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灯片演示,形成表象。教师出示抽动复合灯片,先映出一条线段,然后演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形成一条射线。再演示“把另一端无限延长”也得到一条射线。又把灯片较缓慢地旋转一周,明示射线的方向不一定就限于是水平位置的。这样从静态图到动态图,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抽象出射线的主要特征,形成概念。演示归纳完毕,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射线,以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2.
(一)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本人在进行扇形面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的教学时,分步推导扇形面积公式,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能灵活运用。第一步,出示一个圆(灯片演示),提问怎样求圆的面积?板书:s=πr~2 第二步,在所在圆中出示一个圆心角为1°的扇形(复合灯片演示),提问这个扇形面积占所在圆的几分之几?板书:s=((πr~2)/(360))。为什么?(因为周角是360°) 第三步,在同圆中(复合灯片演示)先后依次出示圆心角为60°的扇形、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圆心角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理卫生的“骨胳肌”一节,文字少而浅显,为了将此课讲授得充实且具吸引力,我设计了两组演示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设计介绍如下:一、骨胳肌收缩特性的演示实验1、实验装置(图1)的制作取一张与灯片夹等大的胶片,用针书针固定在灯片夹上,做成一张空白幻灯片(本文称基片);用图钉或大头针等作支点(⑦),将一根硬度适宜的小塑料管固定在基片上作指针(⑥);取一根细橡皮筋(⑧)穿过基片,在其背面打结固定,将另一端与指针相连;课前用分钟剥取蛙的坐骨神经(②)胖肠肌(①)标本,将其股骨(③)用细铁丝(…  相似文献   

4.
如何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我们以恰当进行幻灯演示为选题,以低年级为实验园地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教学幻灯片,可分为常识片、故事片、对比片和导行片四大类。对不同类的教学幻灯片,我们采用不同的演示方法,经过反复实验、论证、比较和筛选,初步摸索出了思想品德教学幻灯片演示的四个基本模式。一、以灯片引导对话以灯片引导对话,就是演示幻灯片与同学生对话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幻灯片意思,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以灯片引导对话,既能发挥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又能发展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把文字教材与形声教材结合起来的方法,可使教学产生最优效果,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如一年级教学《学习用品要爱惜》,演示描述铅笔生产过程的幻灯片,教师结合灯片,介绍生产铅笔的原料及工序,让学生讨论:①造一支铅笔容易吗?②我们应如何珍惜学习用品?学生通过看灯片、听讲解、讨论  相似文献   

5.
《二方连续纹样》投影片的制作关卫军二方连续纹样(俗称花边)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出现最多,既是教材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二方连续纹样之构成形式,要求其基本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两方作有规律的重复,无限延伸,且所重复的基本纹样必须做到形状大小规整统一,这...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教版)典型课例片断及评点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教材部评点: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归类识字(一)》第2课教学片断执教:孙宝珠(九江师范附小)一、认识“杨树”,学习生字“杨”。1.出示灯片“杨树...  相似文献   

7.
电教作为直观教学的一种工具,与传统物理教学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利用电教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物理演示实验往往可见度小,后排的学生难以看清,影响学习情绪。利用幻灯投影,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感生电流的产生条件”实验中,我们做了一组复合灯片,模拟演示,产生了奇特的效果。课前我用明胶片绘三块投影片:图1为定片,固定在框上,为感生电流产生  相似文献   

8.
一、电教媒体的模拟作用物理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做起来很麻烦,也有些即便可以做出,但效果不理想。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既节省时间,又增强了演示的效果。如利用幻灯、投影模拟“波的干涉条纹”。分别在两张明胶片上各画一组相同的同心圆,然后放在投影仪上,让两张明胶片相对运动,就可模拟出波的干涉现象。再如“电流的形成”“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等都可通过模拟演示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二、电教媒体的再现作用电教媒体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存储和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把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存储,以便在今后的…  相似文献   

9.
1教材中的两个演示实验 1.1电流问的相互作用力的演示 人教版的物理课本选修3—1第三章第四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演示实验“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两条平行的通电直导线会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在什么情况下两条导线相互吸引,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员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灯片和重点句子的文字灯片三、教学过程(一)交代背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历史上有名的苏联...  相似文献   

11.
1 资料准备《生物的生殖》教学文稿和科利华有限公司的教育软件《电脑家庭教师》(高中版)。2 课件结构 3 设计过程(1)启动 PowerPoint 以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选择“演示文稿”中的“内部档案”演示文稿。本演示文稿包括9张幻灯片。为了能在这些幻灯片上建立我们自己的内容,必须先删除幻灯片上原有内容,留下精美的背景图案。(2)选择第1张幻灯片,作为本课件的目录页或者说是主界面。插入艺术字“生物的生殖”作为本  相似文献   

12.
单艳辉 《中学理科》2007,(10):65-65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第三册,第41页图21—1的光电效应演示实验,学校实验室一般没有弧光灯,用普通的紫外线灯照射进行实验,不是很难成功就是效果很差.笔者做了一个很小的改进,使用普通的紫外线灯照射,可使演示实验能够成功地进行,且效果特别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幻灯片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尤其在教学诸如较为抽象的“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效果更为明显。在教学开始时,我在投影仪上放置两个可活动的展示两人相向行驶的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两个人在干什么?(运动)怎样运动的?(重点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词义)然后在学生理解运动状态的前提下,教学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在第一组灯片下加一组两人每分钟行进的背景图,抽动第一组灯片,让学生观察1分钟、2分钟、3分钟后张华、李诚各自走的路程,直至两人相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教学一个习题、一个公式也用灯片映出,其实,这是对灯片的浪费,充其量仅起个小黑板的作用,根本体现不出电教手段的优势。本人以为只有出现“千言莫解,一片顿悟”之时,才是灯片介入教学的最佳时机。举简单分数加法为例。三年级学生初学分数,分数加法是全新知识。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这个法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金属箔处处可见,人们通常都把它当废品丢掉了。其实,只要稍动脑筋,利用金属箔的物理特性,就能让它在物理实验中发挥不少作用。1 演示“物体的浮沉” 在讲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时,课前准备好2张相同的铝箔。演示;把1张铝箔对折几下,用手抹平,以除去其中残存的空气,把它竖起来放入盛水的大口玻璃容器中,铝箔下沉。用另1张铝箔折成“小船”,把“小船”放入盛水容器中,“小船”不但不下沉,还能装载5,6支粉笔。通过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也很容易领会“为什么钢铁制成的船舰也能…  相似文献   

16.
小学六年制教材,两次出现“角”概念的教学,其目的和要求是有差异的.第五册P65接触的“角”概念是描述的,学生建立的概念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又要求学生指出实物和几何图形的角.第八册P53比较严格地叙述了角的概念,并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叙述度数不同的角的形成.笔者对两次“角”概念的教学有以下体会: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教材的标高,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学“角”概念:首先出示实物五角星、三角板、钟面、扇子,让学生指出以上物体中的角,然后闭着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形成角的表象;第二步用抽动片演示由实物图形的角到几何图形的角.并对照图形指出:“这样的图形就叫角”,建立角概念;第三步演示角的形成、画角.通过自学找出角各部分的名称;第四步通过判断角,让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17.
章俊衍 《物理教师》2004,25(9):3-23
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这一节中课本用“土电话”来表明固体也能够传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制作了声控电路,通过声控电路来演示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效果很好,直观很强,现将这个演示装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边晓芳 《职教论坛》2002,(20):59-59
图案作为附丽于物品外的装饰纹样,它跟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能反映出时代特色及人们生活的方式。服饰图案是一种专业图案,它和服装一样有着相同的功能性和审美性。我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形式的美,因此服饰图案显得比较重要。例如:我国古代服装,无论是正式的礼服还是燕居便服,都用图案装饰着。这些图案旧时北方称“绦子”,南方称“阑干”,起初是为了使服装结实耐穿,后来发展成了一种固定形态,到了清代甚至形成了一种女服的特色———“镶滚乡彩”。在现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花边”装…  相似文献   

19.
条纹动感片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纹动感片原理王洪录条纹动感片是利用两张绘有条纹的透明片,在相互迭加、错动过程中产生波纹运动感觉而制成的投影片.教学中,这种投影片常用来表现物质的流动、物体的转动、机械传动、波的传播等,演示效果良好,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两张绘有条纹的透明片相互迭加、...  相似文献   

20.
案例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行程问题”这章节时,张老师通过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人)“同时出发”“相对(向)”“速度和”“相遇”等有关知识后,出示了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张老师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尝试解答,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