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奸"     
学完了《欢乐的节日》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幅画。语文课上,再结合学生作的画,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按说,开始挺顺利的,导入、学生小组介绍、评选小组代表、然后学生代表到前面介绍,供大家评选。第一个学生介绍,大家评议。很好。可是,到第二个学生介绍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一幅画     
森林艺术节到了,小熊、白兔和小猴合伙画了一幅画,送去参加绘画比赛。这天,黑猩猩等几位老画家,坐在树下,当场评选大家送上的作品。小熊代表大家把画送了上去。黑猩猩打开一看,连声夸奖说:“好!好!画得真好!”  相似文献   

3.
刘国营 《现代教学》2004,(10):15-16
学生在上节课充分查阅资料,对中国和世界的铁路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鉴于此,先把学生分成14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城市:如北京、成部、徐州、郑州、兰州、株洲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和课余的讨论,在老师预留的中国铁路空白图上绘制出经过自己代表城市的主要铁路干线,小组内可以互相补充,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发言,给大家介绍自己组内的研究情况。其他组同学也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4.
修改和润色     
汲虹  刘博 《新作文》2021,(1):95-100
课堂回放 (课前分好8个小组,每名学生收到一张"画情树"图) 师:同学们好!世间唯有情难"画",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画情"的维度与方法.老师在改大家作文的时候,发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修改两位同学的习作,借以巩固写作"画情"能力.我们首先来回顾上节作文课学习的写作知识.  相似文献   

5.
1.课前分发材料,向学生介绍导游词的内容、特点。2.课前说明表演规则,组织学生表演、彩排。3.上课时,根据课前的安排,各小组上台表演,师生评议。4.老师总结,并评选、表扬、奖励表演优胜者。  相似文献   

6.
课一开始,教师用为布娃娃住的房间安灯来引入(略)。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组实验材料,谁愿意来介绍&生: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四根电线。师:现在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让小灯泡亮起来,会有几种连接方法呢&老师为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找到一种连接方法就在表上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一会儿我们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好,开始’(学生四人一组连接电路,教师巡视。有的小组发现小灯泡亮了,兴奋得不由自主地高喊,教师提醒尽可能不要影响到其他小组。)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都很投入,那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画的电路…  相似文献   

7.
刘萌鹃 《四川教育》2002,(12):23-23
金洲小学低年级小班课堂里,20几个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小篮子,大家管它叫“智慧篮”。智慧篮里放着一张张小纸片,那是学生从课外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有时也放些小小的实物,如花生米、玉米等。教学《秋天到了》,老师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找秋天。智慧篮里放进学生从报刊上剪下的资料和自己画的图片,诸如棉花、高粱、稻子,枫、梧桐等树叶,还有苹果、生梨、橘子等,以及各种颜色的菊花。画中的庄稼、树叶、水果、花朵,不仅使学生认识课文中涉及的植物,而且凭借这些植物训练说话,使阅读教学生动活泼。智慧篮…  相似文献   

8.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一组、生字卡片、儿歌配乐、实物展台,课前带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并进行拍摄。 2.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种蔬菜,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我在四年级每周增设了一节信息课(安排在星期一的课外活动)。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每周搜集一条信息,整理到自己的信息笔记本上。在信息课上,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信息,评选出本组的优秀信息。然后,再在班级内交流小组评选的优秀信息,班级每次评出四至五条最佳信息,在班级墙报上刊登。信息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引导、总结的作用。学生搜集、整理的信息,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看电视、听广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0.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一组、生字卡片、儿歌配乐、实物展台,课前带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并进行拍摄。2.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种蔬菜,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和你们去菜市场买了许多蔬菜,现在让我们看录像片来回忆一下昨天的场景吧!(观看录像片《菜市场》)昨天,大家还购买了自己小组最喜欢的蔬菜,快点拿出来让我们参观吧!1.小组长拿出本小组买的蔬菜,并将写有这个蔬菜名称的卡片一同摆放在桌子上。2.学生参观其他组买的蔬菜,看一看、摸一摸,再读一读卡片上的字,记住这些蔬菜的名字。二、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发现》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本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为了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能较好地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倾听、应对和礼貌交际,学习热情、大方地进行口语交际。为此,我设计了3个口语交际情境。第一个是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天的资料;第二个是以小组为单位,评选优秀的讲解员和听众;第三个是汇报评选的结果,并说出理由。下面就是我对本…  相似文献   

12.
上学期,我到本地一所名校听课。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因为临近期末,所以上的是复习课,而且是新课程下的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本中所有的多音字。老师顺利地完成导课环节,然后提问学生找到了多少个多音字。学生们回答的有多有少,所以老师便布置了任务: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看看谁找的多音字多,比别的同学多哪几个?经过十多分钟的讨论,老师宣布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回答两个多音字。问题就出在了回答环节。由于每个小组只能有一个人来回答,而大家都想做这个回答者,所以有的小组就开始用“锤子、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上《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师生相互配合顺利地上完了这节课。可是,下课铃声一响,第二小组的学生一下子围到我身边,大家七嘴八舌地讲开了:"老师,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可以不用书上的吗!""我们想出一种新的探究方法……"听了第二小组学生的谈论,其他小组的学生也陆续围拢过来。  相似文献   

14.
上《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师生相互配合顺利地上完了这节课。可是,下课铃声一响,第二小组的学生一下子围到我身边,大家七嘴八舌地讲开了:“老师,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可以不用书上的吗?”“我们想出一种新的探究方法……”听了第二小组学生的谈论,其他小组的学生也陆续围拢过来。  相似文献   

15.
5条腿的蚂蚁     
李文豪 《科学课》2009,(4):57-58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蹲在地上观察各种小动物,或把它们抓起来放在手中玩耍。我在上《蚂蚁》一课前,让学生每人带一只蚂蚁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把蚂蚁画下来。孩子们画的蚂蚁各式各样,不时引起大家的笑声。当聂梦同学把她画的蚂蚁展示出来时,大家开始纷纷议论开来:  相似文献   

16.
5条腿的蚂蚁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蹲在地上观察各种小动物,或把它们抓起来放在手中玩耍。我在上《蚂蚁》一课前,让学生每人带一只蚂蚁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把蚂蚁画下来。孩子们画的蚂蚁各式各样,不时引起大家的笑声。当聂梦同学把她画的蚂蚁展示出来时,大家开始纷纷议论开来:  相似文献   

17.
赵丽敏 《天津教育》2001,(12):38-39
微格情境这节课是五年级的一节语文阅读课,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课前,曲老师布置学生:下节课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分析,由同学当老师,老师当助手,希望大家认真准备。同学们听了都十分兴奋。上课铃响过之后,曲老师说完“开场白”,姜莉莉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说:“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今天主持学习、分析这首古诗的头两句。下面,首先请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听清楚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后,小组讨论开始。姜莉莉学着曲老师的样子,在小组间巡视,时而驻足听听小组的讨论。全班…  相似文献   

18.
<正>临近期末,在新课结束、复习开始前的一课,按惯例进行"最课堂"评选。这一做法已经陪伴我十多年,既有助于学生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再次回顾与盘点,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认可度与改进建议,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最课堂"评选程序如下:首先,根据教材目录,学生初步回忆本学期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推荐10个"最课堂"提名,由科代表统计得票最多的前10名为"最课堂"提名课堂。其次,分发、填写、回收"最课堂"评选推荐表,根据学生自创"最课  相似文献   

19.
师: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有什么方法开凿隧道?(学生分成十个设计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批注,画草图。)评议全班学生自然转换为工程师这一角色,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师:哪组小工程师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设计图。其他同学在听完了小工程师的介绍后,你可以作为同行提出质疑,也可以来当小记者采访采访他。评议及时转换角色。(一学生自告奋勇代表小组当解说员谈设计。)工程师(甲):各位同行,各位记者,我代表“第七工程设计小组”来介绍我们组的设计图,欢迎…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在县城学校聆听了省级骨干教师的一堂“送教下乡”课。年轻的骨干教师讲授的是人教版第六册的《海底世界》。教学程序大致如下: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并出示在电脑课件上,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他们在组里讨论问题,小组讨论结束后,再选出代表到讲台上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