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通过“大学生耐挫力问卷”调查,对分层整体抽样选取的某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耐挫力水平总体呈负偏态,高于平均水平,大学生耐挫力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专业、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为:年级、专业、家庭结构是影响大学生耐挫力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五条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挫折观、加强体育锻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专题课程、家校结合等。  相似文献   

2.
苏成诚 《考试周刊》2013,(10):185-186
耐挫力应从小培养,一般而言,一个人年少时的心理品质与精神品质将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精神生活,因而学龄前的家长,在尽量满足孩子各需求的同时,同时应当让孩子接受一点挫折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耐挫力,这可是孩子一生伟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耐挫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而得到培养、提高的。首先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克服挫折的信心;其次,教师可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有娣 《教师》2019,(13):21-22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耐挫力,能使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当今社会的学生耐挫力极差,严重影响自身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阳光、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耐挫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时因避免心理失衡、行为失常而产生的一种能力,即对挫折的适应和克服能力。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对于处在社会竞争激烈环境下的现代人尤为重要。它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被誉为"竞争中不败的一块基石"。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往往缺乏经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心理耐挫力量表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学生耐挫力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耐挫力状况良好;大学生耐挫力水平整体呈负偏态,高于平均水平;大学生耐挫力水平在年级、健康状况、相貌自评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耐挫力与社会支持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耐挫力的重要因素。了解大学生耐挫力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7.
论耐挫力     
关于“五力”(适应力、承受力、耐挫力、抗诱力和调控力)问题,我曾写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适应力与承受力。在这第三篇文章中,专门讨论耐挫力问题。一、耐挫力的基本涵义(一)什么是耐挫力顾名思义,所谓耐挫力,就是人们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或者说,它是主体在耐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孙淑萍 《文教资料》2007,(25):41-42
九十年代后的一代人耐挫能力极其脆弱,本文主要针对高职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介绍了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闫家华  满学璐 《双语学习》2007,(11M):110-110
近年来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大学生经受不住困难挫折,面对挫折,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悲观的情绪状态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大学生的耐挫力,使他们保持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耐挫折力的培养和训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认识挫折的双重性.调节抱负水平,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耐挫锻炼。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生耐挫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汉红 《教育与职业》2006,(24):134-135
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挫折感形成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期望大学生通过耐挫力的培养,使得心理品质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期望很高的群体。他们成才愿望很强烈,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心理耐挫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高校大学生轻生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更是向社会敲响了警钟。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行为表现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心理耐挫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期望很高的群体。他们成才愿望很强烈,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心理耐挫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高校大学生轻生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更是向社会敲响了警钟。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行为表现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心理耐挫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学生学数学时遇到挫折的原因,论述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强化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适时利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斗志;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耐挫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29):11-12
针对初中学生特点,本文选取三个案例从分析学习得失,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学会与人相处,锤炼自身耐挫力;用真诚的师爱攻克生活挫折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挫折承受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耐挫力相对城市学生较弱。对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脆弱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农村中学生耐挫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挫折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幼师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从而使其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时产生诸多不适应,导致心理受挫,对幼师进行挫折教育-要开展挫折认知教育,二要进行耐挫力的训练,三要进行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调整。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挫折,如何对待挫折,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本文对目前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受挫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耐挫力提出一些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0.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生存、发展必需的条件。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及调适能力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分析了青年学生的挫折心理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和受挫后的调适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