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自办发行在完成现有职能的情况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包括成本的居高不下、发行人员难以管理等等。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都陷入发行大战不能自拔。发行大战耗费了报社的大量资金,对于报社的长远发展却没有太大帮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发突出。自办发行成竞争利器自办发行以其高时效、低成本、快反馈,实现了报社对报纸发行主导权和网络主控权的控制等特点,增强了报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驾御能力。报社需要把握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自办发行的实质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1985年《洛阳日报》的自办发行标志着…  相似文献   

2.
王文锋 《新闻界》2007,(3):61-62,48
现代报纸大多采用发行售价低于单位成本,实行低价亏损发行的报纸赢利模式。报纸经营的盈亏平衡分析可知,报社需理性看待报纸的发行扩张,将报纸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适度有效的范围内,以求得报社总利润的最大化。报纸进行科学控制发行,在把握好报纸发行盈亏平衡点时,不同种类报纸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盛学军 《传媒》2006,(1):40-41
报纸的发行量是报纸质量、实力、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体现.为了发行量,各报社都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措施和手段.有的认为发行量过大影响经济效益而适度控制;有的是想不断超越自我和别人,但底气不足;有的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明明是发行量上不去还美其名日不想上,自找台阶下;有的不择手段、挖空心思,甚至弄虚作假虚报发行量.因此,报纸发行量不知给报社的发行人员、经营人员、办报人员带来了多少喜和忧.  相似文献   

4.
刘燕 《青年记者》2006,(12):79-80
新媒体的崛起使报纸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行工作,作为报纸重要生命线成为报纸发展战略的重点.所谓“有效发行”是指在报纸的行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并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附力的发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报纸做好有效发行,实现广告、读和报社的良性互动将成为报社发行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5.
吴闻莺  陈翔 《新闻界》2004,(2):57-58
1985年,《洛阳日报》退出“邮发”,自建发行队伍,开中国报纸自办发行先河。自办发行以其高时效、低成本、快反馈,实现了报社对报纸发行主导权和网络主控权的控制,增强了报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驾御能力。报社需要把握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自办发行的实质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张刃 《新闻三昧》2005,(11):21-23
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作为特殊的商品,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报纸的经营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家报社重要的、紧迫的课题。环视近年来运作成功的报纸,无一不重视经营,无一不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力,甚至超过了编辑部本身。这是因为,经营已经成为报纸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6,(6):15-15
报纸发行企业在成立初期,由于主要业务为报纸发行.借助报社品牌往往能增强其知名度,使发行企业快速进入市场。但随着发行企业的战略转型.其业务逐渐从单纯的报刊发行扩展到物流配送、直投广告、仓储运输、甚至打造上游媒体等领域.原来报纸的品牌延伸至这些领域.其适应度将降低,发行企业应建立自有品牌。  相似文献   

8.
朱广盛 《传媒观察》2003,(11):50-51
发行作为报纸工作中的终端环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报社老总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报业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从解放初期移植前苏联的“邮发合一”发行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报社开始自办发行改革,报社与邮局的恩怨一直未了,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了报邮联合发行的  相似文献   

9.
报纸发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京 《新闻前哨》2003,(6):43-44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为争夺市场,报社间降价让利、订报赠送、广告换订报等不惜代价的“发行大战”层出不穷,使本已倒挂的发行成本成倍增长,报社的利润被不断蚕食。主管发行的财会人员如何核算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应收报款,降低发行成本,提升报社的竞争力?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对报纸发行的核算和日常管理提出一些浅见。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记录和反映的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对报纸发行的核算也不例外。报社财务人员应全面了解发行业务流程,各个业务环节的做法和特点,财务应如何监控和反馈相关的成本信息,目前的控制措施是否到位,从业务流程中找出控制点来设计适合本报社的报款核算流程。本文主要探讨自办发行模式下的核算。  相似文献   

10.
吴锋 《传媒观察》2005,(2):32-3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报纸自办发行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在探索报纸发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有7家报社,它们分别代表我国当今报纸发行的7种模式,也大致代表了当代中国报纸发行经营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荣 《新闻知识》2001,(7):25-26,24
从经济学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并非越大越好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报纸才能实现盈利。近年来,国内有些报社按照“不求最大化,但求最佳化”的发行方针,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  相似文献   

12.
自办发行,是当前市场化报纸的主流发行方式。自办发行给报纸带来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缩短了投递时间、提高了投递质量、提高了发行数量、降低了发行成本……从某种角度说,是自办发行让报社的命运真正意义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3.
把报纸发行建成"广告助推器" 从各地报纸发行的操作情况看,多数报社走自办发行、邮发、代理发行和零售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追求发行市场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晚报、都市类报纸尤其是多报刊系列的报社,多年来都在加强区域内各地报纸发行部门的自办发行和零售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枫 《今传媒》2005,(12S):48-49
在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为了提高报纸的竞争力,报社在发行上都使尽招数,但大都是贴钱赚吆喝。今年,福建《东南快报》首次采取了“租报”的发行模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报纸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然而,在报纸普遍经营不景气的现实情况下,“租报”仅仅是发行模式的创新,还是对“危机”的一种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吴锋 《传媒》2007,(11):25-27
1985年,《洛阳日报》脱离邮发渠道首创"自办发行",到2007年,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社约900家,虽然只占全国报纸总数的40%,但却创造了80%以上的广告份额,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邮发"模式.短短20年,自办发行从边缘到中心,成为当前市场化报纸的主流发行方式,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是,自办发行的过度竞争也带来一系列痼疾,其中,发行市场诚信机制的缺失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未来是当今最恼人的商业争议之一.它是技术问题,但在美国也是社会和文化问题.显然,伐倒树木、制作纸张、把纸张运送到都市工厂、高速运转的报社为众多发行网点生产出物质商品,再分散到整个都市甚至整个国家的传统报纸,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7.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桦  梁林 《当代传播》2001,(4):89-90
看了这标题,也许有人会问,发行也存在有效与无效吗?那么,首先请大家看这么一个例子。新闻学博士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1992年,笔在襄樊铁路系统采访,亲眼看到列车段办公室堆着大叠《工人日报》,据介绍,他们按规定订了二十多份,由于客运段工作性质,工人们一出车就是四五天根本没时间真正阅读这些为他们订的报纸,除了包东西,就量卖废纸。”(第53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人日报》的这种发行就是无效发行。发行是关系报纸的生存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家报纸只有卖出动,为消费所订阅购买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得到生存和发展。本试图从经济学的层面来探讨发行问题,探讨遵循怎样的发行规律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要求,使其达到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尽管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但报纸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只是不少报纸至今仍采用"经营报纸"的粗放经营模式:采编部门强调"内容为王",发行部门强调"渠道为王",思考层面依然停留在单张报纸上,而非通过资源的分配、使用,最大限度谋求资源价值的实现。随着新  相似文献   

19.
吴锋 《传媒观察》2008,(3):20-22
流通、交流的便捷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乃至企业现代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之一,同样,报纸发行流通、转移的便捷程度也是衡量一个报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报纸发行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发行过程中始终围绕着“报纸”这一物的流通而进行。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网络电子出版物等信息流处理技术的高度发达,已经使发行中的物流过程筒捷方便,但作为以纸品为载体的报纸传媒,  相似文献   

20.
李振芳 《传媒》2000,(11):28-28
前几年报纸在发行上的竞争,劲头大都用在了竞相降价上,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如:有的城市两家报社,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