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口语定义 口语,顾名思义“口”就是嘴巴”,“语”就是言语,口语就是用嘴巴讲话。 “口语就是言语,也就是说出来的话。(见《辞源》)。”“口语就是谈话时所使用的语言。”(《见现代汉语词典》)。 上述几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但是都较为笼统,它们都不能揭示我们所研究的“口语”的内涵。我们认为,口语的定义应该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成功地完成特定的任务,凭借声音进行听、说的一种言语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国外几种课程编制的方法、程序及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编制(Curriculum making)亦称“课程研制”。有时候“课程编制”也往往同“课程研究”等同起来,这种情况特别以美国为然。在不同的国家,对“课程编制”有不同的解释。最狭义的解释是指制订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而最广义的解释几乎涉及所有形式的课程变化。英国学者菲利普·泰勒(P.Taylor)采用了一种比较折衰的定义:“课程编制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透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  相似文献   

3.
施振华 《教书育人》2013,(12):50-51
一形成性评价的理论根据及其价值意义(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最早的教育评价,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比较系统的当推泰勒的观点,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反映在课程与测验中。为了把这一思想与早期的测量区别开来,泰勒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根据泰勒的理解,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活动[1]。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评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社会变革、教育测验运动、泰勒、稳定发展、兴盛和专业化六个时期、如果把三十年代“美国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W·泰勒(Ralph.W.Tyler)首创教育评价这一术语和进行“八年研究”作为系统的教育评价开端的话,那么教育评价理论的产生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中,美国教育评价理论得到  相似文献   

5.
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教育评价有着怎样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此,人们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共识。本文试从人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评价现象入手,透视教育评价历史演进的脉络,揭示教育评价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动因,以推动我国教育评价事业的发展。一、教育评价历史演进的脉络泰勒(R.W.Tyler)首次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这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教育评价的历史便从此开始。其实,人类的教育评价实践一直伴随着教育活动,其发展过程呈现出清晰的历史演进脉络———“一条主线,三个阶段”。一条主线:教育评价的历史以教学活动的评价为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艳  付进 《教学与管理》2009,(12):19-21
一、绩效 目前绩效的定义有多种,有人认为“绩效”=“完成了工作任务”,有人认为“绩效”=“结果”或“产出”;Bemardin和Beatty(1984)对绩效作的定义认为,绩效是在特定范围,特定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上生产出的结果记录。还有人认为“绩效”=“行为”。  相似文献   

7.
拉尔夫·W·泰勒(Tyler,R.W.)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课程和评价专家,享有“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和“行为目标之父”之称。泰勒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应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的邀请,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参与领导了美国现代教育史上闻名的“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1934—1942)”课程实验。1938年应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Hutchins,R.M.)之邀,出任该校教育系主任。60年代初期,泰勒在芝加  相似文献   

8.
拉尔夫·W·泰勒(Tyler,R.W.)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课程和评价专家,享有“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和“行为目标之父”之称。泰勒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应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的邀请,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参与领导了美国现代教育史上闻名的“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1934—1942)”课程改革实验。1938年应当时芝加哥大学校  相似文献   

9.
一、试验背景(一)理论基础。教育评价学是一门较年轻的科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通过长期研究证明,如果把培养高级智慧技能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这些技能就必须加以测量。在此基础上,泰勒提出了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这两种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评价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要求。目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同学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在高一年级几个班开展了主题为“家庭理财与风险投资”的模拟实践活动。经过同学们的积极准备和认真参与,这次活动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对这次活动作一个基本介绍与评价。一、活动要求(一)题目:家庭理财与风险投资方案竞赛。(二)要求:虚拟一个特定环境的家庭,对假设拥有的10万元资金进行理财分配,并对相关的投资收益状况做出预算分析,予以科学论证。(三)活动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将每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四)活动程序:1.先用一节自习时间或一定的课余时间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民…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价是根据在教育方针指导下确立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的价值判断。过去,我国的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设立。”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是采用”泰勒模式”。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上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把评价范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专门概念或术语,“教育评价”是由美国人拉尔夫·泰勒在著名的“八年研究”(1933—1940)中首先使用的。笔者现就“目标模式”“CIPP系统评价”“第四代教育评价”几种典型评价模式作一简单的介绍,并藉此谈一些自己对“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普遍认为“,后现代”是指称一个新的时代分期、文化倾向、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术语,并且认为后现代依赖于现代,是现代的继承和发展。一、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良性运转有待于各组成部分的协调与有序。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1.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课程模式盛行于教学过程中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论述了课程实施的四个步骤:(1)教育目标的预定;(2)教育经验的选择;(3)教育经验的组织;(4)教育目标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起源与认同--兼论文化起源与艺术起源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变形式出现的“文化”(culture)一词的定义目前约有300多种。西方的莱布尼茨、泰勒、康德、弗洛伊德、萨丕尔等学者为此做过定义与考证。从春秋时期开始,老子、孔子、孟子就“文化”的内容及其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起源的探考,力图诠释“文化”在中、西方的文化演进与嬗变过程的异同,并在求证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彼此认同。也对“文化”的源考中艺术的起源做了求证。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关于“阅读”的概念已有不少说法 ,都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具有代表性的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的定义为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是从阅读活动的要素构成 (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读物是阅读的客体 )和矛盾性质 (从符号中取得意义 )来探讨阅读。曾祥芹先生主编的《阅读学新论》一书在讨论“汉文阅读本质论”时 ,将阅读定义为“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缘文会友的交往过程”“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人类素质生产的过程” ,以阅读的不同功用来定义阅读。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对阅…  相似文献   

16.
发展性评价:教育评价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真 《天津教育》2002,(11):6-8
一、我国教育评价实践的回顾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活动,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克服“文革”对学校教育的破坏,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引导学校办学行为标准化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化,将国外教育评价的理论和评价制度引进国内。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活动,基本上是采用了美国“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所创建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来对中小学校、教师及其教学活动、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这类评价的核心是以预定的目标为中心和依据开展评价活动,用统一的目标与标准来判定教育教学活…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概念。迄今为止人们给文化下过许多定义,其中英国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的定义涵盖面比较宽。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和习惯。”尽管文化定义很多,但不外乎包含三个内容:意识形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关于教学策略(一 )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 ,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从2 0世纪 70年代末提出这一术语至今 ,尚无统一的说法。 E.D.加涅认为 ,教学策略是指“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两方面 1;保罗·D.埃金等人则强调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目标所设计的指示性教学技术”2 ;D.G.阿姆斯特朗定义为“有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动 ,用以帮助学生达以某一单元所确定的教学目标”3。目前我国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看法大致有三类 :(1 )把教学策略看作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4;(2 )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 ,主张…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许可是政府准许个人或者组织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法》第二条对行政许可所下的定义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法》的公布施行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04年12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中院)就审理了一起由无效的“教育行政许可”引出的行政诉讼案件。案由是北京市某区某职业高中在承办1999年至…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用前提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紧紧抓住语用前提是言语活动中的前提,是正在运用中的语言的前提。Leech给语用前提下的定义是:“言者S在讲话语X时认为Y必然是真实的”,这个定义是从说话者一方着眼的,研究编码者如何把前提编进话语;而韩礼德(1967)、乔姆斯基(1971)、卡特纳恩(1973)却同时考虑到说话双方的作用,把前提定义为双方都知道的信息,不仅考虑到了编码活动,也考虑到了解码活动;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