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当代中国公益伦理的建构必须对传统公益伦理进行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贯彻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公益活动的特殊本质和基本要求,反映当代公益存在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益的本质是伦理的,是自愿奉献的行为,具有道德性。公益伦理的构建更加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公益伦理的社会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益的本质是伦理的,是自愿奉献的行为,具有道德性。公益伦理的构建更加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公益伦理的社会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责任伦理是责任行政的核心要求。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存在、伦理规范的模糊性以及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和伦理性,使行政人责任伦理建设显得日益重要。必须通过行政人格的提升、良好环境的生成以及机制的健全等,使行政人摆脱责任伦理困境,从而构筑一个行事以公益、正义为中心,内省以责任,外达于服务,和谐为实践基础的行政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5.
宗族慈善的伦理内涵有:仁政、民本的政治伦理;"贵生"的生命伦理;支撑意义世界的终极关怀伦理。从伦理现代性角度而言,我国古代宗族慈善无疑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启示:仁政、民本是当代行政伦理的重要借鉴;民间自治和公益募捐具有一定的现代公益伦理品质;立德和家族担当也是现代公民品质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构成;意义思索和终极追问也是现代伦理的旨归;爱有差等的差序伦理;狭隘的功利主义道德观。挖掘宗族慈善超越血缘的普遍主义伦理资源,对当前农村社区伦理建设和我国慈善现代化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公益诉讼是经人民法院受理的一种诉讼形式,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立,具有公益性。通过分析公益诉讼与民主、社会本位、成本效益、弱势群体、科技伦理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总结民事公益诉讼的法治效用。  相似文献   

7.
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工程师通常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伦理素质: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大学的工程伦理教育应该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使其具有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工程伦理规范,并提高他们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当代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代表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伦理现场之中,考察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如何成为伦理混乱的滋生地,导致男女主人公乔治和玛莎的斯芬克斯因子失衡;进而分析男女主人公在斯芬克斯因子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子"与"弑子"两次伦理选择,前者符合伦理却使他们在伦理失衡中越陷越深,后者原为伦理禁忌却使他们重归伦理自觉。  相似文献   

9.
公益伦理是公益活动中调节公益行为主体和客体各方面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公益活动是对残疾人进行救助与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公益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文章从必要性、意义、类型及伦理要求等几个方面对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公益活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公益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有诚信问题、民众和有关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的道德自觉问题、公益活动中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以及公益活动中施助者和受助者的权利、义务及其关系问题等。当代中国公益伦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公益伦理主张的道德义务,主要指公益主体的道德义务,从根本上来说,它就在于通过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无偿地救助弱势群体。在履行救助弱势群体的道德义务中,公益主体应当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注意救助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一种"到心"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在公益性文化领域,《孙子兵法》的渗透程度似乎远远不及其他领域。从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践出发,从孙子兵学原则——庙算、用将、战机把握、避实击虚等四个方面阐述《孙子兵法》在公益性文化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福利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教育福利制度是彪炳人类教育史册的。由民间慈善济助到政府法定职责标志着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基本确立;由入学机会平等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是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重要发展;而公平与发展兼顾则是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深化推进。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演进史中所体现的诸多具体措施为落实我国上述教育指导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需要关注内外的排斥性因素。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形式均等阻碍了均等价值和成效的实现。要转向"面向需求"和"解决资源缺乏者问题"并重,打造服务弱势群体的主流行动和文化,强化与地方政府机构和公众的积极合作,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并寻求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益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公益事业发展的现状、西方国家公益教育实践、青少年公益心的成长需求都表明了公益教育的时代价值,彰显公益教育已成为提升全民公益素养的一种期待。公益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生长点,也是有待拓展的教育领域之一,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是公益教育生长的母体,慈善公益教育、人际公益教育、环境公益教育、科学公益教育构成了公益教育的实践内容,践行公益是现代教育必须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典型的“法制化”国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体系较为完善且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以德国为典型的“补助化”国家实施减免税收的政策并对弱势群体展开全方面的社会救济,以瑞典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在全国统一推行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计划.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之特色,我国在关于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缺失且急需补足,应尽快地适用新的法律环境和运用新法武器,通过加强立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重点破解各类特殊群林的就业安置难题,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公平只有化身于体育公共政策才具有现实意义,它包含体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体育公平相关原则的政策含义可如下解读:体育公平的平等原则强调制定体育公共政策必须谨防进入只重权利平等,轻机会均等的误区;体育公平的差异原则强调制定体育政策必须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多样性体育资源;体育公平的补偿原则强调制定体育政策必须"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对弱势群体在体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营利性大学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时机进入资本市场;关注弱势群体,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实现快速发展。然而,2010年以来,美国营利性大学在经历了约40年的发展后陷入了教学质量降低、新生数量减少、大学理念与公司理念矛盾逐渐凸显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不佳等困境。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民办高校选择登记为营利性高校,开启了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之路。文章通过梳理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的动因,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为我国营利性高校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顺应时代潮流,为营利性大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处理好政府、市场和营利性高校的关系;以转型为契机,探索营利性大学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政府监管和第三方评估,实现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平衡;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同时注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尚存不平等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优绩主义对才能的定义及其批判,探寻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产生的理论渊源。基于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从划分环境组别、确定努力类别、给予同等努力同等结果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百分比计划、英国背景招生政策、中国三大专项计划的高校招生倾斜措施。结果发现,美国的百分比计划最接近机会平等理论的诉求,而英国的背景招生政策则在上述三维度均有改进空间,我国三大专项计划对弱势群体的识别较为粗糙,但政策执行更加有效。综合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重视对更多不利环境的补偿,且需通过多维度指标更加精准识别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