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2.
使骨骼肌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身体负荷产生适应是现代医学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各种类型纤维成分的影响问题,又是研究人员感兴趣的主要问题。在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某些学者认为骨骼肌纤维的百分比含量是一个易变指标,训练过程可以对之产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查阅了有关运动训练与肌纤维类型研究的文献资料,对肌纤维类型的研究现状以及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作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关于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问题.旨在为运动训练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缑奇锋 《体育世界》2014,(6):134-135
骨骼肌类型的研究不论从组织学及肌肉生理学角度看,或从对运动调节的立场看,都是很重要的。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训练密切联系,不同身体素质与不同肌纤维的分配比例有直接关系,这可以做为选材及安排训练的依据。为运动生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因此,关于骨骼肌纤维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和动物骨骼肌的特性在科学论文和一般文章中颇受重视。文章记述了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的收缩和代谢特征,肌纤维是怎样排列进入运动单位的,运动单位是怎样参与不同的运动练习的,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肌肉中肌纤维的组成和酶活性方面有什么区别以及不同训练方式对肌纤维的影响。用针刺法从人的肌肉中取样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并不困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药红毛五加多糖对解除骨骼肌疲劳的作用。采用组织化学技术形态定量对运动疲劳大鼠股四头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经服中药组恢复后的三种肌纤维类型的糖原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明显高于疲劳组(P<0.01)。提示红毛五加多糖对解除骨骼肌的疲劳、促进有氧代谢,提高有氧耐力训练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丽  姜宁  张玥  牛燕媚  苑红  席翼  傅力 《体育科学》2008,28(4):43-47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PGC-1α表达及由此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氧耐力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氧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3周(TC)、6周(SC)、9周(NC)、对照组和3周(TE)、6周(SE) 和9周(NE)运动组,建立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mATPase 染色分析各组骨骼肌PGC-1α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各组骨骼肌 PGC-1α转录和翻译水平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mATPase染色结果表明,各运动组运动后腓肠肌纤维类型百分比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有氧耐力运动可诱导骨骼肌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但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显著变化.提示PGC-1α可能在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单纯运动并不能诱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发生,其可能是细胞内代谢和外界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训练能否使两类骨骼肌纤维产生互变之我见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高慧莲目前,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术研究中,对人体骨骼肌的两类肌纤维-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及相互转化问题的研究,尚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人体两类骨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综合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围绕运动训练能否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转这一有争议话题,阐述目前对此问题的两种不同观点及其实验证据,以及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产生的影响,以使读者对当前纤维类型与遗传和运动训练关系研究状况有所了解,并具同时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骨骼肌纤维类型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与专项运动能力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一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特点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测定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却未能广泛地应用到体育运动实践中去。这是因为当前采用的测定方法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观察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及代谢机能的影响。1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安静组 (n=8), 运动组 (n=8)。运动方案为跑台训练, 持续 8 周。研究发现, 运动组骨骼肌形态无异常变化, 肌纤维横截面积稍减小, 变化不显著。运动训练后, 骨骼肌及血清 IGF-I水平明显升高。此外,运动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所下降, 而腓肠肌ATP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1) 运动训练有效调解了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平衡。(2) 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骼肌及血清IGF-I水平, 并对其蛋白质代谢产生一定的作用。(3) 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骨骼肌代谢酶活性, 从而影响其代谢功能, 以满足不同类型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后的骨骼肌PPARаa/δ表达、相关酶活性、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究PPARа/δ在提高C57BL/6小鼠骨骼肌有氧耐力中的作用以及训练强度的影响.选用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76%VO<,2>maX 60 min训练组(LS)、86%VO<,2>max 60 min训练组(HS)和安静对照组(RC).各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采用RT-PCR、Western blot、MATPase 染色检测骨骼肌中PPARа/δ、CPT-1、BoAcDH和GPDH的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发现:运动各组骨骼肌PPARа/δ转录和翻译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而HS组均显著高于LS组;各运动组CPT-1、BoAt-DH的蛋白表达和运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GPDH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运动各组耐力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强,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的骨骼肌I、Ⅱ型肌纤维组成百分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PARа/δ可能作为靶点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强度训练对于这种适应过程的影响较大;运动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骨骼肌纤维类型是体育科学研究中一项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与专项运动能力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某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特点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测定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却未能广泛地应用到体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随着肌肉针刺活检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骨骼肌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在肌纤维分类、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特点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有些已用于运动员的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骨骼肌纤维的分类长期以来,由于不同学者从事研究的领域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对骨骼肌纤维的分类因而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1.解剖学分类早在1874年,Ranver根据哺乳类动物骨骼肌的不同颜色将其分为白肌和红肌,后来又发现有些肌肉的颜色介于红白之间,称为浅红肌。目前已知,这种颜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成果与日俱增,运动生理学教材内容也应不断充实更新。通过对中外运动生理学教材骨骼肌一章内容进行研究,建议修订教材时,在骨骼肌一章新增和修订的内容有:(1)运动单位动员遵循3个原则,即"全"或"无"原则、大小原则、运动单位同步或交替兴奋原则,运动单位动员遵循大小原则和违背大小原则的情况;(2)凝胶电泳法对肌纤维类型的划分,凝胶电泳法包括肌肉组织电泳法和单根肌纤维电泳法,人类和啮齿类动物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不同;(3)失用性肌萎缩和老年性肌萎缩;(4)抗阻训练使骨骼肌肥大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训练能促使骨骼肌形态、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如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转化等。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与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为研究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纤维类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肌组织中的特定分布和构成比例,决定其对复杂功能的适应能力。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研究为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军 《体育世界》2009,(11):55-56
目的:为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进行8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训练,观察了运动训练对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下骨骼肌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在安静状态下以及力竭运动后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明显低于训练组,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高于训练组。结论:三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都能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SOD、CAT的活性,降低大鼠骨骼肌中MDA含量,抑制因力竭运动所导致的SOD、CAT活性的降低,而且中、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效果强于小强度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9.
力量性的训练可以使骨骼肌变得粗壮,其机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由于肌纤维横截面增大,不能引起肌纤维数目增多,但被归结于肌纤维分裂形成技状结构,肌分纤维总数目不变。近几年来由于实验方法的改进对这一问题有了崭新的认识,1961年Mawzo的经典性的论著报导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青蛙的骨骼肌周围区域发现了一种光学显微镜不能鉴别的细胞,与肌纤维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命名为卫星细胞(Satelli teCell)。卫星细胞的发现近几年来经各国学者的深入研究,发现与动物出生后骨骼肌的发育,适应运动及其他活动刺激后骨骼肌的肥大增粗,运动性损伤肌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随着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改进,有关人体舰纤维结构形式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运动训练或石膏固定肌肉后,观察其对肌纤维结构的影响变化,而且对从事不同竞技项目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机能特性进行专门研究。本文根据不同竞技项目的特点和从事该专项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结构和特征的已有文献资料报导进行综述。 1.一般人(未经训练者)肌纤维的组成特点在讨论不同竞技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特征前,首先应明确正常人肌纤维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