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很多让考生感到生疏的题目,实际上它们都是在课本例习题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例习题把数学方法或数学思想传递给学生.对于典型的例习题,通过课本中的"源"可以看清问题的本质.结合高考试题中的"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作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势必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课本习题的作用.往往试卷中的大量试题类似于教材例题、习题,或者是挖掘教材引申出来的“变题”.因此对课本例题进行挖掘、引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习题的重视,摆脱题海战术,学好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大有益处.【例1】(高一数学下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其中很多题目都是课本例题、习题改编而成,这类试题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原则:依据大纲,遵循教材,尊重学生,关注课堂;而且紧扣大纲和课本,体现了基础性和学好课本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不仅能引导师生重视基础、重视教材、研究教材、用好用活教材,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例、习题的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正因为如此,课本改编题备受青睐,成了  相似文献   

4.
解读2001年高考数学理工农医类试题,不难发现总分为31分的解析几何试题是近年难得的一组好题,它不仅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全面具体,而且分布于选择、填空、简答等三大类的5道试题无一例外全部来源于教材:有的是课本定义的理解应用;有的是课本习题的数据替换;有的是课本习题的简单演变;有的是课本习题的类比同构;有的是课本习题的拓展延伸.现扼要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有很多是来源于教材,选编于教材的“原题”或仿制教材例习题的“类似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深入挖掘其应用价值,注意课本例习题的结论,思想和方法的再利用,而一题多  相似文献   

6.
课本习题是数学知识应用的浓缩,是数学问题的精华,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塑性和迁移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本习题具有的丰富内涵,进入深入的研究与挖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拓思维,防止题海,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达到解一题,通一片,提高一步的目的.下面以课本一道习题为例,谈谈习题研究课的做法,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可知,初中教材是中考试题的根本来源。多数试题是课本的变式题,有的试题直接取自教材概念、公式、例习题的改编。有的试题是教材中的几个题目或几种方法的综合。因此,加强课本例题、习题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教学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得以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新教材的例题、习题的变式处理,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高考命题遵循一个原则,“植根于教材,来源于教材,着眼于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贴近课本,有所变通,难易适度,富有新意”.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其与课本例习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些高考题就是课本习题;有些高考题是课本例习题的新排列与重组合,总可以从课本例习题中找到“原型”和“影子”;教材能为创设数学问题、有效考评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命题以知识为基础,贴近教材,体现了对全体考生的公平、公正原则,有些高考题可利用课本例习题的结论找到求解的捷径.高考题虽植根于课本却活于课本,高于课本,是从课本例习题的内容和方法出发,在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上去挖掘;是从课本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在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上去运筹;是从吸取课本例习题的思想、规律出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去追求.不论是复习资料,还是竞赛试题,基础是课本,课本是依据,课本是根源.所以,高考总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例习题是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生长点.它不仅经过了教材编写专家们千挑万选的过滤,也经历了教学一线教师们千锤百炼的洗礼,是大浪淘沙的精品,是编者、教者、学者共同解读与创造的杰作.不论...  相似文献   

9.
高考试题中有许多题源于课本例题、习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以课本习题为生长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课本习题进行探究与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可以发现,在试题中能找到课本习题、例题的影子,来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因此只要抓住课本不放,强化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夯实课本教材知识,认真研究例题、习题,定能走出困惑的题海,变苦学、死学为乐学、活学,在备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部分试题来说明高考试题无论形式上还是方法上源于课本.例1(2015年湖南高考)设函数f(x)=ln(1+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题可以发现,有很多题目都源于课本,特别是一些由基础知识推广与拓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是由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改编而成,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这类试题紧扣课本和《课程标准》,体现了基础性和学好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对于引导师生重视基础、重视教材、研究教材、用好用活教材,都大有好处.现撷取一例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正>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都是通过筛选的题目的精华,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它们的解题方法和结论本身都具有广泛迁移的可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立足课本,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作用,能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不但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增强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提高数学素养.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十八章《四边形》中一道习题结论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来看这一类试题.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有的试题直接取之于教材,有的试题属于教材例题、习题的改造、组合或延伸。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本题目的理解、掌握程度,考查学生是否领悟到题目的实质,也就是考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不仅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求学生认真研究、探讨、归纳、总结。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渗透于课本素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一题多解例题:如图1,⊙O1与⊙O2外离,BC是⊙O1和⊙O2的外公切线,B、C为切…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教学试题的原始生长点,回归课本,读懂课本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步骤.教学中的例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极具开采价值.从课本例习题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教学中把课本发掘成一座金矿.下面笔者从实际出发,试图探索挖掘课本例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一题多解——诱导解法的发散例1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2y=4x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求线段AB的长.(见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18页例1.)分析教材的解法一不仅运算量大,而且当题目的综合性略微提升或含有参数时,就会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有很多是来源于教材,选编于教材的“原题”或仿制教材例习题的“类似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深入挖掘其应用价值,注意课本例习题的结论,思想和方法的再利用,而一题多解,命题的推广和应用性研究,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部分高考试题就是以课本例习题为素材,通过一定的变形、延伸与拓展而命制的.历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注重发挥教材功能,所以我们应回归课本,重视教材,以课本为标准,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延伸、拓宽、变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便切实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是有关教育专家智慧的结晶,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例、习题的拓展研究,能有效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本文以人教A版选修教材中一道习题为例,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改变问题的背景、改变问题的结论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抛砖引玉.课本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和有关辅导资料中,出现了一类试题.它们都以课本例、习题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变化、拓展。体现了命题源于课本的趋势,符合中考说明中所提出的命题原则:“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事实上,课本中的例、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许多习题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背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对课本中的例、习题做进一步的挖掘、引申和探索,对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发展智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对改进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离不开例题的教学,提高例题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眼光不要死盯着高考题和课外资料.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课本例题、习题或例题与习题的变形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教师应当把精力放在充分发挥教材例题与习题潜在的教学功能上,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系统载体,是数学大纲的具体体现.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每年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测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各种数学能力,都是通过课本体现的.事实上,课本中的例、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许多例、习题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背景,是课本的精髓.高考数学试卷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是以课本例、习题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变化、拓展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本文拟就现行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