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杨经文(马来西亚),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197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建筑系,获博士学位。现任马来西亚汉沙杨有限公司总裁。曾任马来西亚建筑学会主席、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英联邦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国际著名建筑师、生态环境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认为一个真正生态持续性方案必须建立于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小黑、朵拉创作论──东南亚华文夫妇作家的一个取样分析岳玉杰在东南亚华文社会中,不时出现着一些夫妇作家,如新加坡的王润华和淡莹、何晓和尤琴,马来西亚的陈政欣和叶蕾等。夫妇俩痴迷于华文创作这一事实,令人窥见华文社会对维系华语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这里...  相似文献   

3.
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简介──云里风原名陈春德,马华资深作家,曾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193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园头,1949年移居马来西亚至今。云里风自幼丧母,家境贫寒,南渡后又积劳成疾,生活坎坷,但他在逆境中始终不失强韧之志,苦学成才,曾任华校校长...  相似文献   

4.
邂逅东南亚黑马王子胡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级表演系,早在上大二时,她就主演了电影《网络时期的爱情》。2005年,胡静参加电影《左邻右舍》的拍摄,电影杀青后,胡静决定利用假期去马来西亚旅游。在飞机上,胡静巧遇一个马来西亚的年轻人,那人自我介绍叫麦迪,一个很普通的马来西亚人的名字,肤色黑黑的,他告诉胡静自己是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在行政管理上,完全实行中央革权制。马来西亚的大学都属公立。现有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马来西亚滨城理科大学等八所大学。公立学院有东姑亚都拉曼学院、玛拉工艺学院等八所学院。它们担负着为马来西亚培养国家行政、经济、科技和教育以及各类专业高级人才的任务。本文拟对马来西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作一些探讨,以期得到有益的启下。一、马来西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主要特点现行马来西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公布“马来西亚大学和大学学院法”后开始贯彻执…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职教中心研究所曾子达一、普通教育体系马来西亚基础教育的学制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2年。儿童6岁入学,高中毕业后就业或接受二三年制高中后教育或升入学院和大学。马来西亚的普通教育渗透职教因素。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接触一些职前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15岁考上美国大学博士班、6年后获博士学位的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月6日早上病逝,享年31岁。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张世明生前居住在芙蓉武吉亚沙花园,他6日在医院病逝后,遗体于7日早上送返芙蓉住家,惟他的父母依然同样低调处理他的后事,以致左邻右舍根本不知道他病逝的消息。据了解,张世明生前在吉隆坡一家医院疗养,他居住的病房为间隔6个病床的开放  相似文献   

8.
最近,马来西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许友彬来到浙江省慈溪市太阳希望小学演讲。结束后,他和小记者们面对面交流,幽默风趣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人物链接:许友彬:马来西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55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获得马来亚大学动物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位。做过教师、专栏作家、出版编辑。1990年,队《一根头发的故事》获  相似文献   

9.
副教育部长廖迈克杜雅医生表示,教育部不打算废除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他说,教育部在日前推展的《首要工作目标》下,有计划要成立初级学院,但却没有废除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的意思。他表示,教育部非但不会废除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反之还会把它列为一项开放考试。廖迈克杜雅医生是针对一份马来报章错误引述其同僚冯镇安博士的谈话,说1995年将是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最后一年的报导,发表  相似文献   

10.
初次见到郑良树这个名字,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竹简帛书论文集》.自序称作于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我猜想作者也许是马来西亚华人。那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大陆地区出版外籍学者著作尚属罕见。我便怀着好奇之心向历史研究所李学勤教授打听,李先生告诉我作者是马来西亚大学教师。后来,陆续读到郑先生其它一些著作,更增钦佩,但未结面缘。1991年6月,在新加坡国际汉学会上,终于有幸相识,得知他已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1993年11月,我们再次在马来西亚大学国际汉学会上重逢,有了更多的接触。1997年5月我应邀访问香港…  相似文献   

11.
出国     
《出国与就业》2009,(10):12-13
申请马来西亚读本科 需先读一年预科 7月27日,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发布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前往马来西亚各私立高校修读本科专业的中国高中毕业生或高中在读生,需要修读马来西亚大学预科课程一年,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入马来两亚大学第一年专业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国外信息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和马来西亚国家与农村发展部社会发展处共同举办的亚太地区第六届扫盲后教材编写研讨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总办事处、马来西亚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日本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合作下,于1988年9月21日至30日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政治中心古晋举行。来自亚太地区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老挝、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向读者详细权威地介绍留学马来西亚的情况,我们专门采访了马来西亚驻华使馆一等秘书陈文宙先生。他一看就是个标准的东南亚人,而且是一个幽默的马来西亚人,当我采访结束感谢他接受采访时,他笑着说要写好一点哟。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陈先生说他祖籍福建。他是在马来西亚长大的第三代人。怪不得,他流利的中国话应该比许多中国的南方人还要好得多。问:去年到马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数字统计吗?答:去年发放签证的数目是11000  相似文献   

14.
在自治区教委的组织安排下,笔者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中旬至月底赴新加坡参加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教育体制培训班”的学习,其间先后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实地考察了中小学和大学,访问了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和毕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同时还参观了多元民族文化等景点。通过与这两个国家教育界各方面人士的接触与交流,使我们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教育体制的现状及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他们双语教学的观念、作法和经验对我f(的双语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借鉴。自治区于一九八六年提出少数民族学生…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马来西亚邀请多所境外大学到马来西亚办分校。为了保障和完善国内高等教育质量,马来西亚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在国内已有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马来西亚于2007年成立了资格认证署,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与规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项目认证行为规范》和《院校审核行为规范》。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高校走出去可参考借鉴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狂儒辜鸿铭     
《青年教师》2007,(9):60-61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1856年出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其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先祖约于清康熙初年移居台湾鹿港,后又于乾隆初年以劳工移民马来西亚。其父辜紫云供职于牛汝莪橡胶园,勤劳刻苦,忠厚诚实,深得英国牧师布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本土特色黄万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创作中浓郁的个性味往往同他所置身的“本土”文化有着血肉相依的联系。现在的马华作家,都视马来西亚为“生我养我”的“本土”,翻阅他们的作品,也时时感到扑面而来的“马来西亚味”,而这种风味又不同于土生...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师专学报》1994,(1):34-39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孟沙先生,素以诗歌和小说著称于文坛。最近读到新出版的小说《灯火闷珊处》(1991年吉隆坡百汇出版社),不禁为他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而激赏不已。  相似文献   

19.
陈奋渭 《中国教师》2023,(6):121-123
<正>马来西亚于2005年设立师范教育学院并开设免费师范生专业。作为培养马来西亚公立小学教师的唯一渠道,马来西亚免费师范生的选拔经过了科学设计和不断调整优化,最终发展为现行制度。本文对马来西亚免费师范生选拔进行简单介绍与梳理,希望为我国公费师范生政策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1925年12月20日,马哈蒂尔生于马来人“干栏”式小木屋里。马哈蒂尔是马来西亚独立以来的第四任总理,也是马来西亚第一位平民总理。他自强不息,通过自身努力,跻身政治高位。自1982年任总理以来,他审时度势,修改国家大政方针,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吸引外来投资,使马来西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世界对这个悄然兴起的民族刮目相看。马哈蒂尔也因此被国内人民奉为勇敢的象征、智者的典范和民族的英雄。马哈蒂尔的成功,是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到的良好家教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