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学报编辑职业倦怠探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为职业价值观旁落、工作效率低下、莫名的心理焦虑等,其诱因可归结为社会角色的隐匿性、日常工作的重复性和人际压力等;防治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可采取坚定职业价值观,做参与型、学习型、创新型编辑,尝试职业规划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摘要:学报编辑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由编辑的职业性质所引起的,需要学校、编辑部、编辑三方合力,来缓解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这对编辑个人发展、编辑队伍稳定发展、学报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容易出现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等"职业倦怠"现象,其成因与职业、单位、社会和个体身心有一定的联系。应对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需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单位人文关怀、进行个体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4.
2013年,学报同仁从不同角度对学报编辑工作与编辑职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通过对45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从学报编辑素质与主体意识、学报编辑业务、学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及学报编辑自我发展与编辑职业倦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2013年学报编辑发展研究有个总体的认识,更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学报同仁更深入的讨论,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促进编辑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维的,其中既有青年编辑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如知识与经验储备不足等;也有编辑职业特点方面的原因,如周而复始的机械重复、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还有高校学报编辑部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为此,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加强对编辑业务的学习,认真探求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规律,注意正确处理好与作者、编者、审者、读者等各类人员的关系;同时,学校和学报编辑部要对青年编辑在其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注、关心与关怀,为青年编辑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防止或干预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和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对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人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教师职业价值观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职业价值观的教师其职业倦怠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与其职业倦怠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对其职业倦怠程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1年高校学报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办刊特色;学报编辑主体意识;学报编辑业务;学报编辑继续教育;学报编辑职业倦怠。总结分析归纳学术界同仁对高校学报的研究,可以明晰高校学报发展的瓶颈及今后整改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现象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的不平衡。目前,在地方高校学报编辑中滋生浮躁情绪,既不安心工作,又自视清高,常有不平衡感、委屈感和自卑感,只求过得去、不求大有为的现象有相当的市场,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这正是地方高校学报迟迟难达应有的繁荣、人丁不旺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编辑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对编辑的生理、心理、行为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期望与客观定位之间的矛盾,投入与报酬不相符引起的不公平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管理方式不当以及个人价值难以体现等等.学校领导应重视学报工作,尽可能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改善不当的管理方式.编辑也应朝着"学者化"方向努力,并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以消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而学报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学报编辑的职业意识。文章从编辑的政治责任意识、信息意识、学习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阐释了编辑的综合素质,指出编辑只有不断强化综合的职业意识,才能提升学报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报不同于普通高校学报,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高职学报编辑的职业敏感性不仅包括编辑岗位的敏感性,还应包括职业教育的“职业”敏感性,即市场敏感性、技术敏感性、应用敏感性。本文分析了高职学报编辑职业敏感性的新内涵,提出了增强编辑职业敏感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的隐附、特殊和繁重,需要高校学报编辑对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建立在职业认同感基础上的职业规划,表现为高校学报编辑从业的三个不同阶段。只有明确编辑应有的职业素养,并作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高校学报编辑才能将人生价值与编辑工作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编务的职业倦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务工作是学报出版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报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编务产生职业倦怠有工作压力、职业特点、工作机制的客观因素,也有个人素质的主观因素。应该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来应对高校学报编务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职业幸福感是高职学报编辑职业投入和职业绩效的心理基础。稿源质量是影响高职学报编辑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高职学报应通过开放办刊理念,增加外稿比例;结合自身优势,开创特色专栏;建立审稿团队,完善审稿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等有效途径来吸纳优质稿源,提高编辑的职业幸福感,为学报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报服务于职业本科教育建设,可在高职专业迭代升级、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高职学报仍存在服务职业本科建设战略定位偏差、学术成果平台地位不突出、选题策划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了高职学报与职业本科建设的协同发展。高职学报应从转变角色定位、提高成果平台地位、提升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等方面为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栏目设置、审稿校对等方面可以体现编辑的功力和水平。基于编辑职业素养的养成、编辑职业素养面临的困境和编辑职业素养的修炼,围绕着编辑的价值认同、职业认同等方面对编辑的职业素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增强高职学报编辑的职业敏感性是提高高职学报质量的重要举措。从编辑的政治敏感性、学术敏感性、文字敏感性、信息敏感性论述职业敏感性的作用,提出了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加强理论修养,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编辑经验的积累等培养编辑职业敏感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当前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分析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危害及成因,提出了改善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措施:转变观念,构建职业认同感与心理归属感;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倡导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现状尤其是青年编辑队伍的现状和心理分析 ,指出认识职业特点是 2 1世纪青年编辑自我发展的前提 ,也是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在对编辑职业无私性和崇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以及艰苦性等几个特点的论述之后 ,提出并着重探讨了与青年编辑自我发展相关联的编辑职业的自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