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邓恩的诗说理辩论多于抒情,把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掺揉到一起,意象繁多。在分析邓恩的爱情诗,死亡诗和宗教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邓恩的诗歌的主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玄学大师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充满了玄学色彩.邓恩对女性有着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他仰慕又崇拜女性,相信真爱;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极强的大男子主义意识,贬低女性和爱情.本文分析了邓恩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邓恩的爱情诗《别离辞·节哀》是玄学诗的经典之作。为让完满的爱情以感性的形式再现,诗人借用大量的圆意象作为隐喻。如按传统修辞学的观点把隐喻两个项的相似点局限于对语言形式的分析,邓恩式隐喻显然“牵强附会,荒诞不经”。理查兹博士(I.A.Richards)的“互相作用”理论(InteractionTheory)指出,隐喻是思维的互相交流而非词语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对邓恩的奇喻有很强的解释力。现试用这一理论分析诗中圆形意象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邓恩爱情诗《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玄想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玄学派诗人善用奇喻这一最突出的特点 ,对玄学派领袖约翰·邓恩在其爱情诗《别离辞·莫伤悲》中如何运用玄想比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告别辞:请勿悲伤》是邓恩最具代表性的爱情诗之一。该文根据玄学派诗人善用奇喻这一最突出的特点,对该诗中如何运用奇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女性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恋爱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至后汉,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讨论大众话语观照下的女性角色,就要分析女性话语和女性话语权。本文结合理论与现实,阐述了女性话语权缺失导致女性角色定位两难的情形,以及在现实的大众话语下,女性如何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对女性自身和大众话语传播的媒介都提出了富有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徐坤是一个极具抗争精神并有着强烈的性别意识的女性作家。前期,她有感于女性话语词汇的缺乏和话语体系的缺失,在小说创作中先借用男性话语及其逻辑符号,然而一旦遇到恰当时机,她就会撕掉一切伪装,实现转变,展现女性的姿态。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玄学诗人约翰·邓恩以爱情诗和宗教诗而享誉英国文坛,《死神莫骄傲》是邓恩宗教诗歌作品中杰出的一首,该诗的递进式说理结构、独特的悖论语言赋予该诗独特的艺术价值,其深厚的宗教情怀则召唤着广阔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0.
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青年化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度调整转型,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越来越陷入"失语"的境地,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的"缺失"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文章在深入分析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失"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创新、话语方式转换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索提出加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柔石的小说在叙述女性时透出男性话语,忽视了女性的主体性.全知叙述者的频繁使用构成了男性叙述的权威;外部视点的采用又将女性放在客体和被看的位置.这种话语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女性作家,作者在短篇小说《夜》中设置了两种状态下的人物形象,其中何华明作为"在场者"拥有两种话语——男性话语、政治话语,而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是小说中的"缺席者",她们的话语是缺失的。丁玲正是借助"在场者"与"缺席者"的不同话语形态揭示了革命政治下两性的不平等的秩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相似文献   

13.
中西古典爱情诗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委婉、深沉,西方爱情诗热烈,奔放。表现在离别诗上,中国诗我浓重的悲剧色彩,而西方爱情离别诗虽伤感,却充满喜剧色彩、乐观。此外,中国古典爱情诗中出现了一类怨妇诗,而西方爱情诗中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与崇拜。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缺失,《蝇王》被认为是男性文本的代表作,而戈尔丁则是男性话语的代言人。从立意主题和人物刻画两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发现,作者并非"菲勒斯中心文化观"的支持者,相反,他对这种文化观持怀疑态度;女性角色的缺失并不是对女性的否定和忽视,这种缺失凸显了女性在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是引人注目的,女性的种种表现与其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后来,由于封建礼教日趋严密,后代文人士大夫的爱情诗与《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同为爱情诗的《上升的太阳》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分别是邓恩和艾略特的重要诗作。两首诗在诗体形式、写作技巧、意象使用和主题表达上都有可比较之处,发现两诗之间的异同既可以理清两位名家诗艺上的传承,又加深了对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诗人群体汹涌庞大,而女性诗人的女性意识也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以薛涛和鱼玄机为代表,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方式,展现出爱情中女性细腻的生活图景,为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女性意识的觉醒引发了女性诗人自主抒发爱情的社会契机和自身要求,薛涛和鱼玄机的爱情诗创作中蕴含着二人不同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转换。  相似文献   

18.
女性因自身空间缺失和男权中心空间观的影响而产生了持续的空间焦虑。因婚姻和爱情而缔结的"家"和因违背男性意志而被关进的"阁楼"都是女性空间焦虑的表现形式。在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大量的女性空间描写为探究女性的空间焦虑和女性空间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空间关系作为一种权利关系,它既是女性受到先辈经验和父权压迫产生焦虑的原因,也是女性通过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和流动性的增强来寻求自身女性话语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音谐韵美女儿情长──古代女性爱情诗谐音双关手法释例韩爱平,彭燕彬爱情,作为人类高尚的精神生活、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可以说是常写常新。我国古代诗作中爱情诗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爱情诗可以说是占典诗苑中的一枝奇葩。而那些出自女性之手、或以女性口吻运用谐音双...  相似文献   

20.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女性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高频率使用,体现了女性的又一话语特征,这对女性话语研究和女性地位分析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