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从“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中观察到,新能源汽车虽然有千万辆规模,但到了实现市场需求化的时候,人们才更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已经迎来了一定规模化的新能源汽车社会,当新能源汽车与中国的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时候,中国能否向冲刺样进入新能源汽车社会,这将是一个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7,(6):112-112
“它结合了火车的快速和汽车的便利。”本刊英文版当时这样写道。这种“混血汽车”是由康奈尔大学航空实验室设计的。在一般情况下。它与普通汽车没有任何区别。你可以开着它在城市的街道上任意行驶。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道景观功能,我国街道景观存在的问题,街道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道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道绿化,从而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景观空间变得更加多样化.本文主要阐述现代城市景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从城市整体景观现状出发,分析城市街道空间、广场景观空间、公共绿地空间的多样性,更好的营造现代城市景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试图从道路绿化的作用,道路景观和营造等几方面展开,强调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与公共设施——景与物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星  阮鉴 《科教文汇》2008,(2):183-183
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构成了一个个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设计则正是探讨如何来设计这空间,使之与建筑物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都市的统一体。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应要求这一公共空间建筑“公共化”、“城市化”,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逗留、休憩场所,方便以及合理的公共设施,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合理的处理公共设施与自然环境、建筑等的谐调关系是城市环境设计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1.城市减少交通拥堵的努力。面对四处乱窜寻找停车位的汽车.请想象一下一个没有交通拥堵的城市:在堵塞的街道和不绝于耳的汽车喇叭声中.请想象一个顺畅的城市:所有的汽车.公交车.自行车和行人井井有条。2011年.全世界的城市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而努力。2.开发更先进的石油泄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4~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创新联系能力,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的有向加权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QAP回归方法探讨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空间传导关系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加大,网络整体连通性增加,内陆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易与其他城市发生空间关联,起到城市之间产生空间关联的“桥梁”作用。②内陆地区的“多三角型”与沿海地区的“倒T型”强关联网络得以扩展,边缘城市依赖于核心城市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关联的稳健性复杂创新网络。③地理距离、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政策支持力度差异、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对山东省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影响方向及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利用POI数据与随机森林模型精准识别2007年和2017年城市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分布特征,并运用定量模型多尺度分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整体结构特征上,郑州城市内部生态空间数量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加,生活空间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生产空间的数量与所占比例变化波动较大。②辖区尺度上,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度不断提高,部分区域呈现出由拮抗时期向协调耦合时期的转化,协调度与耦合度存在一定的空间一致性。③街道尺度上,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度平均水平从磨合时期转为协调耦合时期,其空间差异明显减小,“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度平均水平由中度失调转为基本协调,协调度水平明显提升。本文通过对城市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协调度的多尺度分析,旨在为城市层面不同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开放空间--"公园广场"的构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公园广场”的系统多元构成,并上升到城市开放空间的高度探讨在功能、形态方面的有机复合。  相似文献   

11.
绿色街道是美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波特兰市2003年开始探索建设绿色街道,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建设模式。本文以其技术体系为重点,结合成功案例剖析,介绍波特兰绿色街道规划与设计,希望能够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多修路就能改善交通?不,当我们不断增加新的道路时,我们可能正在让司机们更晚地到达目的地!我国已经进入私人汽车时代,现在的许多中国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汽车。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城市的交通设施因车辆的快速增长而显得滞后,许多城市中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而城市的管理者在面对交通拥堵时,最常采用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多修路,从常识上说,道路越多,街道越宽阔,车辆堵塞的情况就会越少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铁时代是依托由高铁站、高铁线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高铁综合体和高铁经济的发展阶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形成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是发展高铁经济的难点。回顾文化产业导向的产城融合模式发展历程,以高铁网络空间溢出效应为出发点,依次从现象表征、空间重构、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和区域融合等方面分析高铁时代文化产业的城市空间重构模式。以长三角城市群内的杭州与上海的比较为例,在评估高铁枢纽影响力和文化产业城际空间重构的基础上,从提升高铁枢纽等级、发挥高铁线作用、依托高铁新城、培育高铁楼宇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空间重构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中国城市逐步迈入全民休闲时代,然而从城市休闲文化现状看,存在着传统休闲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逐渐消失、休闲内容单一、新型休闲存在贫富差异、公共(益)供给型休闲空间的缺乏导致社会公共休闲文化的缺失和市民素质偏低导致休闲品位有待提高等问题,从而体现出城市休闲文化的空间载体——城市休闲空间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以推进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的观点,探讨人性化的城市休闲空间,寻求休闲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平衡发展以使城市居民在休闲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公园广场”的系统多元构成,并上升到城市开放空间的高度探讨在功能、形态方面的有机复合。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园区建设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据高校园区与城区的空间距离,大体可以将高校园区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远郊型3种模式,不同模式高校园区依据其空间区位及发展条件从引导城市创新发展方向、改变城市创新发展条件、优化城市创新空间结构、强化城市创新发展功能等方面实现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子豪  祖健  史云扬  郝晋珉 《资源科学》2022,44(11):2247-2259
科学识别“三生”空间能够帮助摸清区域空间本底,促进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本文选取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类型“三生”功能为基础,结合“三生”功能适宜性识别划定“三生”空间,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职能分类,分别评价2010—2020年城市群整体与各类城市的“三生”空间格局与转移变化。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三生”空间地理分异规律明显,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呈现生态-自然生产空间、自然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其中穿插着以各个城市中心为主体的生活-工业生产空间;②2010—2020年,仅有生活-工业生产空间面积增加,其余空间均减少,4类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生态-自然生产空间转为自然生产-生态空间面积最大;③京津冀城市群“三生”空间中多为复合功能空间,生态与生产功能呈现多种强度组合方式,2020年新增自然生产-生态空间自然生产适宜性较2010年有所下降;④京津冀城市群职能结构分工不明确,相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三生”空间变化相似。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与适宜性识别“三生”空间更加科学准确,划分城市职能类型评价各类城市“三生”功能特征,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远方     
我家住在33楼,想必很少有人愿意住这么高。不过,我倒觉得住在高楼上也别有一番风味。晚上,当我被作业“折磨”得筋疲力尽时,总会站起身,走向阳台,望着远方。繁华的街道、明亮的路灯、川流不息的汽车,还有那楼顶的探照灯,构成了一幅城市夜景图。此刻,我的思绪也仿佛飘向了远方:什么时候我的人生能像城市的夜景一样“繁华”?有时还能感受到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它们从江面而来,带着憧憬和欢喜,悄无声息地飞过城市的头顶。“真舒服”,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欢  祝阳 《现代情报》2014,34(2):82-85,93
新信息技术正以全球的工具性网络整合世界,并产生了庞大多样的虚拟社群[1]。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微信席卷并占领了通信市场。旨在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剖析微信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基于媒介延伸论,探讨“对讲机”功能如何实现人际沟通的“光荣革命”。从人际交往的符号互动理论出发,讨论了“摇一摇”功能体现出的社会心理。从弱关系和地缘性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附近的人”功能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实质及其建立的认知过程。重点探讨了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以此反思“朋友圈”建立的过程。从人际关系分类与人际圈模型图两个方面,思考和解构基于微信形成的关系圈。  相似文献   

20.
街道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的场所.在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对街道空间形态、景观设计、街区生活综合考虑,塑造美好的街道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