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对汉中可谓情有独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对诸葛亮的文化价值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汉中独特的自然地理、民情习俗成为这种人格和精神的承载体。这是文化的真实、哲学的真实、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雷武军 《考试周刊》2009,(30):237-237
汉中是联结川陕陇鄂交通的纽带,“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西汉刘邦、三国蜀诸葛亮都在汉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在汉中拜将封台,入主中原;刘备在汉中称王,诸葛亮以汉中为基地,囤积粮草,六出岐山,讨伐中原。谈到古褒斜栈道,首先就要谈及古代川陕交通中几条重要的路径。围绕汉中.从关中入蜀的通道有“南三北四”之称。  相似文献   

3.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前面说的是:魏王曹操得陇望蜀,占据汉中后,趁机要夺刘备手中的益州。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汉中也被诸葛亮智取。连连战败,只好收兵于斜谷界口驻扎,处在进退维谷之中。  相似文献   

4.
从公元219年到263年,蜀汉统治汉中共计45年,其间,蜀汉委派重将为都督,统兵驻屯汉中。先后督汉中的有魏延、诸葛亮、吴壹、蒋琬、王平、费、胡济7人。他们采用适当的战略战术,保证了汉中的安全,确保了蜀汉政权的延续。同时他们也为汉中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龙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最大的心愿就是北伐成功,扫平曹魏,兴复汉室,以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为此他厉兵秣马,六出祁山,但终究天不遂人愿,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7年。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到,所以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汉中,准备攻打曹魏。两条路线的斗争北伐之前,诸葛亮在汉中召  相似文献   

6.
建兴六年(228年),蜀将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退兵汉中。一日,诸葛亮在帐中与蒋琬谋划治军之策,忽然有探马来报:“司马懿引兵15万,正向汉中挺进!”军情紧急,诸葛亮传令召集众将,齐来帐下议事。  相似文献   

7.
【说明】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反映诸葛亮思想的重要文章。写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驻军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县),准备北伐,在出师前给刘禅写了这“表”(奏疏)。原无篇名,篇名是后人加的。因为据说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另一次出师时又曾上过一表,所以又将本篇称为《前出师表》。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在汉中八年北伐,虽未取得成功,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屡败屡战的胆略勇气,是值得赞扬的。最后以马革裹尸还为蜀汉政权献出了宝贵生命,他那“名垂宇宙” 的冠世威望、“公忠体国” 的崇高品德,将永垂后世。本文将诸葛亮在汉中八年北伐以纪年述其史实。  相似文献   

9.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亮墓地,人称“武侯墓”。勉县武侯祠为全国奉祀诸葛亮最早建修的专祠,较四川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注  相似文献   

10.
建兴六年(228年),蜀将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退兵汉中。一日,诸葛亮在帐中与蒋琬谋划治军之策,忽然有探马来报:“司马懿引兵15万,正向汉中挺进。”军情紧急,诸葛亮传令召集众将,齐来帐下议事。两小时后,黄忠、赵云、杨仪、王平、姜维、魏延、高翔、邓芝、马岱、关兴、张苞才来应卯。诸葛亮作过敌情分析和战事动员  相似文献   

11.
武侯墓     
人们对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的了解大多从小说 《三国演义》和电 视、电影中而得 知。诸葛孔明先生 辉煌的一生感动了 世世代代的人,他 的聪明才智让无数 后人敬仰和倾倒。 我三四岁的时候就 听爸爸妈妈给我讲 关于诸葛亮的故 事,使我知道诸葛 亮与汉中有着特殊 的联系。在汉中这  相似文献   

12.
汉中作为三国鼎立的战略支点,对三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赤壁之战前,汉中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隆中对策>是各方对汉中战略地位认识的升华总结;赤壁之战后,汉中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汉中归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地理基础;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西汉遗产继承的焦点,刘邦的统一战略和文化遗产对蜀汉有直接影响;赤壁之战后,汉中是三方人才汇聚的焦点,诸葛亮北伐期间,进一步提升了汉中的文化地位;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民族宗教文化的焦点,张鲁在汉中创立的五斗米道,标志着中国道教的产生.总之,汉中是无可争辩的三国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3.
朱子彦教授提出的“诸葛亮为夺取权力而不惜失掉荆州、假手东吴杀掉关羽”的观点是错误的;诸葛亮与关羽之间并无所谓的权力斗争,刘备失去荆州的主要原因是刘备集团在夺得汉中后产生了骄傲情绪,以致对孙权疏于防范、对关羽救援不及。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最光辉的形象,其塑造方法除在史实上进行夸张之外,其他诸如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七星坛祭风、二气周瑜、智取汉中、奉召班师等故事都是根据历史上其他人的事迹综合加工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汉中,因了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汉中之东的安康却因了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成为一片空白,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安康在三国时期亦是血火交融的战场,魏、蜀、吴三国都曾用兵于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什么要淡化安康的史料进而模糊安康呢?本文认为是因为安康的史料暴露了蜀汉在战略上.用人问题上的失误,不利于诸葛亮形象的塑造,罗贯中有意识地淡化处理了安康的史料。由此,我们更强烈更具体地感受到罗贯中驾驶史料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16.
魅力永存在的三国文化之根在汉水流域的汉中、南阳、襄樊三大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继承和发展了刘邦、刘秀在汉中、南阳崛起的文化遗产,规划了天下三分的宏伟蓝图;汉水名城不仅是三方争夺的焦点和三国名人涉足的热点,而且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和人才中心;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汉水名城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7.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建兴五年出师伐魏,临行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章分析形势透彻,说理明白晓畅,语气委婉恳切,感情色彩浓厚。是文言文中的名篇。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四川,内政、外交、军事全由诸葛亮计划。刘备临死前,遗嘱太子阿斗继位,诸葛亮辅政。刘备死后,便由他担负起蜀国军政大事的全部责任。诸葛亮治蜀,在外交上,主要是巩固蜀吴联盟,共同抗曹;军事上主要是巩固襄樊和汉中两大军事基地,以两个大拳头摆在曹魏前后,等待时机成熟,即以钳击之势,攻取洛阳,而东吴则侧击徐州。为了大举北伐,必须巩固后方。因此诸葛亮的内政方针是着  相似文献   

18.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汉水流域的《沔水》与《江水》、《渭水》一样,均占三卷篇幅,将汉水视为文化大河,更为重要的是郦道元曾在汉水上游考察过。因此,《水经注》中的诸葛亮遗踪文化价值,远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之上。郦道元虽是北朝人,以曹魏为正统,但对南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格外崇敬。在汉水中游的襄阳,郦道元着重描写了诸葛亮隐居待时期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在汉水上游的汉中,郦道元则重点考察了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期的山川形势。总之,《水经注》对汉水流域诸葛亮文化遗踪的考察和记述,完全可以弥补陈寿的《三国志》中无"地理志"的缺憾。  相似文献   

19.
定军山在三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定军山的军事地理位置特殊;蜀、魏定军山之战意义深远;诸葛亮八年北伐屯兵定军山下,留下了丰富的古迹文物;诸葛亮遗命“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后主刘禅又下诏“近墓立庙”为诸葛亮在定军山下修建了“天下第一武侯祠”;定军山将永远是在画历史文化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晚年,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春,由成都率兵北上,屯驻汉中。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在武功五丈原止,前后八年,基本上都在汉中活动,所留遗迹颇多。这些遗迹,虽然历代史志多有记载,但多略而不详,且互有异说,记载歧出;加之,年湮代远,地名更变,要想确定古名在今天什么地方,殊非易事。我因职司汉中地区文物考古,对诸葛亮当年活动的遗迹,多数曾作实地勘察,并汇集所见之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