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毅容 《新闻记者》2006,(11):22-25
“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年年两会,年年新闻战。在新闻竞争日益白炽化的今天,如果都市报放弃了省、市“两会”这个巨大的新闻资源,那无异于主动地放弃了竞争,放弃了市场。概因于此,全国大多数省份的都市报每逢“两会”都主动地调兵遣将,组织精干力量纷纷上阵,争夺这块新闻资源的“蛋糕”。  相似文献   

3.
平凡 《新闻采编》2006,(1):28-28
什么是新闻故事?新闻故事在新闻类作品中不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新闻教科书中也没有新闻故事这个门类。新闻故事既是新闻,又是故事。所以,我觉得它和消息、人物通讯有相类似的特征。尽管在新闻教科书没有新闻故事这一类体裁,但在新闻报刊上,新闻故事还是经常存在的。新闻故事的特点是什么?新闻故事由“两个”词组成:一是新闻,二是故事。首先是新闻,其次是故事,新闻有新闻的特点,故事有故事的特点,合起来就是新闻故事的特点。作为新闻,特点就是“新”“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说,每年3月全国召开“两会”,这“两会”会内会外有很多新闻…  相似文献   

4.
曲涛 《青年记者》2007,(6):20-20
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大众网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线,本着聚焦热点、贴近民生的报道原则,组织精兵强将,精心制作了全国“两会”的新闻专题。共编发“两会”新闻、评论、图片、资料等相关章500余篇,对“两会”的重要新闻均在网站首页重要位置刊发;对“两会”开幕式、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李肇星外长答记问等多场重要会议和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在大众论坛开设专题,组织引导网民对两会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共刊发网民“两会评论”200余篇。所有这些,都极好地烘托了“两会”氛围、宣传了“两会”精神,吸引了网民的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50年“两会报道”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两会报道”经历了一个从就会议本身报道会议的单一程序性报道逐步演变为中央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各代表团审议报告的综合报道、现场特写新闻和通讯、记者招待会报道、代表和委员的发言和访问记、会外配合报道、图片报道等多种样式的发展过程。  在 50年的时空跨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会报道”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在新闻性、可读性、贴近性方面不断发展,强调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关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两会报道”体现新闻规律的进步越来越明显。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可说是综合类报纸的主角,哪家大报的头版,都是时政新闻当家。但这类新闻—般都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讲究的是“政治”。一般的周报,因为时效跟不上,没有谁会把时政新闻当主角来唱。即便做时政新闻,也得从边缘性上做,或纵向挖掘或横向延伸,但弄不好,又是不痛不痒的,成了些“伪纵深”、“伪关注”了。但《南方周末》与众不同,比如今年的全国“两会”,因为含有国家领导换届的重大新闻要素,自然比往届“两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媒体来说,“两会”新闻只要做得好,无疑是个卖点。《南方周末》就连续推出聚焦“两会”的“癸未施政”系列。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不仅是对各媒体新闻业务水平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当前传媒发展态势及其变化的一次审视。回望2008年的“两会”报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与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借力、借势和借道清晰地演绎了未来传媒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每年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历来是作为社会公器和“雷达”的新闻媒体年度重大报道的重中之重。每年“两会”,来自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齐聚北京,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2008年“两会”期间的网络媒体,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彰显了互动、及时和信息海量等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色,为网民提供一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9.
2013年全国两会在选举出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同时,也迎来了两位新任新闻发言人,这是全国人大首次由女性担任这一职务.两会新闻发言制度走过而立之年,“新面孔”能否讲好中国故事,备受世人关注.从“国家叙事”与“个人修辞”的关系、“接受概念”与“话语自觉”的关系、“不回避热点”与“主动设置议程”的关系等3个维度来挖掘2013年全国两会发言中的一些背后逻辑与亮点,评点两位新闻发言人在回应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陈曦 《传媒观察》2007,(5):53-54
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媒体盛宴,但也是一次新闻资源“占有不均”的新闻大战。地方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是“弱势”,一般情况下扮演的都是“分得一杯羹”角色,主动性、创造性都不能像在地方“两会”中发挥得那么好。  相似文献   

11.
张华 《新闻传播》2010,(9):125-125
开会,是记者的常规工作,大到每年的“两会”、党委会、政府会,小到新闻发布会、展示会、通气会、研讨会。在一般时政记者眼中,会议新闻远不如经济新闻写的“实”,又不及社会新闻写的“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7日,新华网开通“两会”手机互动平台,通过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联合推出的“掌上两会”手机频道,以及“新华短信”的“两会”互动短信实时报道两会,将代表、委员的心声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手机用户。  相似文献   

13.
今年某地“两会”期间,当地报纸上的一幅图片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睛照片上,一位女士正在伏案书写着什么东西。看女士身后的背景,像是在宾馆的房间里。照片的文字说明大意是,“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某某夜深时分还在入住的宾馆房间里写提案。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对读者都是一场新闻的盛宴。在今年的两会新闻大战中,《羊城晚报》秉承关注民生的一贯特色,从民生视角追击、解读这场盛世盛会,为读者“烹调”出了一顿别具一格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5.
涂晶 《新闻世界》2012,(5):235-236
每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历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就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国际问题发布.新闻和阐述立场,还是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着重分析了杨洁篪外长今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周小辉  宋兵 《新闻前哨》2003,(10):34-34
日记式新闻是一种用日记的方式来反映新闻信息的灵活、机巧的文体样式。它受到众多新闻工作者的重视。著名报人黄远生曾用日记写过通讯并发表在报刊上;著名记者彭子冈、范敬宜、李尚志也用日记写过新闻;北京晚报在报道今年“两会”时,采用“接力日记”的报道形式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引人注目;非典时期,  相似文献   

17.
“零时效”的挑战今年3月5日上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每当宣读完报告的一个方面,中国新闻社、《中华新闻报》、中国国际互联网络新闻中心和搜狐网站联合制作的“两会”专页网站,立即显示相关内容。政府工作报告宣读完毕,“两会”议程、精彩事件也同步入网,再次凸现了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第一时效性。面对事件与新闻几乎同步传播的网络新闻,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时效空间受到最大限度的压缩,几乎趋近于“零时效”。在  相似文献   

18.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跑”两会新闻,是对记者业务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大考。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全体会议之前,都要由“两会”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两会”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两会”新闻发布会起源于何时?什么时候开始电视直播?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什么时候开始?本文就全国“两会”新闻发布的历史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