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业报要做到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实现行业权威资源、行业受众资源、行业经济体资源三方互动。一、利用行业权威资源行业权威资源包括主管单位、行业研究咨询机构、意见领袖。这一资源是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信息的来源,只有与其中资源充分互动,行业报才能切中行业脉搏。行业报改革转型,绝不应该抛弃或淡化行业主管部委这个信息渠道。作为行业的指导者和监管者,行业主管部门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核心元素。只有更加充分利用行业主管部门信  相似文献   

2.
霍立峰 《今传媒》2010,18(10):99-100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是行业报发展的必由之路。行业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该需要跳出办报纸的思维与模式,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力度,提升新媒体的地位,使其独立运营;同时,要加强行业报品牌再造和延伸,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深入,行业报的生存问题日益凸显。行业报在重新进行市场定位时,除了要克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资金和体制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市场条件下,认清行业报作为媒介产品的性质,打造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报的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行业报:“要行业”还是“甩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行业报系统,山西工人报是惟一蝉联7年"山西省一级报纸"的行业报。在全国工人报刊系统,山西工人报是获得国家最高新闻奖和本省最高新闻奖数量最多的工人报。作为一张行业报,山西工人报为何能在竞争激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报业市场竞争中,专业报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出报周期较长,一般以周报、周二、周三居多;专业性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性信息太多;受众面窄,社会影响力小,等等。因此,专业报在被"断奶"后要继续生存,要进入报业市场参与竞争,就要扬长避短,转变观念,更多地从受众、市场的角度寻求自身发展的出路。一、把专业报真正打造成一张"信息纸" 1、为受众提供"专门化"信息服务。过去专业报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办报围绕主管部门转,使专业报成为一张行业机关报。专业报所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闻传播业正身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融合式发展变革中,行业报面临着转型与转制的双重考验。在媒体融合大势中,行业报能否突破重围、走出困境,如何抓住机会、再创辉煌,是所有行业报从业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平台融合+服务提供"、"内容融合+调整产品结构"两方面探析,结合中国气象报媒体融合实践,对行业报如何开展媒体融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行业报在我国媒体市场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报由于在报道内容上受到自身行业范围的限制,存在着可读性差,行业信息专业味过浓的缺点,使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解渴",对读者缺少吸引力。因此,行业报必须既要汇集资讯,又要提供观点,挖掘新闻深度。但是由于行业报在报道范围上的局限,话题类栏目选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笔者以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为例,谈些认识。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一周两期,对行业报而言密度较大。选题既要立足本部委的核心业务、中心工作,又要兼顾可读性和社会热点,在两者结合上不易把握。目前“声音观察”的选题主要有五种做法:  相似文献   

8.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1938种正式报纸中,行业报就占1129种。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行业报是中国报业市场的一支有生力量,但在现实激烈的报业竞争市场中,行业报逐渐被边缘化现象突出。1国家电网报是一家仅有8年多报龄的行业类媒体,被誉为电网企业的"人民日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机关报,它把脉电力行业特点,立足草根视角,让内外行都能看门道,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把脉电力行业报道特点报道要想成功,关键在于取得读者  相似文献   

9.
石先来  沙明 《青年记者》2007,(18):52-52
在报业竞争惨烈的今天,行业报的生存空间被一再挤压,逐渐"边缘化"。在这种形势下,行业报的绝地反击要么市场化,朝都市报、市民化方向发展,要么退出大市场,占领小市场。前者由于错过了发展的时机,缺少巨额资金的注入,可能性很小;而后者却是可以"戴着镣铐跳舞",可以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做好报纸的品牌推广和影响力扩张,以实现"二次创业"。笔者结合《安徽青年报》近年来的实践,解析行业报如何做好自己的品牌推广和影响力扩张,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行业类报纸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制作特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家视角超前策划或发现选题行业报编辑部要有新闻敏感性,要比其他媒体超前地从日常报道中发掘与国计民生、行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题材作为特刊的选题,提前推出特刊,打好时间差,占据同类选题的时效性优势.此外,行业报还要善于用自己的专家视角进行策划,推出比其他媒体有角度有新意的特刊.春运年年有,报道年年做,新意在哪里?多年报道春运让《人民铁道》报这个春运报道的"专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时间点特殊的除夕夜,以比为创意点策划组织了"列车春晚"活动:除夕夜,请列车上的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联欢.  相似文献   

11.
韩庆文 《新闻窗》2013,(2):92-93
行业报在新闻媒体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除部分行业报是随着新兴行业的兴起而创办的外,大部分的行业报是从原来的机关报转变而来。这些行业报有的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多年来,这些行业报面对国家新闻政策的调整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市场以及读者的要求,一直在努力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无庸置疑,现在行业报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媒体的多重挤压,在行业的影响力、权威性与过去相比都出现某种程度的弱化,有的甚至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2.
提起"档案报",人们就会联想到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中国档案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档案行业报.而今天我要谈及的"档案报",却是一份由铁路基层车站办公室主办的、由档案员主编的"档案报",它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由基层档案员编辑出版的"档案报".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和报业结构的多样化、专业化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毋庸置疑的是,行业报的办报过程中普遍存在机关味浓、说教味重、新闻性弱、专业性过强的问题,明显地制约了行业报的发展。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天,行业报在坚守机关报阵地的同时,要更多地在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行业报向公众媒体方向靠拢绝不意味着全面放弃本行业特色,步别人后尘办什么杂闻报、大众报、趣味报。实际上,在行业报的受众中大部分是行家、专家、管家,他们对关乎行业的国家相关政策、内部发展动向等诸方面的报道格外关注,一旦丢“专”弃“业”,行业报也就丢掉了自己“主体”优势和长处,不但会失去这块市场,而且会淹没在众多相似媒体中。  相似文献   

14.
行业报内容的质量、影响力,仍然是行业报运营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报转型借助的渠道必须多元化。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需要立足于内容制作、多方位自我传播方面。  相似文献   

15.
行业报内容的质量、影响力,仍然是行业报运营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报转型借助的渠道必须多元化。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需要立足内容制作、多方位自我传播。  相似文献   

16.
陈燕 《新闻爱好者》2008,(8):99-100
在报业数字化的国际大环境下,行业报网站的发展成为了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7年6月28日,中国行业报新媒体研究会宣告成立,并在中国行业报新媒体研究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行业报应加快数字化进程,要在传播行业经济信息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与母报的共融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切为行业报网站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行业报网站应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媒介宣传过程中承担起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万芳 《新闻前哨》2013,(9):78-79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出台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内河水运因此步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在历史发展的机遇期,行业报如何顺势而为?中国水运报作为水运行业的权威媒体,站在转企改制的新起点上提出从"行业影响到影响行业"的战略目标,为做好新时期的水运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大局成为行业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8.
程金明 《传媒》2007,(6):34-36
如果说,在行业报处在一个强弱分明、起伏不定的时期,谁能提供一副"灵丹妙药",来驱动所有行业报向高端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本文提出的观点,丝毫没有指点迷津的意思.只是从个人的角度、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对目前一些行业报的处境和现象做些探讨.其核心不是说目前的行业报"无路可走"或日"办不下去"了,更不针对那些"如雷贯耳"、"火"得让人眼红的报纸.而是以一孔之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郝长江 《传媒》2008,(1):47-48
按照"十七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把文化单位区分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类.对相当一部分行业报来说,未来之路要定位在文化产业上,即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20.
常云 《青年记者》2007,(20):84-84
行业报是中国经济类报纸的主要存在方式,曾长期担负着中央各大部委机关报的角色,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入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行业报通常被称为"产业报",或者叫"部委机关报"、"专业报"或"产业经济报"。1998年中国报协产业报委员会正式提出了"行业报"这一称谓,即专指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服务行业领域涵盖工矿、交通、运输、建筑、信息、商贸、金融、工商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