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战前所著的少女小说《少女的港湾》《花的日记》《美好的旅行》的内容异同性、故事主角的异同性的分析探索,归纳出川端康成少女小说的模式类型,旨在深入其作品内容探究其意义,开启川端文学视野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刘光源 《文教资料》2009,(32):21-22
川端康成传奇的人生和大量优异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也吸引着大量研究者对其人生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结合川端康成的早年经历,以其少男少女小说《少女的港湾》为例,分析解释了他对少女题材感兴趣,并能做出细致入微描写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孤独、伤感、痛苦、梦幻、死亡等一直是川端康成热衰于书写的主题.川端康成之所以热衷于书写这样的主题,这主要与他一生尤其是小时候所遭遇的的创伤性体验有关.这些悲惨的创伤性体验对川端康成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孤儿情结的反复呈现;作品中时常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死亡情绪;在恋爱的梦幻中寻求灵魂的慰藉.  相似文献   

4.
胡泊 《林区教学》2012,(9):75-76
川端康成不但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在不断发表作品的同时,川端康成还积极的参与各种文学评论活动,为日本培养了很多文学新人。此外,川端康成还曾担任过日本笔会会长和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为东西方的文学、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日本近代文学馆的创立等方面,川端康成也曾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阅读过程中这些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浓浓的死亡意识和哀伤情结。这是否就是造成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呢?试图对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的《少女的港湾》是一部经典的少女小说,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代表人物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的情节分布理论分析《少女的港湾》,从主题的选择、情节分布与主人公这三个方面观照这部作品之优美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诸多作品贯穿了“以死为美,以死为乐”的“死亡情结”。尝试从佛教禅宗的角度对这一情结进行解读,力图揭示他关于死亡描写背后深层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邵奇 《华章》2011,(19)
论文论述了川端康成小说中的两性形象类别,并对形象进行了品评,将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成为少女和熟女两类,将男性形象分为典型和多余两类.  相似文献   

8.
从孤儿身世和孤儿体验出发,分女性情结、孤独感伤的情调、与自然的契合交流三个方面探寻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孤儿情结。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的说理性散文<花未眠>,是从花未眠的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然而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一种"死亡意识".在这里,"死亡意识"不再是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意识,而是作家审视生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意义.据统计,川端康成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与"死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死亡"简直就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灵魂.从分析川端康成作品的"死亡意识"入手,无疑更有助于我们领悟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独有魅力.  相似文献   

10.
人物形象塑造是是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通过对几部文学作品中的少女形象的分析,探讨作家理想在人物形象上的寄托。京派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长河》,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几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之处,即三位男性作家都在其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上寄托了自己一定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乏对大自然的描绘,其中大多数都涉及到了对蝴蝶的描写。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川端康成的三部作品《古都》《雪国》《睡美人》中描写蝴蝶语句的研究,分析这些蝴蝶在小说中的特征和其象征意义,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川端康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千鹤》的“超常之爱”──菊治恋母文子恋父情结探秘牛水莲川端康成的《千鹤》表现了超越世俗道德规范的“超常之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国学人,把这种描写看作是病态的、悖德的、堕落的。其实,川端康成的作品是极复杂的文学现象。要公允地评价《千鹤》,发掘...  相似文献   

13.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尤为重要,<雪国>被看作"出自日本风土、人情的抒情性名作".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的人格和心灵之美;至于男主人公岛村,则代表了川端康成的男性意识和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蒋广平  张玉红 《考试周刊》2008,(47):209-210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从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女性人物驹子和叶子入手,阐述了《雪国》在女性人物描写上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是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川端康成继承了平安王朝文学幽雅而纤细、颇具女性美感的传统,反映出他自身内在的悲伤与沉痛的哀愁。文章运用传记学批评的方法解读这部作品,不仅能看到作家营造出的悲而美的抒情世界,而且通过作家与作品的互证互识,能够深入地了解川端康成孤独悲凉、纯净自然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对作家人生经历和性格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的作品《生为女人》,将女性作为一个中心话题来叙述,他作为一个男性叙事者在叙述角度中有其男性本位思想的表现,但《生为女人》这部作品中,作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都体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理论对川端康成《生为女人》这部作品的解读,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先行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术语.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这一情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恋母情结的理解并结合劳伦斯本人的生平分析作品,探究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一作品中的完整体现,并揭示恋母情结对人身心的伤害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创造了众多为人熟知的佳作,他的作品中有着非常鲜明的少女形象。本文以《猫的报恩》和《魔女宅急便》为例,通过将宫崎骏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与同时代动画作品中的少女形象进行比较,以期探究出宫崎骏经典动画作品中少女形象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集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虚无思想.作品描写了人生的虚无、景物的虚无、意象的虚无,向读者展示了一方充满虚无关的净土.作者对西方虚无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动荡的时代背景,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川端康成日本式虚无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