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表达爱的意愿和方式,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在平时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爱的港湾,孩子们在家庭里感受着父母对他们的浓浓的爱,可有的孩子在这爱的港湾里却感受不到爱,他们感受到的有时是家庭的冷漠和不和睦,产生了消极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呢?晓文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且文静的小姑娘,观察其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过于“安静”了,上课时  相似文献   

4.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只要充分调动联合体中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就会健常正常的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一、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人的情绪情感萌生的时期,也正是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爱老师、爱小朋友、爱一些美好的事物、体验各种情感的感受,这是当今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养育自己时的辛苦,激发学生对父母爱的情感,从而懂得应体贴、孝敬父母的道理。2.开展“每人为父母做一件事”主题活动,并把对这件事的感想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感受爱,讲故事激情感每个爸爸、妈妈都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你们想了解这些“爱”的故事吗?(一)课外小记者活动1.采访爸爸妈妈,请他们讲“爱”的故事,听后写下自己最受感动的故事和感受,准备选出最动人的故事全班交流。(如有的爸爸妈妈下岗了,为了孩子上学,不论严寒酷暑,买菜、蹬三轮挣钱,起早贪晚,天天一身汗…  相似文献   

6.
洪燕 《早期教育》2001,(13):30-30
现在不少孩子事事、处处依赖爷爷奶奶和父母,却不会主动关心长辈,回报长辈的关爱。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中班“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从幼儿能理解的,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入手,以培养爱心为起点,以培养责任感为终极目标,激发幼儿关心家庭、热爱家庭和为家庭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情感。本活动为“我爱我家”主题的总结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情况分析 现在不少孩子事事、处处依赖爷爷奶奶和父母,却不会主动关心长辈,回报长辈的关爱。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中班“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从幼儿能理解的,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入手,以培养爱心为起点,以培养责任感为终极目标,激发幼儿关心家庭、热爱家庭和为家庭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情感。本活动为“我爱我家”主题的总结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关爱付诸实际行动。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为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积淀情感基础。活动过程:一、了解亲情1.我名字的故事(1)学生向父母了解为了给自己取名字花的心思和名字中蕴涵的期望和深深的爱。(2)学生交流从名字中体验到的爱。(目的:孩子的名字中融入了父母对孩子的多少期望呀!让孩子从自己的名字中感受到父母的爱)2.我成长的故事(1)学生向父母了解自己遇到疾病、磨难时他们的情绪变化,他们为此作出的牺牲,为之付出的血汗、努力等等。写一篇充满真情实…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感受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之爱,培养感恩情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长辈的爱,并以多种实践的方式引领学生留意人们对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爱,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意识,做一个孝顺父母、热爱家庭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活动思路: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本着“谈论爱——感受爱——升华爱——奉献爱”这一…  相似文献   

12.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是幸福的源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孩子却远离了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爱与温暖,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或者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他们在乡下像荒草一样孤独地生长,人们给他们取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3.
豆豆 《幼儿教育》2008,(10):46-46
<正>1.我们今天有幸成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今天培育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相似文献   

14.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总是被歌曲中一家人温暖、甜蜜的感觉感动、包围着,很久很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幸福港湾。可现今就有许多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被父母关爱的甜蜜。我们班上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时常与家长沟通怎样使孩子感到他们的爱。小宇的爸爸是海员,长期出海,一年半载都难碰面,可孩子对爸爸一点也不陌生,爸爸每到一个地方,就打电话给儿子,讲述儿子感兴趣的事,让他知道爸爸的行程。想爸爸的时候,小宇也可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家庭树从根长起,知道我从哪里来,从而感受幸福家庭的重要,培养儿童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7.
邹芳芳 《考试周刊》2013,(14):192-192
幼儿期的美术活动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有效地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感悟亲情,培养热爱家庭的深挚情感;围绕家庭生活表现家庭成员性格特点. 活动设想: 指导学生收集家中最有意义的一件物品(如一张照片或珍藏多年的一件东西);从生活中寻找父母对你关怀的某一个细节;指导学生围绕家庭生活,抓住人物特点,突出爱的主题,写精彩片段;师生共赏美文.  相似文献   

19.
<正>【活动目的】为了培养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星期五的班会,设计这个主题班会———感恩父母。通过本次班会,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识,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习惯,并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培养健康高尚的感情和健康快乐的心理,懂得父母对他们的厚爱,刻苦学习,拼搏进取,以此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活动准备】1.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确定主持人。确定发言人,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2.准备歌曲:《蜡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强调体现人文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感受爱与回报爱.而这恰恰是现在许多孩子所缺乏的。本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文章的关键(感受爱与回报爱)设计了朗读、感受父母爱“我”,引导、领会沉默的可贵,讨论、回报父母的爱等几个教学活动.以实现爱的教育。同时,整合资源,使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