节约办好亚运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节约办好亚运会必须在确立成功举办亚运会的标准的基础上,不能只注重直接经济效益,忽视间接经济效益:亚运投资要适度:不能一味强调节约,压缩必要的投入。研究同时为节约办好亚运会提出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包含8个体育馆和1个体育场,在第16届亚运会中承担了亚运会42个大项目中绝大部分的比赛和训练任务。对各个大学城亚运场馆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高校亚运场馆顾客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斌 《体育学刊》2005,12(5):26-28
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广州亚运场馆建成后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即将大规模地展开。亚运会结束后,场馆面临如何继续开发利用、收回投资的问题。鉴于此,对建设、使用广州亚运场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分散政府投资风险、避免赛后大量场馆闲置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利用亚运场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象征着亚运精神的亚运火炬10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天坛公园点燃。圣火传递一直被视为传播主办城市办赛理念、文化特色及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途径,为历届亚运会所传承。与以往亚运会火炬传递耗费大、传播方式传统不同,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呈现三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韩国篇     
《围棋天地》2010,(11):12-14
亚运选拔时间表 韩国棋院最近公布了广州亚运会韩国男子代表队选拔时间表。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06,(24):14-15
围棋进亚运 12月2日,广州亚组委代表团在第26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广州亚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建议方案》已经将围棋正式列为广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而亚奥理事会已经基本同意了比赛项目设置。这就意味着,在大声呼吁和热切盼望若干年之后,围棋与亚运的联姻终于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与体育运动是不可分的两种社会现象。目前,随着网络媒体对北京奥运成功的传播,这对“伴侣”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形成唇齿相依的一种共生关系。从网络媒体对亚运会的传播历史,分析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网络媒体传播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岭南文化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文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岭南文化作为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是一种优质文化资本,将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产生良性互动。通过对岭南文化和2010年亚运会宣传互动和嵌合关系的考察,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岭南文化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之间的多维度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从"和谐亚运"、"经济亚运"、"人文亚运"、"科技亚运"和"绿色亚运"的理念和视角,结合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实践,探讨了广州承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对广州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并对此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广州申亚成功,将成为促进广州经济发展的一针强心剂。筹办和举办亚运会将带动广州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广州经济的调整创造积极条件。分析申亚成功对广州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抓住机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At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the performances of China's athletes, the officials and the host city of Guangzhou were outstanding. China's journey to the Asian Games in Guangzhou and the accompanying political and sporting machinations throughout are considered in the initial discussion of this essay. The analysis subsequently focuses on Australia's metamorphosis as an ‘Asian’ nation and the sporting, cultural and diplomatic implications this could have for Australia and China. Would this signal Australia's egress from the Commonwealth Games and the Commonwealth per se, thus cutting the British Imperial umbilicus? The presence of Australia at the Asian Games may als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ambitions China has for its engagement in the Asian Games; succeeding in competitions that include a global sports ‘heavyweight’ like Australia would add kudos to the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athletes. How would Australia benefit from this shift? Considering Australia's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ties with East Asia would an increased level of sporting engagement with China concomitantly produce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uccesses? In the long term, Australia may inevitably become part of the post-colonial East Asian world: the future world of power, wealth and geopolitical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广州亚运会要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人力资源是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基本保障,人文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基础。人文管理以建立人文环境为目标。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劳动关系管理、沟通与交流管理、文化与精神文明管理、激励与奖惩管理等内在的管理体系,达到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忠诚度、创建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办会工作效率,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17.
广州亚运会已于2010年11月26日落下帷幕,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为广州走向国际化大都市进程写下浓重的一笔,比赛期间的安保工作成绩卓越,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作为亚洲的体育盛事,在国际上的影响举足轻重,赛事的安保是成功举办比赛的保证,本文借鉴前人的经验,对广州亚运的安保工作进行回顾,将安保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梳理,对日后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男子田径队与广州亚运会获得金牌的其中五项个人项目(100米、110米栏、20公里竞走、三级跳远以及撑杆跳高)在第9—16届亚运会及第22—29届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以期获悉这些项目的发展趋势,同时对这些项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冠军成绩进行预测,为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