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国是做为一种技术而被中外古代思想家所重视与研究。治国思想是一种治国技艺的系统总结的化形态。儒家的“治国思想”与柏拉图的“治国思想”是不太相同的。集中表现在儒家强调“人治”,柏拉图崇尚“法治。”中国儒家在治国,君权问题的思维上,神化王权,缺少辩证,有些僵化,陷入形而上学唯心论泥坑。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思想为孔子所创立 ,中经孟子的发展 ,荀况集大成。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他们治国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基本反映了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对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治国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四书》屡屡谈论治国方术,集中表达了儒道两家的治国思想,由于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不同,各自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意境差异较大,从而治国安邦的方略各表一枝。儒家的理论核心是仁,在政治领域体现为“仁政”。道家的理论核心是道,主张清静无为。儒道两家在国治之标准,如何治国等问题上均有歧见。无论儒家,抑或道家,其治国思想都具有中国上古时代的农业化思想的落后性,儒道治国思想的差异性又统一于共同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德治”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周公,他在总结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后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只辅佐那些有德之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遂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并丰富了“德”的内容,成为儒家“德治”思想的创始人,“德治”思想也就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德治”经典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治国宝典。正因如此,一些人把“德治”与封建专制等同起来,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常常被认为是同“法治”根本对立的“人治”思想。人们…  相似文献   

5.
儒家自然法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自然法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固有之法律思想、儒家自然法思想的范畴为“礼”。儒家从其自然法思想出发,提出了“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三者构成了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的自然法思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法律观中,包含了一些可为当代法制建设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译名试予商榷。柏拉图和莫尔均主张:知识渊博的“哲学王”、“贤人”治国,通过选举产生官员;私有制是社会弊端的根源,应予废除。莫尔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作了传承式的发展。柏拉图和莫尔两人社会观的基本方向和品格也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先秦原始儒家中的集大成,他将先秦儒家的治国思想发展得较成熟:在关于礼的认识上,他提出“隆礼”、“重法”;在民本思想上,他主张“富民“、“平政”;为了规范君臣关系,他主张“尽君道”与“守臣道”。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其成就是多方面的,思想也比较多元.从家书切入,探析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生观和以“孝悌”为本的伦理观在其身上的体现,以及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全面了解梁启超的儒家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自然、率真的人格魅力 诗人自幼受儒家的传统教育,深谙儒家“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的用世思想,但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宅心玄远、清淡无为、旷达超然对他的影响是很深的,然而陶公的人格理想决不同于魏晋其他士人,如:嵇康的“佯狂”,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依其正义观建立的“理想国”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对和谐思想的历史追问为我们充分理解和谐范畴并进一步深刻领会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柏拉图首次将“和谐’’思想引入治国安邦的层面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和谐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和谐、灵魂和谐、社会和谐。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的圣人榜中列为圣人的,除了孔子、孟子之外,都是治国平天下、擅长文治武功、德行高尚的统治者。儒家思想家们给历代统治者开列了一个需要效法的“为政以德”的榜样谱系。儒家所谓的“人治”,与其说是不要“法治”,不如说是强调“圣人之治”,即强调只有具备像儒家“圣人榜”中的统治者那样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具有治理国家的资格。正是由于儒家的德治思想直接将统治者的道德水平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因而后来之人尤其是今人,才意欲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与人治思想相提并论。这是德治思想被人们认同为人治思想的一个根本原因。对德治思想的诸多误解,问题的源头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嘱,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之我见朱小蔓一、素质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素质教育的思想由来已久,它是人类教育活动中永恒的话题。从古代中国儒家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教育思想中都隐含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孔子曾明确提出教育过程中“质实”与“文饰”的统一问题,荀...  相似文献   

14.
中西自然法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法之概念来源于西方,它所蕴涵的正义、平等与自由等观念造就了西方的法治思想和法治传统。自然法思想也是我国儒家政治法律思想中的题中之义,但儒家视自然法为“礼”,从而在我国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并且影响至今的政治法律思想和体系。同是自然法思想,却在东西方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法律观念和传统。了解此差异,以对我国的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它们在治国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圣外王”是它们治国思想的共同核心,正因为如此,最终形成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6.
由宋代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校订、合刻而成的《武经七书》 ,是我国传统武学中的最高经典 ,被称为“兵法中的兵法” ,也是世界上首部兵法丛书。该书不仅武备兵学思想深邃 ,而且也深藏着儒家的仁本思想 ;不仅是一部治军之兵书 ,也是一部治国治政之书。游朴是明代的一位官员。他不仅从儒家学说中吸取为官之径 ,而且也从《武经七书》中吸取治国治政之韬略 ,使他在为官的一生中体现了“智、仁、勇” ,“清、慎、勤”的清官特色和“三主法曹 ,无一冤狱”的严明执法精神。本文从“仁本第一 ,文武兼施”、“重视国防 ,加强守备”两个方面来论述游朴从《武经七书》里吸取治国治政之韬略 ,以丰富其仁政惠民的思想、治国治政之经验 ,同时也加强他武备思想的形成和建立。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治国思想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前期他主张贤人治国,后期则主张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柏拉图的治国思想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体现了一位哲学家对真理的热爱与执著。重新考察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和谐理想”发端,并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路,展开为“和谐家庭”、“政和国治”、“协和万邦”三个部分,整体地审视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儒家实现社会和谐的设想。在“天人和谐”部分,简要地阐释儒家关于调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主张。在“和谐思维”部分,从思维方式角度概括儒家和谐思想之精髓,这也是今天我们反思传统时最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柏拉图《法律篇》中所倡导的“混合政治”的核心内涵,是一种将君主制的君主原则与民主制的民主原则相融合的新型的“法治范式”。文章在剖析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柏拉图法治思维对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思维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方法治与德治思想的发展轨迹。西方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把法治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但在柏拉图之后却没有多少人能认识到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